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并列式结构1200字以上

记叙文并列式结构

1200字以上 高中 记叙文

高一作文系列训练·二

一,阅读必修一第三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从自己人生阶段中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年份连缀全文:1968、1978、1988、1998、2008。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不是为了写自己的生活小事而写事,他的个人小事关系国家风貌。这又是什么手法?(“以小见大”的手法。)不是为了写事而写事,那又是为了什么而写事?

二,阅读下面一篇2009年湖南省高考考场作文。

踮起脚尖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

更重要的事: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

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

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五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点评:

一,写法独到新颖。文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为表现人物及主题增色不少。

二,文章谋篇布局,独出心裁。不说序词的运用,单说横断面的截取,就匠心独具。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的主旨。能达到如此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文中有《乡愁》的影子。(高星云点评)

三,思考:

1,除了选择年份,年龄来组织全文,我们还可以选择什么来贯穿全文?

2,对于一篇800字的作文而言,所选择的横断面以几个为宜?

3,进入作文的事切忌“想到哪写到哪”,既然要有所选择,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四,作文训练。

题目:身边的温暖

要求:(1)模仿上述两篇文章,选取有序的几个横断面组织全文。

(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审题提示:“身边的温暖”与“温暖”两个题目有何区别?

200

400

600

800

字数:2050=1000

并列式议论文范文800

1200字以上 议论文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总)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分)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分)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分)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

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总)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结构看属于并列式中的典范,个人认为在论据中有一定的不足,论据显得有一点空泛,三个分论点都缺乏具体实例,如有实例于其中一二个论点中,效果会更好。

论点(据)式议论文要点:

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据)。分论点三:

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或与首段、题目照应

一些例子加强理解:

1.关于“意气”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拔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

2.关于“勤劳”,从勤劳的不同意义入手分论

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3.(1)浮躁”,论据式并列(不同人物的典故或事迹来写)

庄子以“持竿不顾”的淡薄拒绝浮躁。

陶潜以“种豆南山”的理想排斥浮躁。

牛玉儒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战胜浮躁。

(2)躁”的不同方面的影响来并列论点

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

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

4.关于“人生”,从怎样做,方法论方面来论述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他人。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

注意:

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其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

我们再来看几篇优秀的范文,增强理解

1.(05天津,命题作文:留给明天)

留给明天

我要把清澈的溪流留给明天,我要把湛蓝的天空留给明天!我要把我这最纯美的心灵留给明天!

——题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种,一路花开,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孤单。”读后,我哭了,我读出了关爱——一种能唤醒人心底某种东西的强烈力量。她阳光洒满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拒绝播撒关爱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自私抛在今天,我把关爱留给明天!

翻开书,看到了罗斯福,这位美国的钢铁总统。由于意外,他中年下肢瘫痪,但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重新叱咤风云于美国政坛??从中,我读到了他那份坚毅与刚强,理解了史铁生与地坛那不解的情愫,悟出了邰丽华那除了舞姿之外的永恒美丽。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脆弱抛在今天,我把刚强留给明天!

闭上眼,想到了曼德拉,想到了他邀请对他进行百般折磨的监狱看守人员参加他的就职仪式的惊人之举。在就职仪式上,他说:“我要感谢这些看守,在狱中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它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宽容。”我很钦佩曼德拉,这位黑人运动的领袖,欣赏他的执著与刚强,更欣赏他的乐观与宽容。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需要宽容呢?你一脚踩扁了装满鲜花的花篮,而花却留给了你满脚的芬芳,这就是宽容,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狭隘抛在今天,我把宽容留给明天。

思绪纷飞,我又想到了尾山洪。这位执著的日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为了真理而战,为了正义而战!他搜集日军侵华的证据,狭隘的民族情感没有泯灭他

的良知,困难也没有使他退却,他为的只是一生无愧于人的良知,无愧于正义!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错误抛在今天,我把真理留给明天!

今天,我抛弃了自私、脆弱、狭隘??,留给明天的是关爱、刚强、宽容??而实现今天到明天的摆渡,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一份执著。我坚信:我拥有这份信念和执着!

