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作文
品人生,读百态。
人的一生,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尽的漫长“马拉松”,当你处于这个世界,你都已经开始了你的冲刺。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所处的人生不同。但如果你放眼望去他人的生活,度他人生活的意义,取其精华,去之糟粕,那你的生活也会过得更好,而你的生活也会“更上一层楼”,变得充实而愉快。
纵观世界,值得品读的有很多。品读战争,收获的是对英烈早逝的同情、怀念和赞美,以及对自由、幸福、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品读历史,收获的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对现在的生活的努力和珍惜;品读老师,收获的是对老师的赞美、感激和依恋以及对无私奉献,甘做“绿叶”的赞美;品读成功,是对他人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对自己失败的反思和激励……值得品读的人生有很多,那蕴含真理,激励我不断追求和探索,而其中收获的道理,良多趣味。
品诗书,读真情
诗书,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历史长卷,它的博大精深使人百读不厌,时而如春风化雨,时而如悬泉瀑布,使我孜孜不倦。
品读文人墨客的佳作,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到的是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品“惊涛骇浪,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到的是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品“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读到的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坚强毅力深深影响着我;品读着一代佳作《红楼梦》,我总是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而忧愁,为那缠绵的爱情而潸然泪下……书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一切,怎么能诉说的完?
品读,但给我欢乐与多思;品读,让我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学学而不思则罔,思思而不学则殆”,的确,生活中的细枝末叶都需要我们品读。读了品了;良多趣味。
品读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引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有时一语铭刻在心,受益终身。高尔基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名人之所以有名、有名言,那是由于他们有比常人更丰富的经历;他们注重积累,善于总结。那些经过时间筛选、展转流传下来的语言,成为一束束人类智慧的花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失败乃成功之母”……读一读这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佳句,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世界观,会为之一新。我们日常的生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话说回来,当我们的目光被名人的智慧吸引时,当我们抬头仰望伟人的功绩时,我们也该冷静地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能取得成功?其实在光环的背后,他们也有过阴影;在笑容的背后,他们也有过泪水。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成功需要你的汗水、你的智慧、你的坚持来灌溉。
生活中,每个人也要注意结晶自己的“语录”。总是咏诵“毛主席语录”、“邓小平思想”的本本主义者,是成不了气候的。把名人名言当作精神食粮,逐渐消化为自己的“哲学”,去指导自己的奋斗方向,那样,成功的笑容才会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亲切。
相关推荐
-
品读一直以为,读书好比品茶,切不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有的人走马观花地看完一本书,连个大概也说不清楚,就好像心急火燎地灌下一杯热腾腾的茶,没有吃出什么味儿不说,还烫坏了喉咙,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百害而无一益.读书,也不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全凭兴趣,一本还未看完,就拣另一本看;待到想起杯中茶时,早已冷却变味,完全没有它最初的新鲜和醇香.细细浅尝,才能品出其真滋味,领略茶的精髓;只有慢慢斟酌,才能意会其主旨.苦涩是布满荆棘的羁绊,而香醇可能就是幸福的味道.茶的好坏就像书的优劣,变质的茶可能会使人痛苦,难受,而上等的好茶则能清凉解暑,暖胃排毒.读书也如此,不健康的书籍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方向,使其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言情,侦探和恐怖小说是可以带来一时的刺激和快感,但它们终究只能作为生活的消遣品,而非正餐;而经典名著虽然可能深奥难懂,却可以修身养性,张扬个性,它是通往文学殿堂的必修课.从小时候起,到再大一点,再到现在,我都保持着阅读童话的习惯.因为是童话为我创造了一个美好纯真的童年,给予我一颗干净澄澈温暖的心.即使遇到再大的艰难险阻,我也能保持着对生活的最原始的信心和永不变更的希望.我想,这就是玻璃球和水晶宫所带给我的巨大能量.这一爱好,我愿意永远延续下去,因为,我想再年老的时候,依然拥有一颗永不老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饱和与生活的透明.仅此而已.品出快乐,品出享受,品出心里最纯的味道;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读出生命最真的本色.550字 初一
-
