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东方的“体操王子”
体操是力与美完美结合的一个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欧美国家的选手在这个项目上称雄,但是,事情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改变。1982年第六届体操世界杯赛上,来自中国广西的19岁小将李宁,成了全场注目的焦点。那一次比赛,李宁一口气获得了全能、自由操、单杠、跳马、鞍马和吊环六枚金牌,成为世界体操史上第首位取得如此好成绩的运动员,从此他有了“体操王子”的绰号。之后在1982年亚运会上李宁又独得4金,并帮助中国队获得了第22届体操世锦赛的男子团体冠军。
1984年,李宁首次出现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结果中国的体操王子不负众望,一举获得了自由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以及跳马银牌和全能铜牌。其中在自由操的比赛中,李宁的精彩表演让四名裁判都打出了满分10分,现场的观众也完全被李宁所征服,沉浸在他出神入化的表演之中。
不过多年的训练也让李宁的身体出现了很多伤病,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再也无力续写上届比赛的辉煌,随着从吊环上掉下,李宁也结束了自己的奥运会生涯。在十多年的运动生涯中,李宁获得的奖牌达到了106枚,其中包括92枚为国内比赛所获,14枚为国际比赛所获。
结束了运动生涯之后,李宁又在另一个商场上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一步一步发展成了国际知名的运动品牌。在另一片“赛场”上,李宁取得了同样辉煌的成绩。
李宁的创业故事
从1988年李宁退役到2004年李宁(公司)上市,16年弹指一挥间。而李宁本人从昔日的体操王子,到今天大受资本市场追捧的财富明星,这种转变不可谓不大,而且这种转型的成功,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世界冠军中,屈指可数的只有李宁一个。
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经历了哪些苦与痛、快乐或忧伤?从一个优秀运动员向一个成功商人转化,心路旅程有多远?
1988年的汉城失利,李宁一下子从鲜花与掌声中跌落到地上,社会舆论也由原来的赞扬变成了责难。当时的社会远不如今天这般开放与宽容,全民族都对世界冠军寄予了重托,国人很难用宽容的心态来接受王子的失误。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李宁一个人默默地体味着人情的冷暖,这时,李经纬适时送上了理解与鼓励。
从汉城奥运会回国的那天,在首都机场,李宁躲开好热闹的媒体记者,一个人走过偏僻的通道,这时手捧鲜花前来迎接他的只有李经纬,李宁含着眼泪接过李经纬手中的鲜花;1988年12月16日,李宁在深圳体育馆举行了盛大的告别晚会,在晚会现场,李经纬代表健力宝送给他一副纯金的护手。二李的交情由此可见一斑。
退役后,李宁一度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时,摆在李宁面前的路和很多退役运动员一样,不是做教练就是担任政府官员:广西体委邀请他担任广西体委副主任,海外某国聘请他为国家队教练,甚至演艺界也邀请李宁加盟……
正当李宁无所适从的时候,李经纬再次出现了:我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想得深一点,跳出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出国就是当官的模式,重新设计一条道路,并让它也成为一种模式!李经纬后来在回忆时这样说:当时,李宁想到深圳创办一个体操学校。我说,光靠赞助不行,一定要有经济做后盾,这样才是稳定的、长远的发展思路,所以我建议他是否靠搞经济来发展体育。
1989年4月21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李经纬将一本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大红聘书郑重地递到李宁手里。在几十位专程从各地赶来的记者面前,在闪耀的镁光灯下,李宁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事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同最先开拓了中国体育实业的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实业。
也许,这样的事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胆略。尤其对于有着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自己拿着档案去到广东三水这样一个并不知名的小镇,是需要几分勇气与胆识的。尽管当时舆论对于体操王子经商颇有微词,但李宁义无反顾。1989年5月,李宁加入健力宝。
自此,李宁走上了一条崭新而艰苦的道路。
李宁牌服装横空出世
初到健力宝,李宁主要分管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筹办运动服装厂等工作。
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李宁提议重新一条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建议,连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000万元。
