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开头(10篇)
  • 700字 高三 记叙文
    今天距离高三结束,只剩下17天了,17天后的此时,我已经逃离了炼狱般的高三,逃离了噩梦一样纠缠着我的高考,就像郭敬明说过的:“过了这个七月,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有的。”然,我不用过了这个七月,只要过了这个6月9,可为何少了这么多天,还是如此难熬,如此迫不呢?最后日子里的音乐临近高考,我最常听的三首歌是病医生的《夜上浓妆》,许巍的《曾经的你》及何洁的《你一定要幸福》。
  • 700字 高一
    高考是一场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残酷异常,激烈异常的战争。知识是你唯一的武器,不懈的努力才是你的磨刀石,这把知识的力刃惟有用努力来打磨,用汗水清洗,才会变的锋利无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结局只有两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鲁迅先生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即将步入高三的我们,就要面对那残酷的高考,因此,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我们要为自己的明天拼搏,要为所有付出的艰辛找寻回报,要为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努力,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 700字 初一 议论文
    俗话说“高考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道理也很易懂,可是细细的思考一下,还是很有韵味的。若是改变成另一种说法,高考就是多年来考试的缩影罢了。不过是题量增加,综合应用而已。高考的最后一课考后,我从车窗外俯视,那铁门就似水闸,考生们从中呼啦啦拥出,仿佛一股江水得到了解放,真可谓是“开闸泄洪”般壮观。
  • 700字 初三 书信
    对于落榜生来说,如果想继续参加高考,可以选择复读,补习一年,参加第二年的高考。近年来,高考复读生的人数不断增加。特点:目前,高考已经取消了对考生的年龄限制。除了军事等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大多数专业在录取时对往届生一视同仁。因此,考生在选择复读时不必有后顾之忧。对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来说,选择复读,首要的问题是要选一个合适的复读班。
  • 700字 高中 散文
    高考,一个是人都知到的词汇(至少在中国是这样)。为什么呢?这还用说,为了现在,也为了将来。现在就不用说了,你只要考了好的分数。家长开心了,老师高兴了,你也就快乐了。至于将来嘛,传说如果上了一个好的大学也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不是真的我可不知到,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不会为这句话负法律责任的)。不过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不难推断出,上不了好的大学也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对不起,我是学理科的,很容意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这不,都是高考给害的。若在高考上把复杂的问题想简单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不敢说)。
  • 700字 高一 记叙文
    踏上这栋楼的第六层,已证明我已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高三学者。高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场终极的游戏的开始。如同往常那些小考,会考,它们只不过是为高考而做出的小游戏,是为大家锻炼一下,适应一下这场游戏的最基本的原则。而我们最终要面临的是一场关系到我们最终胜负的游戏,相当我们玩游戏中的最后最难的机王。这个游戏就是高考高考就是游戏,你能在这游戏中胜出,你就是绞绞者,如在游戏中败退,只能说你还没有适合这个游戏。
  • 700字 高三
    高考的战场上下来,我伤痕累累,我的付出没有得到渴求的回报。换而言之,我失败了。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天塌下来都能撑起。如今面对高考失利,才发现自己其实很脆弱。在得知成绩那一刹那,心就像打破的玻璃般碎了一地,周围一切都静下来,整个世界好像只有我一人,孤独,无助。炎炎夏日我却冷得发抖,真的好冷好冷,哪里可让我取暖?
  • 700字 高三 散文
    距离高考只剩下三个月,心里的紧张不必说。对于像我这样挣扎在上线边缘的人来说这段时间总能让人食不下咽。考试的密度超过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我逃回家,打开电脑,木愣愣地盯着屏幕,鼠标的箭头停在常常拼杀的游戏上,只是没动。趴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幻想了一下美好却遥远的未来,回忆了一下美好却遥远的过去。只是,现在,我在现在。
  • 700字 高三 想像作文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月8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北京市2013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单。高考照顾政策分为两种:一类为直接加分,另一类为优先录取。北京市高考考生总体照顾率超过了18%,几乎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顾,平均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高考加分政策事关高考公平、社会公平,但事实上,权贵加分、权贵保送的魅影却挥之不去。笔者认为,“权势加分”就是践踏“公平线”,是公平社会、法治社会所不能容忍。保送比高考加分来得更直接,谁获得保送资格,谁就拿到高校甚至是名校的“入场券”。附着于高考的政策,成为权贵可以操纵的资源;“裸考”也就成为无权无钱学生的“宿命”。
  • 700字 初一 叙事
    我为高考狂——致面对高考的“90后”们一、听我们的青春羡煞了谁那年少走过的街道,背影被夕阳拉得纤长,推门进屋叫一声“我回来看了”的时光,又或是一段萌芽的青涩在月色下伴着一个倩影的消失便一去不复还。这段话兴许触动了多少人对年少的无限遐想,而在无数人的反复强调下,我“深刻”意识到“应该”为自己拥有的二八年华而无比庆幸。然而事实上我们是否为这即将阑珊的青春点亮了该属于这个青春的色彩?我想我对于这个问题兴许还很茫然,但茫然的却不仅仅是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