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作文(9篇)
  • 650字 三年级
    首先,我们论三观,就要清楚的明白,什么叫三观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可以说活得好不好,全凭你对世界,人生,价值的观念。好的,首先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即你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根本观点,当然,这也随你的心态而定,如果你把世界“看成一个地狱”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之中,当然,世界观也不完全与心态
  • 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郑培民走了,但他生前常说的话还回荡在人们耳边,他廉洁的故事被人们争相传诵。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郑培民经常告诫家人,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郑培民的儿子在湘潭大学读书时,曾经有过被爸爸从车上赶下来的经历。有一次郑培民从长沙去湘潭
  • 7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感动中国—学习双百人物》,它让我经历了一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殊洗礼,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节选了上百位英雄楷模、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其中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助人为乐的雷锋、出色完成“神七”任务的翟志刚、舍生忘死的护士长叶欣、为学生英勇捐躯的谭千秋……读着这些震
  • 800字 五年级
    读完了这篇中篇小说我感觉满足极了,余华的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比较出名,而后者又是他的代表作。总的感觉是富有真情,余华也说卖血的故事有很多,而这篇只不过是其中一篇而已,但这一篇绝对是相当不错的。故事中我清晰记得的是许三观卖了11次血,而后5次是因为儿子一乐病了急需用钱,一个月之内连续卖了5次
  • 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对于余华我并不了解,但我了解他的小说。他的小说,真实而又平淡。却让人很震撼。小说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情节,但让你不得不一口气读下去。人物性格似乎简单,但是又如此的矛盾,有些情节可以说是很可笑,但是又觉得也许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性。许三观共有十二次卖血经历,除了开始和结尾的两次外,在剩余的十次卖血过程中
  • 450字 小学 读后感
    昨天读了一天《许三观卖血记》,没有读完,今天早上刚读完。本想昨晚熬夜就把它读完了,还是熬不过眼睛的酸涩。读余华写的书总是有种忐忑的心情,总是害怕在下一个情景他会让某个人死去。当读到这本书的最后,我纠结的心才一下子松了下来,是为这种结局而高兴,却又高兴不起来,因为主人公所经历的那些苦难也不是常人所能承
  • 5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上个星期,借着晚自习的时间,看完了余华写的一本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看完后,余华在我心中的地位又往上高了一层,余华对小人物的描写真的很写实。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卖血渡过了一次次的难关的故事,特别是小说最后部分时,当他每卖一次血时我都担心他会在某一次卖完之后会死去。小说里一乐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许三观
  • 600字 六年级 散文
    这本书是由余华写的。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主要讲了主人公许三观三个儿子,一乐、二乐、三乐。一乐不是许三观亲生的,但他还是照样疼孩子们,不偏心谁,一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得了肝炎,他愿意用自己的血来换取一乐的生命。看了着本书之后,最令我疑问的是:为什么人们说宁愿赎
  • 500字 小学 读后感
    每个人的故事,就像一件由线手套拆开织成的毛衣,内里都是相同的。许三观这一生卖过很多次血,前几次都是为了别人,特别是最后一次为了一乐可以活着,随着去上海的路途上,沿途卖血。还好,结局与《活着》不同,他们都活着。尽管它是故事,但个人主义太强,难免会代入,希望每个人都有好的结局,善良、美好的结局,在历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