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_1200字1000字

清明节_1200字

1000字 初三 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今年的清明节竟然奇迹般地并没有下雨,只是风飒飒而起,广阔的天空的一边微微有些水粉晕开的墨色。

寻了处人少又是高处的地方站住,举目四望,巍巍青山,一览无余。我把目光投向我脚下的半山腰,那里林木青葱。空气不知怎么总带着些闷热,让人胸闷气短,幸好春风如飒飒秋风。我看着他将木叶不断翻转,扶着林木的枝条,像一位绅士一般脚踩一个中心,温柔起舞。

其实,这样的天气,正好扫墓,正好祭祖。我想。虽然,少了阳春三月烟雨迷离的朦胧美,但在清明节祭祖的时候总不至于被雨淋得太狼狈。

清明,清明。这两个字,我在心里每念一次,便深刻一分。

似乎遥遥有人在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有些好笑,哪里来的雨纷纷?不由来地在心底里便冒出白居易的两句诗:“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思绪如潮水,慢慢涌起。回想起很久之前清明节,每一次都是庄重。长辈们挑着一只烧猪,带着锄头在前面带路,年幼的便提着一袋纸钱和香火跟在后面。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把一切都从头到尾润了一遍。大家却都不打伞,冒雨前进,在泥泞的山路上留下深一个浅一个的脚印。停在祖先的坟头前,用锄头除掉那些杂乱不堪的草,上香,烧纸钱,跪拜。来来回回,将所有的坟头的草除尽,所有的坟头都已一一拜过,才算结束。再将那只大红烧猪抬回来,做成晚饭。此时,小孩子便是最欢喜了。

我已经几年未曾过过清明节,已经几年未曾见到故乡,已经几年未曾去触到过故乡的熟悉感,如今回想,似乎我已经开始淡忘故乡的模样。连回想故乡的清明节,竟有些模糊与恍惚。

心中模模糊糊一座城的模样,淡淡的轮廓,河边一棵老杨柳,柳枝已能垂到河面上,流水涓涓,似乎还有远处的青山。以及------翻滚的稻浪。

年少不懂清明节,只是欢喜又忧愁。欢喜能吃上那只好吃的烧猪,忧愁为什么清明节这样折腾,这样麻烦。如今长大,终于明白,那是一种对自己祖先的虔诚,对故乡的羁绊。不打伞,冒着雨,拿着一大堆东西,攀爬着上那陡峭又泥泞的山路,忙忙碌碌,整整一天,不管多累多折腾多麻烦,也只为表达一种虔诚,一种对故乡斩不断的羁绊。

因为叶落,终究要归根。

我已经学会虔诚,可是故乡啊,我的先祖啊,我身在异乡,该怎么表达我的虔诚与思念?人说青山无数,何处不是英魂?那么,这一个清明节,请让我在朗朗天空下,对着青山上萦绕不去的魂灵,将一腔虔诚抛付!

耳边又萦绕起杜牧的诗句,是一群稚嫩的孩童在齐声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老师在讲台前讲解,这是诗人清明节在异乡的愁苦……闭上眼,我知道,这是我的回忆开口,在我耳边轻吟。

初三:修竹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那只青皮桔_750字

650字 初三 散文

攥着一只幽幽的青皮桔,扭头告别那片青色的天空,告别那片青色的林,也告别她。

我的外婆。我叫她赵小姐。

赵小姐在我印象中总是凶凶的,很有威严。在家里,总得外公听她的。外公总偷偷给我买吃的,可她总是不允许,碎碎念念的,所以我不喜欢她。

那时候爸爸的工作有变动,我们全家得回到城市里去了,这也意味着,我要告别着家乡,告别我的外公,告别老黄(我们家的狗),告别和我做伴的鸡爸爸、鸡妈妈、鸡宝宝,还有赵小姐。

赵小姐得知消息后,仍旧是茶米油盐丝毫没有不舍和其他任何矫情。只是,在我在镇上上学的最后一天,正在上课的我突然被老师叫到外面,赵小姐笑吟吟地看着我,变戏法般从身后变出了一根香芋味的雪糕,“孩子,吃雪糕,你最爱的荔枝味。”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赵小姐特意到镇上找了好几家店才找到的,那时她的腿脚已经很不方便了。

离别的那天,我嘴里还是雪糕的荔枝味,刚上车,我就闻到浓烈的汽油味,难受得干呕。

窗外的亲人们在和我们道着别。

“司机,等等,等等”

就在引擎要发动时,人群中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然后我看见赵小姐努力地在马路上飞奔向远方。远远的,一片青色,不远处有一个身影在颤动。

赵小姐终于一步步跑了过来,从车窗外把一个青皮桔塞到我手里。“孩子,一路闻这个桔子,就不会晕车了。”我不知道怎么答应她,只是潸潸然地不停地点头。

车子终于发动了,赵小姐离我越来越远,青色的天空也越来越远。

那是一个刚摘下来的青皮桔,有脐,还有叶。我不舍得把叶子去掉,也不舍得忘掉她。随着车子走向那片灰色的天空,我把桔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甚至不舍得闻一闻。

也许,这只青皮桔真的有效,那一路,我没有晕车。

初三:猪妖妖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