勤奋努力,思维敏锐,朴实善良,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当年的李经纬对李宁的评价,也是他给予李宁信任和支持的基础。李宁是运动员,不懂经济。到健力宝来,我把他扔在游泳池里,让他自己去学。李宁年轻、聪明、人品好,能学会游泳。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
加盟健力宝之后不几个月,李经纬就鼓励他将服装厂的计划上马。但资金从哪里来呢?虽然当时健力宝声名显赫,但健力宝最初的广告费居然完全靠借钱来支撑,甚至借钱来赞助体育记者跟团出国采访。没有开厂的钱,李宁和李经纬决定找一些国外厂商,搞成中外合资,而且外商能帮助打开海外市场。
在李经纬的陪同下,李宁出外游说,寻找投资。因为体操王子的名人效应,很快他们就与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意向书。李宁本人也没想到事情进展得竟如此顺利。不久,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到三水实地考察,双方签订了合同。中新(加坡)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于是成立,主要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李宁出任总经理。
经过紧张的施工,不到八个月,一幢5000平方米的厂房就在三水市竣工了。屋顶上,一块巨大广告牌非常醒目:李宁牌。光有牌子肯定远远不够,如何让大家了解并接受这个牌子呢?毕竟有过17年的运动员生涯,李宁马上想到了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想到了备受瞩目的亚运会火炬接力。
但是,亚运会火炬接力处对买断亚运会火炬接力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无论是李宁还是健力宝根本承受不了。这时,李宁的公关能力及名人效应再次发挥作用,他调动他在国家体委的老关系,并用一种爱国情绪感染了工作处的领导,如果火炬接力的承办权落到外国公司的手里,那将是12亿中国人的耻辱。经过一番谈判,最终,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由健力宝主办,费用只要250万元人民币。
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牌运动服,庄严地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牌。从这一刻开始,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了。
这不仅是一次公关策划的成功,更是李宁商业才华的一次完美亮相,是李宁发展史上的第一大手笔。这次赞助的成功极大地增长了新生的李宁公司的实力,刺激了李宁的进取心。
第二部分:
发力:自立门户,与健力宝分家
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
李宁在商业上的悟性,让其老板李经纬欣赏不已:李宁在商业上的才华和他在体操上的才华一样出色,而初次出手大获全胜也让李宁的自信心倍增。于是,在1991年由健力宝投资1600万,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独立负责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经营。
1992年底,李宁公司分别在北京、广东成立三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而李宁牌系列产品逐渐赢得了众多荣誉,成为1991年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专用装备,李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名牌之一。
明星效应无疑会对提升品牌知名度有作用。然而,从市场反应来看,并不是所有明星品牌都可以像李宁公司这样成功,即使他们的创立者在体坛同样有着赫赫战功。李宁公司成立早期有健力宝这样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使它在起步时,更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区别于目前众多凭借个人资源建立起来的体育公司。零点咨询公司董事长袁岳对媒体说。因此,李宁以及李宁公司的成功,除了明星效应外,其成功应该更多得益于商业运作。
从家庭公司到大众公司
初入商海,李宁采取OEM贴牌方式生产李宁牌运动鞋,但因为缺少经验,第一批鞋做砸了!当时,李宁投入运动鞋的开发费用只有5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001系列鞋的生产。得知鞋全部不合格的消息,李宁飞回北京,召集相关部门开会。
这是李宁在生产控制上打的第一仗,首仗即折,李宁的心情之沉痛可想而知,但是他毅然决定全部销毁这批产品。让我们从头再来!他握着拳头对部下说。那年,李宁不到28岁。从那时起,李宁就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绝不能让自己或自己人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李宁说。
李宁公司刚创办时,是李宁和几位退役的队友,还有李宁的家人如哥哥、嫂子、表弟等一起在操作,那时的李宁是个十足的家庭公司。到了1992年,李宁就开始有意识地聘请专业人才加盟。为李宁公司发展起过关键作用的第二任总经理陈义宏,就是被李宁从当时有名的运动服生产企业十佳公司请来的。
