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清静不落尘俗800字

心有清静不落尘俗

0
0
800字 五年级 抒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清静与淡然,便于这喧嚣尘世中,亦能不失本心。安放好自己的心灵,在城市中站成一棵树的模样,不汲汲于名利,只根植于脚下的一方土地,即使身处于万丈红尘中,亦能守住内心的清静,自成风雅。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采菊东篱,带月荷锄归。陶潜摒弃了官场,在巍然的南山脚下,为自己开辟一方天地,浅尝内心的淡然与宁静。日出而作,折竹而归;饮酒吟诗,自得其乐。他辞去了彭泽县令,亦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是隐君子,隐于山林,隐于市井。“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因为他心有清静,才能成为一代田园诗人,而不是在欲望浮动中湮没才气,堕入尘俗。“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张充和在晚年写下这句话。张充和的一生可谓是传奇。她师承陈寅恪、沈尹默等民国大家,在书法、绘画、昆曲方面也是颇有造诣。充和本是无意于以著作传世的,做什么都是随兴而至,她曾经说过:“我写字、画画、唱昆曲、作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给人家展览,给人家看。”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心有清静是如充和先生一般恪守内心之风骨,坚持自我之风采。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城市中浮动的欲望未免太过于刺眼,唯有心灵的清静才是我们恒久的家园。心有清静,是范仲淹一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有清静,是如同弘一法师勘破红尘,静修禅道;心有清静,是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傲岸。内心拥有清静,便能于浊世中也能如那雪山之上的莲花一样,冰清玉洁,不落尘俗。

心里种着花草的人,必然也胸怀天地。坚守住内心的那一方清静之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会迎来荣光满身。

点评: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休眠

400字 一年级 叙事

在非洲有一种夏眠狗,十分怕热。在“三伏天”里,它总是找个凉爽的避暑地,一觉睡上20多天。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以蚯蚓为食的箭猪。由于炎热的夏天,蚯蚓不能在较浅的地表层生活,箭猪没有了食物,也只好进入长时间的夏眠。在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江河里生活着一种奇特的肺鱼。

这种鱼长约1-2米,既有鳃,还有肺。当烈日使河水蒸发,造成几个月的干涸期时,肺鱼便钻入泥中,不吃不喝,一直睡到雨季到来。南非不家一种树鱼,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它便上岸,爬到树杈的阴面,一睡就是一个多月。非洲大沙漠里的蜗牛,干旱少雨的盛夏一来,它就钻到壳里酣睡起来,看上去像个空壳藏在沙砾中。天气一转凉,沙漠里降了雨,它又吸足水分爬出来活动。

泥鳅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到了夏天河水干枯时,它就钻进泥浆里不吃不喝,进入夏眠状态,只靠它那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维持其生命。野兔在南非西部有一种个头肥大的野兔子,它体内脂肪丰富,畏暑怕热。所以,它在盛夏的两个多月,几乎不吃东西,整日躺在洞里睡大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抒情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