品读手捧一杯香茗,在一个个氤氲着泥土芬芳的早晨,我总爱坐在小区花园的石桥边,拿起挚爱的书本,细细品读,竟不自觉地被中国诗文的博大精深所吸引,所震撼。一首小诗,一曲小令,一片散文,中国历代文人们用内心最酣畅淋漓的文字诠释着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不论是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还是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婉约;不论是东坡‘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慨叹;还是黛玉”眼蓄空泪泪空垂,闲抛暗洒却为谁”的凄美,这些文字都那样深刻的直击心扉,给我一种温暖,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震撼。一个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串接成一句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一篇篇美妙绝伦的名篇。我竟不知那些文字是如何从昔人的笔下流泻而出。那些忧伤,那些欣喜,那些鲜为人知的,那些难以言表的,迁客骚人们挥毫泼墨,将内心最幽微细腻的情感化成文字定格在了一张张泛黄的纸片上,以至于时隔多年,品读先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离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还有其中散发着的中国诗文的芳香。古人的情感总在诗文间不经意地流露。在那个苇花飘荡的季节里,追随着心中伊人的脚步,隔河对视,吟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文人;在遇见那个一见钟情的女子,将欢喜凝于双眸,低声呢喃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文人;在岁月斑驳了双鬓,心中一腔壮志无处可施时慨叹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文人,他们的文字,将内心最幽微的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注定了将在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我常想,中国的诗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伟大,竟可以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浓缩的 如此精巧,那么几句短短的诗,那么几篇短短的文,竟将中国文学的美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并赋予了他们各自的时代性。或许这正是中国字正腔圆的方块字沿袭千年依旧不朽,中国经典的诗词传诵千年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绝非只言片语所能表述的了的。要想真正读懂,读透,真正感受到那一份美于魅力,要用一生用心地品读。而我,愿化身为一叶扁舟,在中国古典诗文的海洋里遨游,切身体会那扣人心弦的美和穿越千年依旧不朽的韵味。800字 初一
-
品读一直以为,读书好比品茶,切不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有的人走马观花地看完一本书,连个大概也说不清楚,就好像心急火燎地灌下一杯热腾腾的茶,没有吃出什么味儿不说,还烫坏了喉咙,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百害而无一益。读书,也不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全凭兴趣,一本还未看完,就拣另一本看;待到想起杯中茶时,早已冷却变味,完全没有它最初的新鲜和醇香。细细浅尝,才能品出其真滋味,领略茶的精髓;只有慢慢斟酌,才能意会其主旨。苦涩是布满荆棘的羁绊,而香醇可能就是幸福的味道。茶的好坏就像书的优劣,变质的茶可能会使人痛苦,难受,而上等的好茶则能清凉解暑,暖胃排毒。读书也如此,不健康的书籍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方向,使其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言情,侦探和恐怖小说是可以带来一时的刺激和快感,但它们终究只能作为生活的消遣品,而非正餐;而经典名着虽然可能深奥难懂,却可以修身养性,张扬个性,它是通往文学殿堂的必修课。从小时候起,到再大一点,再到现在,我都保持着阅读童话的习惯。因为是童话为我创造了一个美好纯真的童年,给予我一颗干净澄澈温暖的心。即使遇到再大的艰难险阻,我也能保持着对生活的最原始的信心和永不变更的希望。我想,这就是玻璃球和水晶宫所带给我的巨大能量。这一爱好,我愿意永远延续下去,因为,我想再年老的时候,依然拥有一颗永不老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饱和与生活的透明。仅此而已。品出快乐,品出享受,品出心里最纯的味道;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读出生命最真的本色。600字 初一 散文
-
品读一直以为,读书好比品茶,切不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有的人走马观花地看完一本书,连个大概也说不清楚,就好像心急火燎地灌下一杯热腾腾的茶,没有吃出什么味儿不说,还烫坏了喉咙,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百害而无一益.读书,也不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全凭兴趣,一本还未看完,就拣另一本看;待到想起杯中茶时,早已冷却变味,完全没有它最初的新鲜和醇香.细细浅尝,才能品出其真滋味,领略茶的精髓;只有慢慢斟酌,才能意会其主旨.苦涩是布满荆棘的羁绊,而香醇可能就是幸福的味道.茶的好坏就像书的优劣,变质的茶可能会使人痛苦,难受,而上等的好茶则能清凉解暑,暖胃排毒.读书也如此,不健康的书籍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方向,使其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言情,侦探和恐怖小说是可以带来一时的刺激和快感,但它们终究只能作为生活的消遣品,而非正餐;而经典名著虽然可能深奥难懂,却可以修身养性,张扬个性,它是通往文学殿堂的必修课.从小时候起,到再大一点,再到现在,我都保持着阅读童话的习惯.因为是童话为我创造了一个美好纯真的童年,给予我一颗干净澄澈温暖的心.即使遇到再大的艰难险阻,我也能保持着对生活的最原始的信心和永不变更的希望.我想,这就是玻璃球和水晶宫所带给我的巨大能量.这一爱好,我愿意永远延续下去,因为,我想再年老的时候,依然拥有一颗永不老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饱和与生活的透明.仅此而已.品出快乐,品出享受,品出心里最纯的味道;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读出生命最真的本色.550字 初一 散文