陈义宏最早在1991年加入李宁,从生产总监开始做起,一步步升到总经理职位。李宁是一个很会管理的人,他懂得知人善用。对于职业经理人,他很信任,也很授权。曾参与李宁公司股改的股改专家刘纪鹏回忆说,每一次去谈判,或者谈合作,李宁都会带上陈义宏,看得出他对陈义宏是很信任的。自1998年去北大学习,李宁就淡出了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而把业务全权交给了总经理陈义宏。
陈义宏以及一批专业人才的加入,创造了1993年到1996年李宁公司的第一次辉煌,公司营业额每年以100%的比例增长。当运动员的时候,因为我的水平算是全国最高的,所以我去比赛的时候,所有人的希望都会寄托在我身上,要靠我去实现他们的理想,为国争光,升国旗、奏国歌,我的努力决定了大家的愿望能否实现。可是对企业来讲,做商人则是我的愿望靠大家来完成。光靠一个人做不成什么大事……对此,李宁想得很清楚。
李宁脱离健力宝
李宁公司如果当年不从三水搬到北京,就没有今天。李宁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在李宁心中,另一句没有讲出口的话是:如果李宁当年没有从健力宝中脱身出来,也就没有今天。
1991年到1994年期间,李宁继续走赞助体育活动的路线,并开始了多元化产品尝试,李宁运动服、李宁鞋,甚至李宁皮带、李宁领带等,产品不一而足。虽然李宁公司1993年就有了赢利,年营业额以近100%的速度增长,但是在李宁的心中,有一个永远的结,那就是孩子的身份--李宁公司是健力宝的全资子公司,而健力宝的控股股东是广东三水县政府,是国有资产。在李宁心中,他更希望公司朝着现代企业模式发展。这在当时看来并不易,起码有两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另外一个是将李宁商标从健力宝中分离出来。
1994年初,在证券报一个记者的引荐下,李宁同有着中国股改第一人之称的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见面了。刘纪鹏从1988年开始即进行企业的股份制咨询,从他多年关注企业改制的经验来看,李宁公司的产权不清这对于李宁今后的发展将是致命的,他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
李宁当然知道这时的健力宝之于李宁(公司),如同母亲的胎盘之于成熟了的婴儿,价值使命已经完成,但在李宁心中,李经纬对他有再造之恩,如同他的再生父母,他怎么可能去背叛李经纬?对于刘纪鹏的建议,李宁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
刘纪鹏则反复对李宁阐明产权不清的利害关系,劝他说:你只是脱离健力宝,并不是脱离李经纬,健力宝并不完全等于李经纬。最后,性情爽直的刘纪鹏甚至拉开椅子站起来,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县政府谈。
刘纪鹏为什么要一意鼓动李宁与父亲分家?首先是受我本人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经验的驱使,我看过太多因产权不清而失败的企业;而李宁是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体操王子,无论是他的外貌还是他的人品,都是被国人所认可,我也很愿意去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纪鹏如是说。
正是在刘纪鹏的强烈建议下,李宁遂定下决心和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李经纬相当大度,完全支持李宁自立门户。1994年底,只是在股份和品牌采取了一些变动措施,李宁公司就顺利脱身。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1994年9月,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作为控股的母公司,初步实现同资本市场的对接。1995年底,李宁集团成立,李宁亲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初,集团总部北上,从广东迁到北京。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上市的七年之旅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创下了6。7亿的历史纪录。业绩如此快速地增长,发展令人如此兴奋,即使是性格平和的李宁也禁不住豪情万丈,制订了1998年达到10个亿,2000年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但是,不幸的是,成长的喜悦到了1997年戛然而止了。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通货紧缩,李宁产品卖不动了。此后数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7亿左右,市场地位逐年下降。
1997年,处于困境中的李宁萌发了强烈的上市冲动,并把上市地选定为香港。1998年起,李宁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为独立董事,1999年他又聘请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德国SAP公司、台湾麦达公司、海问咨询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是李宁公司的合作伙伴,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
