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作文开头(8篇)
  • 1200字 小学
    今天,是我最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去了绵阳科技馆进行参观。绵阳科技馆的外形是一个圆弧形,就如同刚刚从地平面探出半个头的太阳一样。在科技馆的大门外,竖立着三尊宇航员的雕像,仿佛在欢迎我们来到太空似的。进入科技馆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弹一星”四个大字。“两弹一星”是什么意思呢?我脑海里浮现出各种解释。幸好我们有解说员——吴sir。在吴sir的解说下,我们知道了“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 900字 初一
    白驹过隙,拣尽空白。盛大的时光洪流轰鸣而来,回首凝眸间,暗香疏影,是坚持装点了每一段岁月,它是那么的美丽。流年似水,陌上花开。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邓稼先历尽二十八年的艰辛,在浩瀚的沙漠里,他让蘑菇云的硝烟腾空而起,让两弹一星在华夏的大地上徐徐升起。“两弹一星元勋”成为他最美的赞誉,但他并不自矜,因为他明白,细细雨帘遮不住前进的方向,浩浩沙漠阻挡不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在寸草不生的大漠里坚守着,和同伴们一起努力着,他让贫弱的祖国挺直了脊梁。
  • 7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在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两弹一星”。原子弹到氢弹,走完这段路,法国用了八年多,美国用了七年多,前苏联用了四年多,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可奇迹的背后是多少人执着的付出,又凝聚着多少人的不休不眠、呕心沥血。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他们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人是:钱学森、钱骥、钱三强、杨家墀等科学家。
  • 7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在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两弹一星”。原子弹到氢弹,走完这段路,法国用了八年多,美国用了七年多,前苏联用了四年多,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可奇迹的背后是多少人执着的付出,又凝聚着多少人的不休不眠、呕心沥血。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他们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人是:钱学森、钱骥、钱三强、杨家墀等科学家
  • 1200字 高三 观后感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 600字 初一
    生活,就是不断选择,不断前进。每做一个选择,道路就会拐一个弯。谁也不会知道道路的尽头藏有什么样的“宝藏”,我们看不清,也没法看清,既然如此,我们只要在当下选择之际,做到问心无愧便好。“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钱学森曾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留在美国工作还是回中国为国效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人士极力挽留钱学森,为自己国家所用,可他却毅然想要回到中国,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美国将他“囚禁”起来,试图让他放弃回国的念头,可钱学森又怎会屈服?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撑到了他被释放的那天。回国后,他便立即投入到国家科技化建设中,先后发明了两弹一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功不可没的名人。钱学森若选择留在美国工作,他可以不再忧愁后半辈子的吃穿,但他却愿意追寻内心深处的想法,回了家,而不是客流他乡。所以,哪怕他的后半生有多艰苦,他也依旧是史册上那个流芳百世的钱学森,这便是他路途上所得到的宝藏。
  • 1200字 高一 议论文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几千年来,中国人以勤劳,勇敢和坚韧与困难作战。看,一大群中国人正唱着”腾飞吧,祖国“,诉说一个永恒不变的强国梦。他们心怀中国崛起的梦想,“国家为重,家为轻”。中国正是有了他们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邓稼先——中国的”两弹一星“的元首,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但在他的工作过程中却有很多艰辛。1948年,邓稼先仅用了一年半就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但他抛弃了优越的环境带着一个装着核知识的脑袋和一颗爱国的心回到了祖国。他在1958年秋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核的研究工作。他带着一群大学生,日夜挑砖捡瓦搞实验地建设,在松树林旁边盖起原子弹教学模拟厅。在没有资料,缺乏实验条件下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很多珍贵的外文资料他常常翻译和研究到深夜,每当他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邓稼先总是会说”哎,一个太阳不够用啊!”在日夜忘我的劳作下,我国终于连续研发出“两弹一星”,创造出了中国速度。中国,正是有了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但还有一位美国籍的科学家为中国的荣誉付出着。“我要用中文”这是一位美国籍华人科学家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说出的一句话——丁肇中,他在美国驻瑞典大使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要用中文,但美国大使却十分不满的说“我们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十分不好,你是美国公民,用中文是叛国行为”但丁肇中却继续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不惧美国的威胁。这样,这位美国大使碰了一鼻子的灰,但他始终不明白一个美国公民为何会用一颗不变的中国心。有人说,祖国是父亲的土地,语言是母亲的舌头。就这样他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是这个金色的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未在这里使用过的语言——中文。事后,有很多人问他”你后悔这样做吗?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却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不后悔这样做,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中文,因为我有一颗永恒不变的中国心!”是啊!“我要用中文”这使人感到履行热爱祖国的天职是最纯洁,最温柔,最敏锐,最强烈,最高尚的行为。