2.广东雕塑心中的天使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此句为全文的论点,无分论点,下面三个事例是三个论据)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论据一)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篇二:并列式结构高考满分作文

并列式结构高考满分作文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一考生)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起兴,用整齐漂亮的句子开头,亮相即得满堂喝彩)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提出论题,表明看法,清晰地让阅卷者知道写作的意图)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论据一,理性看待项羽和刘邦。一部分分三段,求结构清晰)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论据二,理性看待炀帝开掘大运河的功过。也把一部分内容分三段)

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论据三,评价唐太宗玄武门弑亲。刘邦、炀帝属贬中求褒,太宗则褒中求贬,论据角度有变)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此文属于议论性散文的并列式结构。可提炼如下:

开头:起兴第二部分:亮出论题;

第三部分:并列论证;论据一(事实材料)论据二(事实材料)论据三(事实材料)结尾:重申或深化主题

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项羽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辱。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一样。

回望历史,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他们不能不令人感动,他们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得云淡风轻,而我们不能不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心。

溶溶月,淡淡风,让该忘记的统统忘记,让该铭记的统统铭记,这是我们的福分。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梅花飘香,忆花香淡雅。

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本文以并列的结构和排比的技法铺排而来,文章对称如整齐如军队方阵,阅卷者还来不及深究内容之前,就已获得一种文章形式的至美.

折射

关注很寻常的小事,而后成大业。——拿破仑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词云:“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细小的事物可折射万千世界,这两句诗给以了最好的证明。

小事虽小,强者见微知著,而弱者却视而不见,牛顿因关注苹果落地,而发现力有引力;富兰克林因好奇雷电,而算出了雷电的巨大能量;居里夫人因抓住普通的放射光亮,而发现提纯了镭??伟大的人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小事不小。小事可折射无穷的光辉,小事可以铸就辉煌。

当年轻的学者问契诃夫怎样获得好题材时,契诃夫拿出厚厚的笔记本,写着100多个素材,学者欣喜若狂重金购买时,契诃夫笑着说:“这是我生活小事的体会与积累,溶着我的感情,你是买不走的。”学者羞愧的离开。契诃夫用心体验生活,用笔记下生活,用平常的小事却可塑造影响一时的作品文物。

小事不小关注身边的小事,用心积累,积土成塔,聚腋成裘。

《论衡》中的作者王充,在创作过程中,观察各个细小事物的变化,繁育饿同是被人翻阅过的兵书,天象等积累于心中,融合于胸中,跃然于纸上。王充重视书中的每个细节,即使平白无奇,历览13000卷的文献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小事——成大业的基石,积水成渊,忽视小事,难道不是忽视生命的存在,忽视真理吗?小事虽小,举足轻重。俄国的伟大领袖列宁,从开始从政开始,就经常去民间探访,慰问疾苦,记下人民的所欲所求,同时又准确地掌握经济,把握国情。休息时,大量地阅读各种文献,寻找解决之道,厚厚的记事本终于帮助他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境界》一书。列宁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抓住小事,寻求解决之道,善于积累。《帝》一书让资本主义世界喧哗然。

历史的车辙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小事虽小,可以折射大千世界,积累小事,方成大业。

