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作文开头(10篇)
  •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何谓权威权威者,专家学者之言论也,主流之意识也,常人之所莫能质疑也,久之,民信之,故曰“权威”。“权威’一词,渊源可谓久矣,从几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无一不是人们心中顶礼膜拜的敬仰。因为他们的伟大成就曾改变历史,因为他们的渊博学识曾让万民折服,所以人们热爱他们,追随他们,迷信他们。他们即权威权威永不会错。
  • 900字 初一 叙事
    何谓权威权威者,专家学者之言论也,主流之意识也,常人之所莫能质疑也,久之,民信之,故曰“权威”。“权威’一词,渊源可谓久矣,从几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无一不是人们心中顶礼膜拜的敬仰。因为他们的伟大成就曾改变历史,因为他们的渊博学识曾让万民折服,所以人们热爱他们,追随他们,迷信他们。他们即权威权威永不会错。
  • 650字 六年级 叙事
    权威,是什么呢?权威是一种正当的权力。在你身边的,也许就是你的老师;在家里的,也许就是你的父母亲;而在社会的,应该就是所谓有较高权力的人吧。但是,有一点,权威也是有会犯错误的时候的。那么,对于权威的错误,你会依旧服服帖帖么?上课了。“又分析试卷了,不知道考得怎么样,唉。”我嘟着嘴,看着老师抱着一沓卷子,带着“蒙娜丽莎的笑容”走进了教室。
  • 800字 叙事
    “人们当面对你热情敬畏,背后对你异常钦佩,这是权威的作用,人们当面对你低头哈腰,背后却说你非常糟糕,这是权力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话,有的领导说出来‘一言九鼎’,有的领导说出去‘一文不值’。问题的主要原因在领导者的权威权威不等于权力,权力是浮在表面的,权威是留存内心的。”
  • 800字 叙事
    敢于挑战权威作文800字“我说的对吗?”“因为和权威不同。”当今社会,权威之风盛行,大部分人对所谓的权威都是言之信之,可谓是辨识度为零,可并不是所有的权威都是对的,其中不乏有一些漏洞的存在,有多少人,发现了,却不去提醒,改正,只是一味地去跟随去效仿,这已成为一种病态的崇尚,而质疑它,挑战它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 900字 五年级 叙事
    我的爸爸博览群书,爱好广泛,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我们家公认的学术权威,我一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一件事让我对权威有了新的认识。前几天,亲戚给我们送来一碗正宗的四川泡菜,我们家平时很少吃泡菜,这碗泡菜怎么解决呢?妈妈想了想:“改天咱们用它做个泡菜鱼之类的算了。”爸爸却突发奇想要自制泡菜了。他把这些泡菜放到一个大玻璃瓶里,然后有往里面加了一些水,又切好了姜,蒜、白菜心,放进去。爸爸举着瓶子兴奋地对我说:“看,咱家也有泡菜坛子了!”
  • 1200字以上 叙事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爆炸的年代更需要那种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挑战权威的高考满分作文,欢迎阅读。篇一:权威与迷信北京陈曦据说,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讲学,一上讲台,他就提出一个问题:“2+2=?”虽然连小学生都知道这个答案,但是大家想:罗素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提这个问题,必有深奥的道理,决不会那么简单。于是面面相觑,竟无一人做答。最后,还是罗素自己说“2+2”就等于4嘛!
  • 900字 高三 叙事
    最新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了大量新潮热词而备受关注。有人认为这一修订反映了全方位的社会变迁,展现了汉语的活力;但有些人质疑其收录标准失当。我对于这一修订是认可的,因为它纳含了中国老百姓地地道道、有滋有味的现代生活,使汉语鲜活也更接地气。《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规范汉字使用、释义等的权威工具书,分量自然是不轻的。但“权威”并不代表刻板,“权威”同样可以鲜活,可以有声有色。
  • 1200字以上 叙事
    中考作文热点全景透视之权威预测本期中考作文命题,由全国各地命题专家、阅卷老师权威预测,体现2013年中考命题最新趋势。有的试题在我们精心策划、编辑出版的图书《中考作文最后一题》和《中考作文必备考题》中出现过,因为是2013年的命题热点,所以单独列出,以引起广大备考师生的重视。《中考作文最后一题》有15个中考作文热点命题、10个中考作文创新命题、20个中考作文常考命题、6种中考作文临场技巧,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命题类型和热点命题,是最后冲刺的最佳备考方案。《中考作文必备考题》依据新课标精神,把握2013年命题原则,为考生精心归纳了6个备考方向,即“中考作文6道题”,把握备考核心,解读命题精神,能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 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最具权威自考成考作文猜测整集1.话题作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少豪杰都淹没在其中。古代有作为的君王必有贤才辅之,商鞅以“霸道”辅秦始皇,董仲舒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辅汉武帝。君王选取人才各有各的想法,但他们的宗旨却都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士为知己者死,只有对士人充分的信任,士人才会为报知遇之恩而流尽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