2001年3月,张志勇出任北京李宁公司总经理,也是李宁公司历史上第三任总经理。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获得了成效。2001年公司营业额为7。3亿元人民币,纯利为4960万元人民币;2002年、2003年则分别为人民币9。6亿元和12。76亿元。随着公司营业额的持续上升,和外资的进入,公司上市进程再次被提到了日程上。经过7个月的筹划,李宁公司终于2004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公开发行2。47亿股,并于7月9日再次增发新股3697。6万股,而李宁及其家族拥有资产在10亿港元以上。
第三部分:
归零:让我们从头再来
保持归零心态
这样的庆功会,在我做运动员时每年都开,几乎每次我都要上台讲话。但当我回到台下,我总要告诉自己: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过去做运动员我时时告诫自己忘掉过去的荣誉,轻装上阵,现在做企业我也是这样要求大家:上市只代表过去的业绩,而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要面对。对于李宁及600名李宁人来说,2004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经过15年的努力和7年的等待,公司终于成功上市。但是,在2005年的春节年会上,李宁作为董事长在台上所讲的不过是上面这一段听上去毫无激情的话。
让我们从头再来,李宁经常爱说这句话。每一块金牌都是从头再来,从运动员到商人,对李宁更是从头再来。正是抱着一种一切从头再来的归零心态,李宁才能一步步超越自己,超越过去。
只要肯学,什么都有可能
很多人认为李宁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明星身份,得益于中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李宁从未遇到过强劲的商业对手,得益于他遇到待他如父亲般的李经纬以及后来的刘纪鹏等专家……总之,人们会认为李宁的成功有着某种侥幸的成分。但是,只有李宁本人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从运动明星到成功商人,李宁做了哪些努力,付出了哪些辛苦。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只有一个原因:累。
接触过李宁的人都知道,李宁勤奋、本色,既没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没有大老板的派头。公司研究工作,有时延至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别人可能稍微多休息一会儿,李宁却几乎从不睡懒觉。公司有了盈利,李宁并不讲究吃喝,方便面、大排档,都是出差时李宁经常光顾的食品和就餐去处。他最感惬意的,是与公司三五同仁找一处清静所在,要几杯啤酒,边喝边聊。聊得最多的总是公司的发展。
李宁十分好学,十分谦虚。刘纪鹏尽管后来没有再和李宁合作,但在谈到李宁时依然充满赞赏,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我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那时我就感到李宁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在李宁的成长过程中,他得到过多位师傅或老师的言传身教,从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股改专家刘纪鹏到北大光华教授王亚非等人。
李宁一直深感学习之重要。我以前练体操,是从一点点都不会到世界冠军的。记得1978年恢复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参加世界体坛锦标赛,我还没有进国家队。我们的队伍为了去参加比赛,到日本训练。1979年再往前推20年、30年,我们派队伍到苏联请教练告诉我们什么是体操、单杠、训练。1982年我成为世界冠军,拿6块金牌。我相信,只要肯学,什么都有可能。
我不在乎爬多高的山,关键在于要拥有爬山的能力。1998年,年满35岁的李宁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此后4年,李宁与一群比自己小10多岁的同学一起上课、上自习、复习考试、到食堂吃饭……李宁与普通同学一样,每天背着小书包上课、记笔记、背法条、课堂讨论、期末通宵熬夜地复习、考试。
2000年,正在北大法律系念大三的李宁又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并于两年后顺利毕业。他是一个真正读书的人,李宁不是来混学位的,而是出于工作需要,他一边啃着快餐一边读书,非常辛苦。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王亚菲老师,对李宁的读书精神非常赞赏。他跟一般运动员不一样,跟一般的世界名人也不一样,他非常用功,非常向上,对自己的前途把握有自己的理解。他的同班同学高广彬说。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李宁对所有可以学习的对象都抱着一种谦虚求教的心态。
天生胆小,不靠胆色,靠训练!
也许在普通人心目中,过去的体操王子似乎是神话中的人物。李宁自己却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了方向就不轻易动摇的平凡人,我天生比较胆小--从前训练不怕后空翻、最怕前空翻,因为看不到地;已经是世界冠军了,但在大赛中仍然坚持要有教练在旁保护,才肯做难度动作。李宁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赛场上取得成功,不靠胆色,靠训练!