“一颗中国心,一个强国梦”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拦我们的步伐,没有任何的挫折能战胜我们的勇气,没有任何羁绊可以磨灭我们的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百年圆梦。强国梦。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申奥失败,但我们的心中有着同样梦想。直到2001年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夺标,那一刻国人激动了,疯狂了,那个强国梦不再是梦。从雅典到北京,从女祭师到火种到祥云,从胡锦涛主席点燃圣火,开始传递,这一幕幕让无数国人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所有的红心在一起搏动,所有的激情在一起沸腾,梦想近在咫尺,奥运近在眼前。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有过辉煌,有过黑暗,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60年间,中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邓稼先的“两弹一星”到丁肇中的“我要说中文”再到2008年百年圆梦,中国无疑再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崛起,一条东方巨龙的觉醒。经历无数的挫折与辉煌,中国即将需要我们的努力,我们担负起了振兴中华的重担,我们即将续写中国复兴的新篇章。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 1200字以上 初一 观后感
    几经周折,终于看完了《钱学森》,最后看哭了,还没看的打算看的兄弟姐妹们记得带纸巾进场。下面我想说说看这部电影的几番周折。  《钱学森》从开始拍那时候已经翘首以待的了,终于等到要开播的时候,于是托朋友买了几张代用券,只等上画了。  结果,3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东莞几大电影院,除了万达以外,其余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场,这让我首映日去看电影的计划落空了。那么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项推不掉的活动。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万达,看七点钟的那场。  我对相公说,今天娘子我高兴,我请你看电影,你陪我看电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说,还不如说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纠正他这个想法说,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怀着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去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传记,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品质。  其实严肃认真态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买票的时候看到电子版上写的是七十一张票,可实际收是五十,莫名有种感伤,难道还要打折么?  我们算是挺积极的那个了,提早十分钟入场,场内一个人也没有,快开场时候有两个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进来卖零食,还悄悄的说,才两个人....  快要开场的时候,相公跟我打了个赌,看这场会有多少人来看。我看买票的时候除了我们两个还有两个人买票,就说大约十个吧。相公说会有二十个左右。  等电影快要播的时候看到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我立马就改口说十五个左右。结果散场的时候,我在擦眼泪,相公在数人数,连上我们一共十八个观众。上座算是不错了。。。。  电影看完感觉挺好的,在美国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讲得真的很好,听着很舒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看着真的很让人动容,的确是如此的,在那个年代海外许多知识分子都抱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愿望纷纷回国。至于回国以后,各人的际遇各有不同,钱老算是其中幸运的那一小部分了。  制作两弹那部分,真的很振奋人心,血都好像随着那喷出的火焰沸腾了。尤其喜欢那句“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确实是这样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须手中有长剑,长剑归鞘,手捧玉圭,绥靖四方。因此我特别喜欢片头对两弹一星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的致敬。  在两弹一星的诞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等几个领头者,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背后为之牺牲的人,他们牺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终生的健康,他们同样是功臣,同样应该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后我觉得这部主旋律的人物传记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位天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更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带着人间烟火气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怀,有学者的严谨,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诚。它带来的更多是来自于人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事业成功带来的鼓动。  最后的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当看到坤哥带着助听器看着火箭升空那里,真的瞬间有种厂花附体的感觉........  电影的泪点都在后面,新兵来了,都挤着去看钱老,钱老说他其实跟他们没两样,他不过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钱老对蒋英先生说自己对她的亏欠。还有最后送别钱老那段记录片。都是催泪点,很久没有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我这样流泪了。当年听说钱老先生去世的新闻,我感叹了很久,后来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觉那个辉煌的时代真的要谢幕了。  片子最后放出一段记录片,钱老说那段话,大概意思是人不仅要有科学,还有有文学,音乐等等。这话真的很令人回味,当今教育着意培养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欢片子把纪录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手法的,看着很舒服。今天终于看到翘首以待了很久的《钱学森》真的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