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作文开头(5篇)
  • 700字 初三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人和”便为中华文化之精髓。和者,团结,和睦,融洽。同时,也有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才能够和平共处。周恩来总理曾经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方针——求同存异。他希望各国能够共同发展,而又互相尊重各自的差异,和而不同。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要使两个各具特色的整体结合成一个毫无差别的一部分是无法实现的。唯有在存在差异的时候去尊重它,而不是去抵制它,才能够和平相处。就如我国的民族政策一样,民族部分自治,保留民族特色与风俗,使得如今的中国已然腾飞。和而不同,正是这一思想理念使中国屹立不倒。互相尊重彼此的差异,和而不同,方才能使双方和平共处。
  • 550字 初二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见中国人对“和”的追求由来久。商人追求和气生财,邻里追求和睦相处,家人追求家和万事兴。既然中国人这么在意“和”,那么“和”究竟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来说:“和”指的是不与他人争抢,讲求正义,再深一点就是不与他人利益产生纠葛。“和而不同”是君子,那么“同”是什么?我曾大胆揣测:“同”是抄袭他人成果,还是墙头草两边倒?在查阅资料后,我恍然大悟:“同”是相同,却又不单指相同,更准确点说就是好与人争斗,利益大于天。
  • 750字 初一
    和谐,这个词是那么简单,但又是那么难,简单的是它就代表着平安无事,这只是它最肤浅的诠释,难的是它是在人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时,能够彼此融洽的进行心灵的交流的社会状态——即和而不同。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混战的时期。这个时代可谓与“现世安稳”无缘。但这个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何在?究其根本,是因为这是一个在思想领域“和而不同”的时代。儒、法、道、墨、名、农、阴阳、纵横、兵、小说十大学派和数不胜数的小学派彼此争鸣,他们都竭尽全力试图驳倒对方,但又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在相互的辩论中,与对手共同进步,正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和谐,中国古典文化才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达到了古代史上的最高峰,而那些各家的大师们,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文化史上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山峰,受到后人们的景仰。
  • 800字 初一
    记得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如果单抛去君子不说,和而不同似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流。拿文章来论,我以为世间上各类文章,大抵分为两种:为他人而写,为自己而写。为他人而写文章看似包罗甚广,但细分起来,无外乎学生所作的作文仰或是刊物上的各类新闻评论。这些文章具是为他人而写。学生作文,虽美名其曰是锻炼学生文笔,但读者只限于老师或一些同学。学生所作目的,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以及作业。一旦真正远离所有考试时,似乎很多年都不曾再拿起笔杆去做一篇千言以上的文章。当然要排除那些真正对文章感兴趣的家伙,他们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而写的文章大抵便不是为他人而写的了。
  •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也是传统文化对于君子之道的诠释。它教导我们一方面要与他人和谐共处,另一方面,又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特。在文化问题上不也是如此吗?四川大学生发起“拒绝圣诞节”活动,这种粗暴的盲目排外的做法,不仅不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反而是违背了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与精神。 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确实出现了问题,端午,重阳越来越无人问津,圣诞节,情人节却越来越热火朝天。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真切的现状。所以许多人要求禁止“洋节”看起来似乎并非没有道理。 但仔细推敲便发现,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出于一种“非此即彼”的粗暴逻辑。难道中国人不过圣诞节了,传统节日就会重受青睐吗?这种逻辑显然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更多还是在我们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