谋臣作文段落(7篇)
  • 700字 五年级 写人
    项羽的刚愎自用体现在他不肯采纳谋臣的建议,导致许多有才之人弃他而去。在鸿门宴上,如果他能听取建议,当机立断,怎会错失良机,让自己的对手刘邦逃之夭夭呢!直到最后,最为得力的谋臣——范增也被他逼走了。没有了贤臣的辅助,垓下之败实属必然。他的对手刘邦则恰恰相反,求贤若渴,知错就改,虚心听取谋臣意见。身边聚集了大量谋臣,这为他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600字 初三 议论文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不耻下问,不可以貌取人。当初刘备兵败,若非他有着谦逊爱才的品质,博大的胸怀,如何得到卧龙孔明的出山相助?没有诸葛亮,后来怎么会有刘备的雄起?当初庞统想投靠东吴失败后去投靠刘备,而刘备却因庞统相貌丑陋拒绝,若非刘备及时悔悟,以真诚打动庞统,恐怕永远失去了一位谋臣。没有了这两位决定刘备命运的谋臣,就没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就不会轻易地取得巴蜀。
  • 700字 高中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的势力和项羽集团相差悬殊,面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面对兵力几倍于自己的楚军,刘邦可谓危机四伏,尤其是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更可谓鬼门关。但刘邦从容不迫,冷静应对,谋臣运筹帷幄,巧妙定计,武士临危受命,誓死护主,在不利的条件下,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而项羽却刚愎自用,内部又矛盾重重,谋臣不能施其谋,武士不能效其力,一次次坐失良机,反而变主动为被动。“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 750字 高中 记叙文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的势力和项羽集团相差悬殊,面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面对兵力几倍于自己的楚军,刘邦可谓危机四伏,尤其是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更可谓鬼门关。但刘邦从容不迫,冷静应对,谋臣运筹帷幄,巧妙定计,武士临危受命,誓死护主,在不利的条件下,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而项羽却刚愎自用,内部又矛盾重重,谋臣不能施其谋,武士不能效其力,一次次坐失良机,反而变主动为被动。“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读书有心,化用无痕。在“鸿门宴”这个典型事例中,刘邦是化危机为转机,项羽坐失良机,把二人放在一起,正反对照,危机与转机的关系就更显而易见了。)
  • 800字 写人
    爸爸在我心中是一本百科全书,我觉得天底下没有他不知道的,没有他不会的,真是太牛了!特别是讲起历史故事来,滔滔不绝,根本停不下来,被我评为“五星级名嘴”。我们出去玩时,遇到一条河,他就给我讲这条河的来历;每到一个景点又要给我讲景点的故事;要是到了名人的故乡,那要讲的就更多了,名人的故事,名人的趣闻轶事,爸爸都知道!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我的老家在江苏丰县,那里是刘邦的故乡。“百科全书”老爸又要给我普及知识了,说的是,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手下有很多有名的大将谋臣。比如让他的狗肉名扬天下的樊哙大将军,能忍跨下之辱的韩信大将军,能退百万敌军的谋臣张良,还有主管后勤事务的萧何等等。这还不算,他还讲了许多成语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路上,爸爸都在说刘邦的事,我和弟弟听得津津有味。
  • 1000字 高二 议论文
    范蠡,是越王勾践最信任的谋臣。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送去吴国当做奴隶,而他范蠡,却不离不弃的一直陪伴着越王,与越王同甘苦、共患难。整整二十年,他终于找到打败吴王夫差的机会。吴王在黄池会见各大诸侯,于是他发兵吴国,并攻灭吴国都城逼得吴王走投无路,两年后夫差含辱上吊,越王勾践从此称霸中原。本来是荣华富贵已到手,但范蠡却辞去所有官职隐退回乡。因为他认清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审视了生活,他知道君臣只能共患难,而荣华富贵却只是皇帝专有。后来,果不其然,勾践的其他谋臣一一被勾践设计杀死。正是因为范蠡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并审视了生活,懂得何时该进,何时该退,才保住了自己一命。
  • 1200字以上 初三 叙事
    这次游览西施故里,除了阅读西施之外,还品味了一番勾践、范蠡和文种这三个历史人物。勾践身为国王,身处逆境,卧薪尝胆,能屈能伸,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直到胜利,他善于重用身边的谋臣,但为人长颈鸟喙,与人只可共难,不能共乐。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他博学多才,审时度势,自我保护,孝敬父母,自然随性,特别有才,但不张扬,他激流勇退,不恋栈高官厚禄,这难能可贵,后人赞誉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文种也作文仲,足智多谋,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后为越王勾践的谋臣,与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继续留下为臣,在治国方略上与勾践冲突,被勾践所不容,勾践受赐剑自刎而死。文种的心境与识见,值得我们借鉴。总观勾践、范蠡、文种三人的品行学识,是各有长短。我们应学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立志成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