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我怕谁!900字

我是第一我怕谁!

0
0
900字 四年级

第十一章身份

我微微地笑起来,向三人走去。

“(^_^)不错嘛。”梓瑟笑笑。

“你好棒!”音婷说道。

“恩恩。”浅夏给我来了个熊抱。

“呵呵~~~”我笑起来,真心的笑,也只有她们,能让我真心笑吧。

“梦璃小姐,跟我去餐厅聊聊如何?”向亦辰走了过来,微笑着说,“我是校草,今天我请的女生不可以拒绝哦。”

向亦辰故意诡异笑笑。

“嗯——”我想了想,也好,“好啊。”我装出一个清纯女生的样子。

汝荫餐厅——

“你要吃什么。”向亦辰拿起菜单对我说。

“血玛柠檬和公司三文治。”我没有一丝犹豫。

“这是午饭。”向亦辰无语地说。

【血玛柠檬,看来她很会享受嘛。血玛柠檬只有少数人才喜欢喝。】——向亦辰

“哦?那么我就点一杯番茄汁吧。”我故意说。

【番茄汁?雨霏并不喜欢番茄汁。或许,是故意在躲我?】——向亦辰

不一会儿,2杯番茄汁送了上来。(向亦辰也点了番茄汁)

我轻轻地喝了一口,酸涩,直入我的心扉。

我努力着不皱眉,但那股味道,流入了我的肺腑。

果然还是受不了这味道啊。但我只流露出了一点点难受,只是一点点。

【呵,我观察到了,你在皱眉。】——向亦辰

我想转身离开。

【那么久不说话,莫非,他看出来了?】——雨欣梦璃

“额?”手被紧紧拉住了。

“你要去哪?”向亦辰说道。

“不关你事。”我露出了冷漠的样子。

“你是不是雨霏?”他直入话题,或许,这就是他请我来餐厅的本意。

“对,没错,但又能怎么着?”我不带一丝犹豫,他知道了,也不影响我的计划。

“我、我喜欢你。”向亦辰紧拉着我的手。

【怎么办呢?难道直接甩开他的手吗?这样不就暴露了我的帮主身份了吗?既然这样,那就——(邪恶地笑笑)】——雨欣梦璃

“救命啊,有人非礼啊”我大喊。

“额……”向亦辰立刻松开了我的手。

我乘机跑出餐厅,留下了向亦辰,和——,一群要殴打他的人。

呵呵,我在心里邪恶地笑笑。

我对在墙角偷偷监视的人说:“出来吧,别以为我不知道。”

“呵呵,我们也是担心你的安危嘛!”音婷笑嘻嘻地说。

“我的武功可是在你们之上的。”我说。

“知道啦,知道啦。”梓瑟不耐烦地说。

“那么,我们回校园吧。”浅夏甜甜地说。

“好啊,反正后天就要走了,当做是最后的留恋吧。”我说。

(各位支持小梦的卖友们,尤其是晴天2014,淡紫蒲公英,kiki,我会继续加油的!)

五年级:严绮晴

谁 怕?

1200字 初中

我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根竹杖,在迟到的朝阳里泛出青黄的温润光泽,嶙峋的竹节撑起的是一段脊梁,一杖直面风雨的气概。杖身隽刻着我最喜爱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路上,难免风雨兼程,若总是避于檐下,不敢直面现实,那么灵魂也便失去掌控。

登临华山,远眺诸峰,比之泰山犹险一分,比之黄山仍伟一峰,天下奇险,名副其实。我戴着白色的手套,一手拉着铁链,一手扶着阶梯,格外狼狈地向上攀爬着。岩缝中的石凿梯经多年风吹雨打,已经没有了棱角,更难以攀扶,阶梯又近乎垂直,眼前的石梯要撞入眼来,我如同扒在石梯上一般手脚并用,去仍手酸腿胀,不禁暗暗叫苦。

半小时前,我还在山下谷地中倘佯山水,顺着平坦笔直的大道,伴着淙淙而淌的流水,荫蔽着古木的浓阴,掬一捧清水,捡几块卵石,天朗气清,何等惬意。不料一上华山便是如此险峻,穷上而不得,欲下而不能,抬头只见巉岩突兀,低头便是那骇人的深渊。

好不容易过了千尺幢,度了苍龙岭,终于遇上一块还算开阔的平地,我一屁股坐在路旁的大石头上,再也不想起来了。

“大哥哥,买根杖吧。”我扭过头,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汗扑扑的小脸,手中抱着十几根青青的竹杖,我看了看前方转向下山的路标,心想还不如去山下玩水,便冲他摆了摆手说不想再爬了。小男孩露出失望的表情,但又咬了咬牙,抽出一根竹杖放在我手里说:“莲花峰真的很美,我常跟爸爸上去,不去一次太可惜了。这根送你吧,希望你能爬上去。”说完一挥手,跑向那边的人群了。

我手握还带着温热的竹杖,发现上面刻着一行行小字,苏轼的《定风波》词,我沉默了,我知道,说去山谷游水赏花不过是不愿再攀登的借口,我只是怕了这华山便找个精神安慰。我还是要登上那山巅呐,我想起小男孩失望的表情,他在为何而失望?

我的心似乎被刺痛,被点醒,我站起来,冲过去,胡乱把钱塞给了小男孩,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捏紧了小小的竹杖,向莲花峰前进。

我们常在风雨中撑起小伞而自以为悠然,却不知风雨兼程才是路之所向,种种借口不过是堂而皇之地避开残酷而警醒人的现实罢了。人生路上,不畏风雨,直面惨淡磨砺,方能长风破浪。

谁怕?谁怕!

【佳作点评】��亮点:这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写一次华山之旅,表达“不与自己讲和”的主题,以小见大,不错。“谁怕?”这个题目就透露了不与自己讲和的信息,苏轼的《定风波》词引进来很适合本文的主题。��瑕疵:本文虽然对华山之险有渲染,对自己爬山之难有描写,但在继续上山还是回头下山的内心矛盾中,没有写出“不讲和”的过程。虽然有小男孩的怂恿和苏词的鼓励,但这些外在的影响是如何促使内心的变化,没有写出来,这就导致了文章中心不是很突出。��发散:用叙事的文章诠释题目,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选择细节进行描写。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只是粗线条的情节勾勒,甚至全文主要用叙述的手法,而没有任何描写,文章写得像一篇解说词。这样的文章是不能打动人心的。可以用小说的写法,设置合理的情境,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做事、思考问题,作者“置身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