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至少我要与你结伴而行!1200字以上

声音,至少我要与你结伴而行!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网络的魅惑不仅有游戏的胜利快感,也有疯狂又便捷的随心购物,更有日新月异的电商富豪面孔在祖国各地拔地而起。然而,于我而言,因为“它”的存在,网络变的更加婀娜妖娆。它就像是我每天见了妈必然要喊上一嘴一样,也像是我们吃饭必须张嘴一般。只要一打开网页,总会在百度一栏里将它的笔笔画画一次又一次地输入,碰到经常死机了,重启的第一件事还是会头也不回的再次找到百度,输入它。感谢百度成了我和它交流间的平台和来往的信使。

“它”究竟是谁?

从狭义上来说它是“食物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让我们健康成长,更是我们感受祖国人民智慧的方式之一。”

从广义上来说它是含情脉脉地诉说:“老公,谢谢你这么辛勤的养着这个家。”它也是空灵温暖的“佛说前世的500年修行,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它更是敞开心扉的:我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请你指点我一下可以吗?”

临近盛夏,它的神秘面纱因为大家的“远上寒山石径斜”而认得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也因为气温的高亢热情,它的款款风衣也走到了该退居幕后的时间了。终于,它毫无保留的在我们面前站立着,摇曳着,威武着。

它就是发自心灵的声音。

第一次对声音有这么深的体悟,来源于“舌尖上的中国。”因为里面解说者应时应景的娓娓道来,隔着千里的美食画面仿佛在脑海的幻想下,被一瞬间揪进了自己已经饱胀的肠胃。再看看边上大家的留言,忍不住对这个节目拍手叫好。

为此专门上网一查这个配音者,一副慈眉善目的作者图片端立于眼前。是啊!也只有如此心善的面孔,才能配得上深沉中跳动着幽默的无双之声吧!一点作者大名,李立宏,北京人,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短短15字,一切疑惑早已了然于胸。

打从知道了作者的来历,百度里输入舌尖上的中国变成了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还好百度不会说话,否则的话我这种强迫的性格不知会让它如何的记恨呢!记得圣贤们说过,千夫所指。当一个人被大家骂的时候,福气变会享尽,那么死亡的大门便也插上了一个你不得不自己动手去打开的钥匙。声音有这种堪称第八大奇迹般的功能,着实让我担惊受怕。因为自己记性不好,骂过的人,出口的坏声音可是连当今的深厚雾霾都无法阻止它向上疯长的势头。

人总有自我安慰的心。或许是为了在人群寂寥的地方做做忏悔,总会打开舌尖上的中国,在李立宏老师的指导下,一句一句地跟着读过去。期盼着一个少女的美梦终将会实现的。那就是什么时候我读的够了,声音也会变得像李立宏老师这样好听。

后来知道的事情多了,才知道不仅是相由心生,而且连声音都由心生。这种傻傻的美梦便如泡影一般破碎在了人生颠颠撞撞的旅途之中。

破碎了美梦,人便没了主心骨。正如失去了母亲的婴儿,虽可能存活下来,但是心里的阴影却将伴其一生。着实有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焦灼感在燃烧一般。以至于后来有一段时间,工作也是浑浑噩噩的。同事们清晨的一句早上好,在我而言则变成了矫揉造作,领导的一句夸奖也成了我不稀罕。

下了班回到家,看见空空如也的电饭煲,冰冰凉凉的大锅灶,心里的烦躁却没有被冻住,相反印证了物极必反的原理,虽没有一顿破口大骂在厨房里上演,却也来了一出精彩的自言自语。如果灶神真的在,或许我也是个胆大妄为之人了。竟然对神发出不敬的声音,那么又如何能达到我想拥有一口好的声音的美梦呢?

时间在前行,嘴巴也在干巴巴的枯燥话语中生活着。

言行举止在空间释放着,上天也在默默地观看着。

一切终究是公平的。直到那次自己花钱让两个小家伙去镇敬老院送礼之后,一切似乎带上了微妙的感觉。

孩子们面对着敬老院的大爷们开口“爷爷,这个是我们送给你们的新年礼物”时候的那种泰然自若,让自己见识到了美妙的声音其实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然而上天让我发现了这个理,这是否是告诉我向身边的孩子们学习的信号呢?

朋友们的爽朗和欢声笑语则将自己带入了声音的海洋,幸福的天堂。因为同属年轻人,大家都能在闲暇之余相互聚聚,虽没有了扎啤碰撞时的清脆响亮,也没有幽默段子的满桌掌声,但是说说自己的真实工作,谈谈自己对人生新规划时的那种气定神闲,偶尔放着自己手机里经常听的歌曲时的真实哼唱,加上赞赏饭店饭菜的声音不绝于耳。总怀疑自己是否是在做梦。当回到家,望着满屋灯火,听着父母对葡萄的唠叨,我知道:我是真实存在的,声音是真实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它于我是美好的。

现在,我再次打开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内容于我早已是了然于胸,可是一戴上耳机,总又会忍不住张嘴读起来,虽然读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

我知道,相由心生,我更知道,声由心生,最庆幸的是我知道了:我哪怕不能完全拥有你,也要和你结伴同行在白天黑夜。

壶口

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洌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地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帧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谐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洌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地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帧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谐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