体操比赛不是直接的对抗,没有身体的接触,每一个运动员都是努力让自己更完美。我一直也在把这种理念带到我的公司。在这一场市场才是最终裁判的商业竞争中,李宁要做的依然是--让自己更完美。在将自己对运动的理解、执着与追求打造为李宁品牌文化的基础之后,现在的李宁更多地扮演起一个大股东、一个董事长的角色。
相关推荐
-
体操表演这几天,我们四、五年级一直在刻苦地排练着大型团体操。团体操的训练的很辛苦,但更辛苦的是老师们的付出。他们耐心地教着我们动作,一遍一遍细心地提醒着我们该注意的细节……同学也都明白了团体操表演是集体项目,我们是一个集体,不能因为一个人出错而影响集体,这样我们的集体表演才会越来越整齐。有了集体感后,我们训练的更加专注,更刻苦了。到了表演的那天,我们每个人身披金斗篷,手拿道具旗,等候表演时,看到正在表演中的大哥哥大姐姐精彩表演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更精彩!”上场了,我们挺胸抬头,个个像战士似的。那场面真壮观啊!观众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三种颜色的花,舞动起来。一声哨响,观众席立刻变成蓝色的海洋;一声哨响,观众席立刻变成金色红色的海洋,我仔细一看是观众们在灵巧的变换着花儿,突然又变成几个红色的音符,又变成一把把小伞…。真漂亮!满场都弥漫着快乐的味道。看着初中的同学退场后,我们就要开始了!我们都在暗暗为自己加油。随着音乐的响起,我们迈步走来,任何的动作都做得很好,没有出错。这就是我们每天刻苦训练的回报,没有比这还要壮观的场面了。这就是我们由800名复华学子组成的8个金色的方阵,彩旗飘扬,飘着我们那快乐的心情,飘着我们那排练中那辛苦的汗水…。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次活动让我对“团结”有了个更深的理解。我认为这次团体操表演中如果不刻苦训练,就不会得到今天这种特殊的快乐,因为今天的快乐是用汗水换来的!550字 初一 记叙文
-
体操的作文在这一个星期里,我们班一直都在紧张地练习广播体操,为不久以后的广播体操比赛作准备。一到大课间我们就神经绷得更紧了。平常仅仅跑几圈就自由活动了,这个星期可不,为了在广播操比赛中有出色表现,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全班同学都卯足了劲,就连班主任童老师也是亲自上阵指导我们练习。这不,你看:“队形排整齐了!动作要快!”这是体育老师在发号施令了。我们迅速地排好队伍,按着体育老师的口令开始了练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第三排那边的穿黑衣服的那个男同学做错了。”体育老师指着李绍军说,“对,说的就是你,你怎么节奏总是那么慢啊?本来很整齐的队伍,因为你的慢半拍影响了全班的整体美观。”然后就让李绍军出列单个练习。接着体育老师又指了指王建辉:“还有你,你也出列。你知道为什么叫你出列吗?就是你在做操的时候双脚不够灵活,手动了脚也要跟着动!”于是两个男同学就练开了,但是还是要犯错。童老师看着这两个害群之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亲自上阵指导他们。“你们两个在边上看着,看老师给你们做示范。认真点!”童老师就做起了跳跃运动和体侧运动两节。可是老师穿的是高跟鞋,不适合跳跃。于是,老师就干脆脱掉鞋子在操场上做起了示范。我们的童老师为了我们班的集体荣誉,真可谓尽心尽力啊!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示范和练习,两个男同学总算有点合拍了。大课间就要结束了,我们全班又重新练习了几遍。550字 四年级
-
体操比赛(2)4月10日,筹备已久的三沙中心小心体操比赛终于在今天“开幕”了!操场上洋溢着热闹的气息。我们虽然知道我们已经尽了力气但是还是不敢很有信心地说:“我们班一定会拿第一的!”但我还是要说那一句老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再说我们也不知道别人准备的如何。而且我们又是第一个出场,因此我既紧张,又兴奋。比赛前,我做好了准备:把过程在自己的脑子里在想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开始了!我打起了精神。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操场中央,我的眼前仿佛看见了我们这几天的辛苦,这几天的汗水,为了这一次的体操比赛,我们整整排练了十几节课,体育课,写字课,语文课,数学课你都会看见我们在操场上苦练,可见我们的辛苦了!想着想着就到了场地中央,我跟着口令过了第一关,咳!好险!“先左再右,手要伸直我一边在脑子里提醒自己,一边小心翼翼地不让每个动作做错。操做完后,第二关过了。可是,在喊口令的时候,又错了。哦!第三关,勉强通过。大家回到座位上议论纷纷,而我却是一言不发,成绩不出我的想法:我们班的名次是全年级第3。这个成绩让我不能接受,也让我的同学不能接受,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的面子也只有在强项上争回来了!加油吧!虽然说我们的汗水没有化作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并不后悔,因为我们知道之所以没有拿好的名次那是因为我们的努力还不够,要想有好的名次就要付出努力。继续努力吧!550字 四年级 日记
