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未央1000字

殇未央

1000字 初三 书信

独自一人,踽踽独行在人行道上,如一片晚秋的落叶,在风中,孤独的舞蹈着,不知来自何方,又将归向何处。路面上,许许多多的叶子在流动着,游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似一只只小小的船儿在我眼前,飘荡着,穿梭着,我只看到那些叶子和船儿在不停地移动,却听不见一丝儿声响。

我不知是飘着,是走着,不知是情牵拌了脚,还是脚牵拌了情,走着,停着,无力挪动,缓慢如一只背壳的蜗牛。幻觉中,身体开始轻飘飘,似一片羽毛,又如一只鸟儿,好像振翅欲飞,却又绵软无力,能飞起来该多好啊,让一双羽翼抖落满心的忧伤,轻快自由的翱翔在高远的天空。

一步一步,看着夕阳点点西下,看着黄昏渐渐来临,看着倦鸟姗归巢,回家的路,并不远,可我走得那么长那么长。抬眼张望着身旁的梧桐树,宽大的叶片模糊不清,路旁的霓虹已稀稀落落在闪烁,走在繁华里,走在喧闹里,感觉自己是大漠里一位孤独的旅人,寂廖的心无处躲藏。

目光远眺,苍茫的灰色天宇间,看到的依然是你的身影,你匆匆略过的身影,还有撒下的一路欢笑和柔情。眼里的晶莹几欲滑落,我努力不让它滑落,忍住又咽下,缓缓流向心里。暮色里,倾听着自己的鞋跟一点一点轻叩路面的声音。

迷茫中,谁在唱着,“……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回忆着你的文字,还有你给予的昵称,都让我醉在你无限的柔情里,化在你深情的疼爱里,心荡起层层叠叠的涟漪,生出今生最深最暖的柔和疼,如那花开的蕊,深藏于心,不能触摸,又如那艳丽的罂粟,明知不能吸,却掩饰不住对你深深的依恋。

你的话语每每似一剂良药,医治我心灵的伤,熨贴我躁动的心,你深情的文字犹如一粒火种,点亮我的心扉,慰籍我的孤寂,我宁愿在这虚幻里,享受着你的温情,可我又在渴望中拒绝着,在思念中矛盾着。

读古诗词时,体会到了那些描写离愁别绪与思念之痛的诗句的真正含义,真切地发现,无论怎样描绘,都不为过,暗然销魂者唯离别和思念也;读文章时,总会有意无意间在别人的故事里,体味着自己的情感,常常,会情不自禁想起你。

我明白,你是我今生永远的镜中花,水中月,只可欣赏,只可远观,不能靠近;我明白,前世也许如你所说,我们结过一段缘,如若不然,为何今生彼此念念不忘;我还明白,世间为何会有前尘,今生,来世的说法,为何那些为情缱绻缠绵的人儿要刻字于三生石上;我更明白,若今生无法实现的梦,没有来世寄托,该是怎样的一种凄凉和残酷啊。

就这样,任晚风轻拂我的发丝,任晚风轻撩我的情思,一路缓缓走着,静静想着。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到了楼下,此时,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是清雅的玉兰花香,沁人心脾,幽幽入怀,夜晚的玉兰躲藏在浓浓的叶片间,还有苍茫的幕色里,不见她美丽的容颜,只有香如故。

“节粮”风暴

1000字 五年级 书信

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写了农民伯伯种粮时辛苦的景象,作为城里人,而我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留心发现身边有许多浪费粮食的景象,

往事点点,汇成了我记忆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几多银白的浪花,让我回味,让我珍藏,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与乐趣。

在一场婚宴过后,桌子上的:鸡腿,,菜汤,鱼……很多很多,甚至有一些人把饮料倒在了米饭中,伴着玩,看到了这些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农民伯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景象,手上沾满了泥土……

我的姥姥和姥爷也是一位农民,每当我看见太阳落山他们回来时,那双粗糙而有力的大手,说到这里时我的鼻子酸了……

去年暑假我去杭州游玩时,发现有50%的公共汽车上贴着“光盘”行动的标语,我到了宾馆,看着电视机又发现了一组惊人的数字: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全国一年浪费的粮食可解决10万人一年的温饱……我问妈妈:“妈妈,我每次吃饭的只留5。6颗的米渣呀!为什么还浪费这么多呀?”妈妈说道:“全国有13亿人,如果每人浪费5颗米,那就要浪费65亿颗米呀!”我惊讶的听着这一个个惊人的数字,发现了我国的浪费情况竟然如此严重。

“我们需要改正的机会,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我们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这短短的一周——所谓的每年的粮食周,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节约粮食日。节约粮食和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

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企业、家庭的财政情况来看,我们手头其实都很紧。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在节约的问题上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朗朗的读书声透着活力,希望我们可以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陕西宝鸡陈仓区虢镇水莲寨小学五年级:关天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