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作文开头(5篇)
  • 500字 五年级 叙事
    都说在作诗,写作上推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也有一番推敲字眼的经历。你一定很好奇,我又不是大文豪怎么会用心斟酌字眼儿呢?是不是不信,那就来听听我的推敲故事吧!我还记得那是三年级时的事了。我生病在家,很是无聊,回想起我去长城时的事。我想,我何不写一首有关长城的诗呢?于是我苦思冥想写出了一首诗: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上青山,长城曲折又弯曲。谁知人民何共苦,搬石直上青云端。我反复读了几遍,总是觉得有那儿不对劲,或语句不连贯,左想右想还是找不出来那儿有错。
  • 900字 四年级 状物
    时间:唐朝人物:贾岛、韩愈、差人甲、乙百姓甲,成洛、翔明道具:贾岛和韩愈的衣帽,差人的木棒,太阳与月亮,两只小鸟布景:一扇用挂历制成的门放在台边,天上有一个太阳。(旁白: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一天,贾岛去长安城外拜访他的好朋友李凝。他沿着山路一直找到天黑,才摸到李凝的家。可李凝不在,他的敲门声把正在树上沉睡的小鸟惊醒了……从此,推敲一词便出现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课本剧《推敲》)
  • 500字 五年级 叙事
    读《推敲的来历》有感一口气读完《推敲的来历》,我对这位唐朝的大官韩愈肃然起敬,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位诗人叫贾岛,他骑在驴背上,吟出了两句诗,其中有一句里面有个字用的不恰当,便反复的试,思考,不知不觉中就出了神,入了迷。误打误撞的闯进了韩愈出行的队伍里,韩愈听明了原由后。不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和他一起商量,琢磨起来,后来韩愈建议用“敲”字,贾岛接受了。
  • 9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每接触到相关文人典故,我都颇受启发。记得有一次,爸爸吃完饭后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推敲”的历史故事,听后令我受益匪浅。他说,有个诗人贾岛曾写过这样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始终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第二天骑着驴进城时,他还在想着这事,并且不停的在驴背上反复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嘴里念叨着诗句。由于太过投入,不知不觉,他竟然径直地闯入了大官的仪仗队,被护卫抓住带到大官韩愈的面前。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就把事情的原委说给韩愈听。韩愈听了,不但没恼怒,反而对他说:“我看还是用‘敲’好,诗句里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 敲’ 字,在深夜时多了几分声响。”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结果他不但没受罚,还和韩愈交了朋友。
  • 750字 四年级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却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决心回南京去看看妻儿。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只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加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