-
品读品人生,读百态。人的一生,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尽的漫长“马拉松”,当你处于这个世界,你都已经开始了你的冲刺。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所处的人生不同。但如果你放眼望去他人的生活,度他人生活的意义,取其精华,去之糟粕,那你的生活也会过得更好,而你的生活也会“更上一层楼”,变得充实而愉快。纵观世界,值得品读的有很多。品读战争,收获的是对英烈早逝的同情、怀念和赞美,以及对自由、幸福、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品读历史,收获的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对现在的生活的努力和珍惜;品读老师,收获的是对老师的赞美、感激和依恋以及对无私奉献,甘做“绿叶”的赞美;品读成功,是对他人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对自己失败的反思和激励……值得品读的人生有很多,那蕴含真理,激励我不断追求和探索,而其中收获的道理,良多趣味。品诗书,读真情诗书,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历史长卷,它的博大精深使人百读不厌,时而如春风化雨,时而如悬泉瀑布,使我孜孜不倦。品读文人墨客的佳作,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到的是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品“惊涛骇浪,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到的是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品“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读到的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坚强毅力深深影响着我;品读着一代佳作《红楼梦》,我总是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而忧愁,为那缠绵的爱情而潸然泪下……书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一切,怎么能诉说的完?品读,但给我欢乐与多思;品读,让我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学学而不思则罔,思思而不学则殆”,的确,生活中的细枝末叶都需要我们品读。读了品了;良多趣味。600字 初一 散文
-
品读端午节作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堪称一朵奇葩。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四大发明、文房书法、皮影戏、端午节、剪纸、糖葫芦等,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端午节吧!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楚国大诗人屈原这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当时秦国攻打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极力主张抵抗,可还是被秦国打的落花流水,屈原不忍看到国破家亡,更不忍看到楚怀王及朝廷腐败无能,于是含恨投汨罗江自杀。幸存下来的楚国同胞知道屈原自杀了,悲痛欲绝;于是就把粽子、饭团丢到长江里,让鱼儿们不去争夺他的尸体。后来,人们就把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没到这一天都要吃粽子、划龙舟,以此来怀念屈原。从我记事起,每年的五月初五,清早一起来就会看见餐桌上的盘子里装有热气腾腾的包子和粽子。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真幸福啊!吃完之后就去看划龙舟。赛龙舟前一个月大家就积极筹备,请一些心灵手巧的木匠雕龙画凤,把龙船装扮的绚丽多彩,而且即牢固又轻便,船造好之后,每家每户选一个年轻力壮的人参加,再选一个有经验的老人掌舵,我们这里还有这样的风俗习惯;船造好,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船要在河里练习几天,当龙船游到河边有亲戚住的地方时,亲朋好友会拿出很多包子和粽子来招待他们,当船离开的时候,船上的人就异口同声的叫起号子:“多谢亲戚,龙彩河,划、划、划…….”此时,叫声、划水声、欢呼声….汇成一首悦耳的交响曲在河面上空久久回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本土的特色民间文化。端午节划龙舟纪念大诗人屈原已成为三楚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他市中华名族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下去。650字 初中 叙事
-
品读我们继续谈谈理解,只是这次不是关于数学的,这一讲我们来说说古文赏析,以及方法。首先,来看看这篇例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其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读文言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字的读音和意思,有的字还是通假字,所以我们一般都从文字上开始攻破。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几个字:阙(que)这就是一个通假字,同现在的“缺”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襄陵:涨上(水)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大的土山。……(别的自己去摸索才有意思,我在此就不解释了)。然后,让我们从段子上来品味它:看第一段,写的主要是三峡的山势(山高岭连),其次是水(汹涌湍急),接着介绍了春冬之时(清荣俊茂),最后写了晴初霜旦(寂静,凄凉)。我们来看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从主倒次,三峡它的主题就体现在“峡”字上,有山则有峡,多以作者抓住了这一重点,写出了三峡山势的雄魄和险峻。水,是三峡的灵魂,没有的水它就少了生气却多了几分空旷。光有大体的山水还并不完美,所以作者又利用我们的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三峡的景色,如:素湍绿潭,就是从俯视的角度写了三峡的景色,而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又从仰视的角度写了其景色。纵观全文,给我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虽然我未曾到过三峡(不久就能去了)但是我还是从文中领略了三峡的气魄和美感,我要感谢作者写出这样生动的文章,还要感谢指导我品读的语文老师。650字 初三 读后感
