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结合,感知自然800字

远近结合,感知自然

800字 初二 议论文

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途经四季,清斟浅酌

800字 初二 散文

途经四季,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人世间的冷暖,触动了多少无言的感慨,时光见证了岁月赋予的一切,试想如若没有这般经历,又怎能看清楚、想明白。

——题记

痛苦来源于自己负荷不了外界给予的感受,不一定是别人不够好,而是自己奢望太高,放低一些标准,放下一些贪念,少一些迷离,让心在豁达、开朗中行走,学会适当的遗忘,学会坦然接受一切事实的真相,逃避不一定躲得过,理智面对合理解决,才是最智慧的行走!路是自己的,心也是自己的,别让外在因素干扰了自己的行程,做好自己,不必在乎别人的眼神,当你对自己微笑时,相信,没有什么事可以烦住你!

一些人或事,错过了就无法再回头,缘来则聚,无缘则散,不管你做的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一念可天涯咫尺,一念也可望断天涯,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以免让纠结缠绕整颗心!

风花雪夜只不过是一帘幽梦中浪漫一角,放弃意念中让自己痛苦的海市蜃楼,固然会有纠结与彷徨,但藕断丝连只会让意乱神迷无限延长,所以有时候放弃就是一种解脱,只有放弃背负的沉重,才能使阴暗走向光明。

经过辗辗,浮华渐渐隐溺于烟波浩渺,沿着心路默默行走,应执着贴心的在意,放弃遥远的不切实际,幸福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是踏实悟实,双手捧住属于你的灿烂,美好才会如影随行。

那些春陌烟雨中的心事,飘摇的轻愁已悄然隐褪,暖阳轻拂,风儿捎来一抹花香,用馨香润笔,落墨,将光阴细细描摹,让那些小小的情绪在文字里绽放妖娆,轻轻释去岁月的薄凉,静静地书写,让这一笺在光阴的润泽中,散发出清澈而温暖的光芒!

于时光对坐,聆听心泉脉脉流淌,斟一杯清茶,在氤氲的水雾中品味一盏茶的馨香,茶叶在沸腾的水中旋舞,那么清澈、透亮。漫溢的清香拂过诗情,绕过画意,朦胧了一颗疲倦的心,啜一口清茶,温一壶月光酒,静享清幽时光,扯一缕微风做伴,把盏,在花间吟咏,舞一阕诗行,聆一曲如茶人生,书一篇缱绻文字。

安静的行走,安静的思考,用点点温情感染着快乐,举目而望,无需太多华彩,以一颗安恬的心,固守一份平淡,我心亦安然!

喜欢干净而纯彻的景致,岁月依然,无忧,无扰,一个人静静的享受清宁。以文取暖的时光,怀揣一份期许,在心之湖畔,静守清幽,许一季笑靥如花,浅尝清宁,细品岁月的静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