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作文开头(10篇)
  • 900字 六年级
    “小明120分,小华115分……”张老师捧着一叠试卷,正向同学们满面春风地公布着数学试卷,一面扶摸这些同学的头,一面还笑着,说:“这么高地分数,都是他们平时勤奋学习的结果,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紧接着又是另一叠试卷,“王军59分,李平41分……”只见此时的张老师已是眉头紧邹,脸色晴转多云,口里还狠狠地说:“一个个都是笨蛋,瞧这分数……”老师念着,念着,脸色铁青,青筋暴出,吼道:“这就是你们的分数!这点分数能考上初中考上高中吗?”
  • 900字 二年级 叙事
    昨天,就是昨天,我妈妈(和爸爸)把我PK了一顿,唉,你说为什么呀。对了,就是这可恶的分数惹的货!7月4日那一天,我满怀希望的蹦进了学校,分数下来了:英语99分,数学98分,语文才94分!天啊,看到这样的分数,我都快急得哭出来了,一回到家里,便低头不语,妈妈问我什么,我都不回答。一个才刚刚五年级的学生,就考下这么糟糕的成绩,9月份就六年级了,我怎么办啊?
  • 90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我们的数学老师有这样一个分数制:班里的所有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加分或扣分,最后计算每组的总分,前几名有奖励,后几名要罚做作业。对于这样的分数制,老师一开始只是用班里的座位来分组,后来因为不公平,于是又重新分组,老师也是费尽了心思,保证每个组公平。但这一次,是使用组长自行选人,是轮流来的,也算公平。但有些小组长选的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导致它们组每星期都是第一名。
  • 900字 初二 叙事
    嘿嘿!每个人天天都得吃早餐――包子、面条、牛奶……可我们班上的“早餐”不同,是分数“早餐”,不信,请接着往下面看――(可别吓倒了的说呵呵。真的哦,我想你回同情我们了哦!)我们的老师可是钟老师啊,要求可真是严厉死――每天早晨,我们都会有一次考试,不是语文就是数学。让我们班的同学“吃”不一样的“早餐”――分数“早餐”。这可就得看你有没有本事啊?天天考试,非把你的头考晕。当然,这早餐是由我们的分数而决定,下面请看周五的早餐。
  • 900字 高二 叙事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练习课设计者:陈娜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正确的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 900字 初一 叙事
    一、高分“你这次数学考试的分数比我高上一大截。”梅子带点怨恨的说:“那我到底是多少分呢?”我按不住心中的狂喜,激动地问,声音都有点发飘。“大概是118分吧!”瞬间我心里和吃了蜜一样地甜。到了教室,我听老师报分数,果不其然是118分,比数学才子还高,我激动得差点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当天,就由我这个“大嘴巴”传遍了家里所有得人,听着家长得表扬,我心里美滋滋得,想不到我也有咸鱼翻身得机会,只是,这股高兴得劲没多久,就……
  • 900字 议论文
    满分少年稍有失误辄遭责骂,后进儿童些微进步即迎赞许,而进退步间的衡量标准竟唯系于分数,于如此转折对比中不难看出简单以分数为指标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现实图景,着实令人嗟叹!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皆希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寄望于其在成长中能有所进益。其出发点绝对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分数论实施标准却是有失偏颇的。然而,这种标准取向却又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于是有学者韩桐彦在《素质教育》一书中尖锐地把中国教育模式概括为小学听话教育,中学分数教育,大学方为知识教育。
  • 900字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归人学,淡化分数意识作文,希望大家喜欢!【优秀作文】回归人学,淡化分数意识满分少年稍有失误辄遭责骂,后进儿童些微进步即迎赞许,而进退步间的衡量标准竟唯系于分数,于如此转折对比中不难看出简单以分数为指标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现实图景,着实令人嗟叹!
  • 900字 高一 议论文
    一九一七年,梁漱溟考北大落榜。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欣赏梁漱溟的才华,特聘梁漱溟为北大讲师。梁漱溟果然没有辜负蔡元培的希望,他刻苦钻研,后来以《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轰动学术界,终成大名鼎鼎的教授和学者。试问:如果梁漱溟没有碰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蔡元培,碰到的是一个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主考,他还能成为北大讲师吗?想必又要成为“唯分是举”的牺牲品了。
  • 900字 高三 议论文
    一九一七年,梁漱溟考北大落榜。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欣赏梁漱溟的才华,特聘梁漱溟为北大讲师。梁漱溟果然没有辜负蔡元培的希望,他刻苦钻研,后来以《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轰动学术界,终成大名鼎鼎的教授和学者。试问:如果梁漱溟没有碰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蔡元培,碰到的是一个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主考,他还能成为北大讲师吗?想必又要成为“唯分是举”的牺牲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