-
经典品读当岁月慢慢描摹出人生的轮廓,伸手去轻触那内心最真挚的柔软,指尖回味着你衣角的清香,便一点点蚕食我内心未融的坚冰。那个黄昏的落日美得出奇,大片的余晖投下来,好想再慢慢地,慢慢地调一杯醇厚的美酒。可得知二模成绩后的我早已无闲情逸致欣赏这夕阳镀下的橘红。到家后无力的甩下书包,想一人静静的我拽着不愿挪动的脚走向阳台,还隔着一小段距离,却看到了外婆倚在藤椅前的侧影,羸弱,微微向前倾着,好像在专注地做些什么。我不忍心去打扰她,踮着步子走到她身后,我在她的身后停下,将头向下倾,原来她在拾那些已落入泥中的桂花。我瞥到了她那双粗糙的手,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壑是深重的岁月踏过的痕迹。思绪,又因为这微小的事泛滥开来,一发不可收拾儿时,一向胆小的我总是需要大人的陪伴,而父母的繁忙使我投入你的怀中。记忆里的你一向喜欢桂花,总爱在秋天拾桂花,喜欢将它们晾干,用碎布包定在衣襟,或是秀成香包挂在衣角,所以一旦闻到桂花香的我便知道是外婆来了。只是住校起,便再闻不到这香味了,学业、压力的繁重使得原本就少的交流变得屈指可数。但就在刚刚,看到你手的那一瞬。那双干枯瘦弱的手,那双承载着五个孩子的手,那双带着泥土的芬芳的不辞辛劳的手我的心头,不由升起阵阵酸楚。恍惚间听见了你的声音,颤抖地走到我跟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桂花香包,塞到我手中,用你那永远不变的温柔的声音说到:“怎么了,又不开心了?压力是不是太大了?好好学习啊,但也要开心一点”你哽咽了,这一秒,我用力握紧手上的香包,外婆的温热在掌心散开,显得格外沉重静静地站着,回味着指尖你的味道,仿佛是儿时你衣角的清香涌入我的鼻腔,正蚕食我内心未融的坚冰。650字 初二
-
品读欣赏因为懂得欣赏,我们才能领悟到美丽的世界奇观;因为懂得欣赏,我们才能发现人生的诸多坎坷其实也是美妙乐章;因为懂得欣赏,我们才能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而学习进取……生活中,书籍中让我一次次的品读欣赏的内涵,让我体会欣赏的快乐。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曾经的我只看到美好事物的外表,用很肤浅的眼光看待事物,不懂深刻地发现与挖掘,同很多真正的美擦肩而过。后来是书籍引导我渐渐读懂欣赏这门深奥的艺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许多眼光独到的文学大师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深刻赏析给了我启发。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看到他生活的悠闲自在,而且更深入的体会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乐道的超脱心态。读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不仅看到他内心的豪放潇洒,还能体会他淡泊名利,坦荡执著的精神。由此我读懂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应深入的用心体会。欣赏是种哲学,它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内在的品质提升心灵境界。大师们对生活中不够完美的事物同样也用一颗欣赏的心态对待,从不同角度的欣赏每件事物都有它的深刻价值……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看到了苏轼坦然面对离别的心境。一句:“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揭示这实际生活的真理。更有断臂的维纳斯,虽然有缺陷,但她的柔和的线条,优美的姿态,自然的神情,无不透露着一种高贵的美。我突然间读懂欣赏的又一层含义:欣赏不仅在美丽事物的外表,有缺陷的事物同样需要从不同角度欣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确认识最有价值的一面,将欣赏到最真实的美。学会拥有一颗欣赏的心吧!你我的人生将会精彩无限!650字 初三 书信
-
品读诗经白色是混合了所有色光得来的颜色,也是一切其他颜色在画卷上肆意铺陈的依托(“绘事后素”)。若缺失了这最朴素的颜色,其后缤纷斑斓的颜色便都不成立了。因此,这高洁无瑕的颜色在《诗经》中出现频率最高(而绝非是因什么“殷人尚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铺上一张素白的画布,取少许石青与石绿,加入清水调但,再提笔在纸上染上一层浅青色,在下方不断加重以绘出采采蒹葭。如此一来,飘渺白雾中混着几片淡泊的青色,叶上晶莹露珠映着微光,也映出他对伊人高洁纯粹的爱。“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素绢上改上了一层深紫色,朦胧中的万物在月光下不再漆黑一片,都洒满了朴素典雅的白色。尤其是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在白玉盘下更为明澈。柔和恬淡的月与静谧优雅的她相映成趣。远离了嘈杂陆离的色彩,空荡荡一片令人沉迷其中,心神远游于无穷深远的仙境。最终,让我们抛下有颜色的一切,让这里只剩白色。“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抟抟兮。”这或许是丧亲的君子,或许是流亡的贤臣,但总是失去了重要的东西。广袤的天地间万物黯然失色,只能见到他一袭白衣挺立在此,面容瘦削而憔悴,哀莫大于心死,信矣哉!在彼空谷的不是皎皎白驹又是什么?那人不容于朝廷,将骑它去隐居。它还在此,那人却不见了。追忆起与他相处的时光,却也如白驹过隙,匆匆消逝,再难寻觅。顿时,心如这天地空旷茫然,一切思虑都归于虚无……从纯真情思、虚幻仙境再到孤寂长悲、无物忘我,白色被寄托了太多深意。然而最终既已无意,又怎称得上深意?罢罢罢,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650字 初二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