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我快乐650字

我读书我快乐

650字 初三 写人

灯,灯光仍然亮着,不能熄灭,几只小虫围绕着灯光,灯下的我翻阅着书籍,津津有味地享受书中的乐趣,慢慢的我的心被触动,我进入了书的世界,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

忽然,我听到了一阵哭声,那哭声仿佛要把长城倾倒,哦,是孟姜女啊,看着你衣衫褴褛,眼睛哭肿,明白你是为秦朝残暴的统治和长久未归的丈夫哭泣,你的哭声震撼了我沉静已久的心弦,我被你深深感动

渐渐地,哭声离我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阵阵叹息,啊,原来是唐朝诗人杜甫,听着你的叹息,为你感到悲哀,你原本生活在开元盛世,却因安史之乱流离失所。你的雄心壮志没有实现,但你心系祖国,忧国忧民,当你看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候变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你为士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我的心也随你的叹息怦然而动。

声音慢慢消失,眼前出现了一幕景象。我看见了,在易水边的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你那临走前的一曲,是生命的绝唱,我的心变得澎湃,接着我看见了报石投江的屈原在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那满腔热血的爱国之情令我感动。

在书中遨游的尽头,我来到了近代,在这里我见识到在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反抗斗争中,即使人民一次又一次的被蹂躏,仍会坚强的站起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中日战争英勇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榜样。

离开书的世界,回忆起书中的内容是多么的美妙,读书认识了古来忠贞的爱情,不尽的忧愁,爱国的热情,坚强的精神……

读书的快乐从心中体会,读书是我一生的乐趣,与古代文明雅士共谈,体验人士的情感,身临其境之时的感动。

灯光最终熄灭,读书的快乐却是永恒。

《东藏记》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东藏记》宗璞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宗璞的长篇小说《东藏记》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为背景,以孟樾教授一家为主体,描写了其时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人格操守和各自不同的性情风流。民族恨家国仇,山河破碎,即使偏居西南一隅,也未能逃脱入侵者的战火。但是,这样的乱世里,他们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依然关心亲人朋友,人心人情从来没有因为战争而失去了体贴、安然和细腻情怀。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很少失态的,很少乱世里的焦躁。他们心绪起伏,却并不抱怨,依然坚守着一个读书人的本分本职,如警报和轰炸中,物理学教授庄卣辰情愿身陷泥土也紧抱实验仪器;孟樾先生写直面历史的研究文章,并不忌讳是否得罪了当局。他们关注着民族危亡的时局变化,大是大非问题决不含糊,且本身已然置身其间,并非超然世外的,但纷乱中的他们却依然葆有读书人的内心追求,如孟樾先生所云“若能在心里保存一点自蘸清溪绿的境界,就不容易了”。

当然,他们的性情风格也存在着差异,有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庄卣辰,有沉浸于楚辞华彩里的江昉,有言语刻薄的尤甲仁、姚秋尔夫妇,有嗜好云烟云腿、学问骂人都了得的白礼文,也有学问之外很善经营也不免沾花惹草的钱明经,等等。离乱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运命。但是,他们总体呈现着一种特殊的气质,是一种为人为文的自觉,是对自己所事工作学问的一种身心认同和尊重,是乱世里依然葆有审美心态的从容——腊梅的暗香流动于炸弹腾起的尘烟。

也或如此,《东藏记》起首即写昆明的非常蓝天白云,“聚得厚重时如羊脂玉,边缘似刀切斧砍般分明;散开去就轻淡如纱,显得很飘然”,叙事中时见彩云浮动,如小说中写“嵋”们两次逃警报,第一次,敌机只是路过,“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腊梅还是那样馥郁”;第二次,她们经历了真正的空袭,“嵋”被人们从土中扒出时,“天还是那样蓝,那朵白云还在不经意地飘着。外公,警报,飞机,炸弹在她脑中闪过,她随即意识到,自己已经死过一次了。”云朵好似观照了人物内心的成长,云若一种诗性的存在,处处于日常生活,却也是超然的,审美的,是战乱里这些读书人的灵魂追求。

有一段对话印象颇深。是昆明学生第一次游行时,仉欣雷和嵋、小娃还有玮玮相逢,仉欣然请他们去吃西餐。看着嵋“把面包切成小块,仔细抹上黄油,一小口一小口吃”,欣雷说:“照说,人都受环境影响,可你们无论环境怎样坏,总有一种清气,或说有一种清贵之气,很奇怪。”玮玮沉思地说:“虽然吃的是‘八宝饭’,我们却处在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集体中,那力量是很大的。”

是自觉的诗意了。不是那种植了几盆菊花就自许“采菊东篱下”的诗意,是心中有持守,脚下是泥、头上是云的“见南山”。

丰子恺有一幅名为《警报作媒人》的画。不画警报下的纷乱窜突,却画一对蓝衣红服的男女坐在两崖夹峙的草地上,在谈情说爱。丰子恺在他“艺术的逃难”一文中对此有生动描绘。其时,日军登陆南宁,攻陷了宜山附近的宾阳,学生教师扶老携幼逃难贵州,道路崎岖,交通阻塞。那样的时候,警报频响是太平常的事了。但画中却丝毫未见流露途中的种种艰辛,和对国难家事的愤慨忧心,还是将画笔将人生的美——那种纷乱中的人性美——点化出来,使人觉得活着还是有希望,有安慰,有温暖的。如废墟里飘然的腊梅香一般的清贵。

乱世不见得都因为了战争,所谓盛世其实也危机四伏,所以消沉、堕落或者随波逐流其实不必挟持了时代来作理由,倒不如反求于诸己的心念和持守,或者说自身对曾经的信和念的坚定或游移。心念的在在凝聚,恰成一种力量。

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集体,不该只是在小说里,抑或西南联大的历史记忆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写人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