-
做做口腔体操“化肥会挥发,黑化肥……”这是在干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正在做口腔体操呢!刚上课,老师就神神秘秘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做过口腔体操吗?”口腔体操?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老师告诉我们,口腔体操就是绕口令。这下同学们才恍然大悟。第一组绕口令是:化肥会挥发。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我先慢慢地读了一遍,这一遍可真艰难啊!虽然只有仅仅几十个字,但一读起来,原本自信满满的我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第二遍,我打算将这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谁知不但没有改正错误,反而错上加错了,你看:原本的“化肥”被我读成了真是牛头不对马尾。就连最简单的“挥发”也被我读成了哎!好不容易结结巴巴地一遍读了下来,我早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这时,老师让我们一个个地读这个绕口令。我顿时紧张极了,心中仿佛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似的。我默默地心想:老师可千万不要抽到我呀!可是,老师不作美,第一个读的就是我。我顿时红着脸,伸了伸舌头,仿佛在向老师说你去请别人吧!我真的不会读!柯老师还是硬让我读。我只好断断续续地读了下来,当我读完一遍时,同学们有的捂着嘴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甚至笑的都直不起腰了……谁知?老师还要我们进行一对一的对抗赛。哎!我只好再次准备,最后我终于取得了对抗赛的胜利!接下来,老师又出了许多难题想考住我们,但都被我们一一化解。经过这次游戏,我知道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今后还要多多练习!金毓漫指导老师:马老师慈溪市实验小学五(2)班5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王子还没放暑假的时候,爸爸就从外面带回了一只已经几个月的小京巴,爸爸给他取名叫“王子”。王子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狗,不信?你看,它那一身雪白雪白的毛,是不是让你看了赏心悦目?当它那大而圆的眼睛天真地朝着你看的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想给它一块肉骨头?它那小而黑的鼻子和它嘴上那两块盖在嘴上的肉,是不是让你很想上去摸一摸、碰一碰?是的!它就是这么讨人喜欢!现在不是有那些上班熬夜族吗?我们家王子可不跟他们一样,它有一个爱睡觉的好习惯,晚上8、9点钟就开始睡觉了,中午也睡午觉,早上一般4、5点钟就起床了,这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现在的人可能也没有这个好习惯了。睡觉时间一到,它就会自觉地躺在他专用的睡垫上呼呼大睡。这时,肯定有人会问:“咦?这‘呼呼大睡’不是指睡觉打呼噜的吗?怎么?难道这狗也会打呼噜不成?”没错,我可不是在吹牛皮,我们家的王子还真会打呼噜,而且跟人打呼噜的声音一摸一样。它是一只“小馋狗”,我们吃饭的时候它总会扒在我坐的凳子上可怜巴巴地用拿那双大眼睛看着我,跟个几天没吃东西了一样,让你不由自主地想夹给它一根骨头。它喜欢出去玩,每次领它出去玩的时候,它都会拼了命儿的跑,多亏有条狗链,要不然,我们这“心头肉”可早就没!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王子了?如果喜欢它的长相的话,那告诉你,每一只京巴都是这样的哦!550字 五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