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有人说,诗人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血色的夕阳支持不住自己的身躯,快要掉到山背后去了。湘水支流汩罗江畔,一位瘦弱的老者,面对着衰草连天的景象,止不住黯然神伤。由眼前的草木零落的衰败景象,他想到的是楚国国运的衰落。此时的楚国,恰如眼前这即将西沉的夕阳,谁也改变不了它的命运。自己的苦心经营又能怎么样?换来的还不是奸臣们的妒忌与诽谤?莫非这楚国的国运也将同这季节一样,即将走到尽头?那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啊!于是,他脱口吟出了如下的诗句——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还是一个晚秋的时节,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地刮着,刮得满天落叶飘飞,猿猴也发出阵阵哀鸣。在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山上,站立着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此刻他的心绪恰如眼前这滚滚的江水,难以平静。从安史之乱爆发至今,自己漂泊流离在外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不经意间,自己的两鬓已长满了白发。难道自己这把老骨头也要埋在异地他乡不成?什么时候,我才能重返故里呢?于是,他脱口吟出了如下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又是一个暮秋的时节,清高孤傲的黄菊花已经开过了,一个个缩着颈,弯着腰,显得十分憔悴,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清高与傲气。在满地残花败叶的旁边,立着一位清秀却又满面愁容的中年女子。有谁想到她会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女词人呢?俗话说:花无三日红。这人生的遭遇也正如这花儿一般。想当年,夫妻恩爱,竭尽鱼水之欢。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靖康之乱和丈夫的去世,自己也变得人老珠黄。还有谁会看上我这枝“败叶残花”呢?于是回到寓所,她奋笔写下了如下的词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凄风苦雨吹打得梅树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行人的脚就从这些花瓣上踩过,使它们变成一摊摊的泥水。驿站外面的一座断桥旁边,伫立着一位精神疲惫的老人。面对着这备受摧残的梅花,他不禁想到身家的处境。在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呈现的是一派歌舞升平。什么亡国之耻,丧国之痛,全然被抛到九霄云外。自己力主北伐,收复失地,换来的只是权贵的倾轧和奸佞的中伤。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忠君爱国的素志。花瓣被踩得成了泥水,但那清香的味儿还在!于是,他写下了如下的词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寓主观于客观,纳无限于有限。一花一木,一枝一叶,在他们心中宛然就是一个世界。这或许就是诗人感情丰富的所在吧?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是: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2006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2

人与路

世间的路千千万,你必须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并走上自己的道路

——题记

一只乌鸦向雄鹰学习捕捉绵羊,由于没有走上属于自己的路,终究丧失了生命。

一个人,只有走上自己的路,方可有所作为,成就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然而,一味的效仿别人,终究只能迷失自我,迷失自己的一切。

捧起“感动中国”人物奖杯时,洪占辉在用他的行动叩打这我们的心灵。

一夜间,华光满身的他,并没有迷失自我,没有迷失在镁光灯前,没有迷失自己的路。他依旧带着妹妹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面对大批的捐赠,他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他依旧走在自己的路上。他凭借自己的力量,筹建起一个基金会,用这些钱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我们欣喜地看到,洪占辉没有在巨大的光环面前迷失自己的道路,而是坚定的走着自己的路。面对相机的频频闪烁,他没有迷失自己的道路。他坚守着自己,坚守着自己的道路,也正因为此,他在我们的视野里,走的更远更远。自我定位,走上自己的路。

雅典归来,奥运军团成了全国人民的最爱,其中田亮和郭晶晶更是引人注目。

一时间,“亮晶晶”成了人尽皆知的组合。他们频频出现于各大媒体举行的晚会上,常常在闪光灯前留下他们美丽的身影……国家体育总局一再叫停,却收效甚微。

令人惋惜,田亮被发回到了陕西队……

事件过后,我们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各大媒体过分推崇是难辞其咎的,而他们个人呢?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下,他们一时间迷失了自我,迷失了自己的道路。他们过分的留恋于“花花世界”了,没有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

自我定位,走上自己的路。

我们的古人曾要求我们向他人学习,但麻雀学习雄鹰捕捉绵羊绝非正途。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过分的羡慕别人的一切,不能一味仿效别人的路,而要坚定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唯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心中的理想,到达梦想的彼岸。

走上自己的路,成就翱翔于蓝天的雄鹰

[点评]:文章观点鲜明,论据确凿,分析入理,正反对比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从结构上看,开合自如,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是一篇较成功的作文。[评分:56分]篇三: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9全国卷ⅰ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转身,在山穷水尽之时(满分作文山西考生)

兔子湿漉漉地从水中被捞上岸,松鼠奄奄一息地从河里爬出来,此情此景,可笑之余又令人扼腕叹息。兔子与松鼠本该放弃游泳,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本领。这也正如我们的人生啊——山穷水尽之时,请勇敢地转身。(从材料中所给的故事出发,迅速引出人生在“山穷水尽之时,请勇敢地转身”的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中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