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花落地听无声1200字

闲花落地听无声

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黄昏。桐花在教室外静静开着,像顶着一树紫色的小花伞。偶有风吹过,花落下,悄无声息。几个女生,伏在走廊外的栏杆上,目光似乎漫不经心,看天,看地,看桐花。其实,哪里是在看别的,都在看郑如萍。 

教学楼前的空地上,郑如萍和一帮男生在打羽毛球。夕照的金粉,落她一身。她穿着绿衣裳,系着绿丝巾,是粉绿的一个人。她不停地跳着,叫着,笑着,像朵盛开的绿蘑菇。  

美,是公认的美。走到哪里,都牵动着大家的目光。女生们假装不屑,却忍不住偷偷打量她,看她的装扮,也悄悄买了绿丝巾来系。男生们毫不掩饰他们的喜欢,曾有别班男生,结伴到我们教室门口,大叫,郑如萍,郑如萍!郑如萍抬头冲他们笑,眉毛弯弯,嘴唇边,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

“贱。”女生们莫名其妙地恨着她,在嘴里悄骂一声。她听到了,转过头来看看,依然笑着,很不在意的样子。

她却不爱学习。物理课上,她把书竖起来,小圆镜子放在书里面。镜子里晃动着她的脸,一朵水粉的花。也折纸船玩儿。折纸船的纸,都是男生们写给她的情书。她收到的情书,成扎。她一一叠成纸船,收藏了。对追求她的男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常有男生因她打架,她知道了,笑笑,不发一言。  高三时,终于有一个男生,因她打了一架,受伤住院。这事闹得全校沸沸扬扬。她的父母被找了来。当着围观着的众多师生的面,她人高马大的父亲,狠狠掴了她两巴掌,骂她丢人现眼。她仰着头争辩:“我没叫他们打!我根本不知道他们打架!”她的母亲听了这话,撇了撇薄薄的嘴唇,脸上现出嘲弄之色,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整天打扮得像个妖精似的,招人呢。”  我们听了都有些吃惊,这哪里是一个母亲说的话。有知情的同学小声说:“她不是她的亲妈,是后妈。”  

这消息令我们震惊。再看郑如萍,只见她低着头,轻咬着嘴唇,眼泪一滴一滴滚下来。阳光下,她的眼泪,那么晶莹,水晶一样的,晃得人心疼。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她哭。却没有人去安慰她,潜意识里,都觉得她是咎由自取。 郑如萍被留校察看。班主任把她的位置,调到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与其他同学,隔着两张课桌的距离,一座孤岛似的。她被孤立了。有时,我们的眼光无意间扫过去,看见她沉默地看着窗外。窗外的桐树上,聚集着许多的小麻雀,唧唧喳喳欢叫着,总是很快乐的样子。天空碧蓝碧蓝的,阳光一泻千里。

季节转过一个秋,转过一个冬,春天来了,满世界的花红柳绿,我们却无暇顾及。高考进入倒计时,我们的头,整天埋在一堆练习题里,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堆里。郑如萍有时来上课,有时不来,大家都不在意。  某一天,突然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郑如萍跟一个流浪歌手私奔了。班主任撤掉了郑如萍的课桌,这个消息,得到证实。  我们这才惊觉,真的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郑如萍了。再抬头,教室外的桐花,不知什么时候开过,又落了,满树撑着手掌大的绿叶子,蓬蓬勃勃。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再没有了绿蘑菇似的郑如萍,没有了她飞扬的笑。我们的心,莫名地有些失落。空气很沉闷,在沉闷中,我们迎来了高考。  十来年后,我们这一届天各一方的高中同学,回母校聚会。我们在校园里四处走,寻找当年的足迹。有老同学在操场边的一棵法国梧桐树上,找到他当年刻上去的字,刻着的竟是:郑如萍,我喜欢你。我们一齐哄笑了:“呀,没想到,当年那么老实的你,也爱过郑如萍呀。”笑过后,我们长久地沉默下来。“其实,当年我们都不懂郑如萍,她的青春,很寂寞。”一个同学突然说。  我们抬头看天,天空仿佛还是当年的样子,碧蓝碧蓝的,阳光一泻千里。但到底不同了,我们的眉梢间,已爬上岁月的皱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多少的青春,就这样,悄悄过去了。

闲言碎语

1200字 高一 叙事

弦琴悠扬,冶人心扉,是一种声音;DJ劲爆,使人亢奋,也是一种声音。当造物者赋予我们神奇听力的同时,顺便给了我们一对耳廓,让一些刺痛着我们心房的振动也能传入我们的听觉神经。这种振动当然也是一种声音,我们暂且给它们一个统一的名字----闲言碎语。那么,行走在这夹杂着闲言碎语的有声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聆听,去善待我们的耳朵呢?

有人说,不要去听。我想,这是一种理想却无法实现的方式。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更何况是我们周围的人呢?我们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无法画地为牢,自成一个整体。

也有人信奉着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的,很潇洒。但是,当一些闲言碎语的矛头不再针对你一个个体,而且已经动摇了你的友情、爱情甚至亲情的时候,你还能无动于衷,甩甩衣袖,头也不回地浅唱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吗?也许你真的浅唱了,可你真的是真心的吗?

回到现实,面对闲言碎语最多的表情恐怕还是苦恼、忧郁和惊吓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当事人太过于关注,我只能这么说。如果你竖起耳朵,以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去搜索这种不和谐的声音,我只能无奈地认为你有严重的自虐倾向。你在以一种近乎可笑的方式向你的精神和心理世界施暴,然后痛苦的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其实,一切受闲言碎语所累的人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那些闲言碎语只不过是一些人在不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一种非理性的评价而已,何必去介意呢?可这一点要看破真的很不容易,连一些有智慧的伟人也曾深受其害。可借余秋雨的一句话说,不看破毕竟是在犯傻,时间的力量什么也无法抗拒,珍贵的生命怎能流失在无聊的自惊自吓之中呢?

日本当代心理学家相场均说,谣言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人类的一场游戏,一种心里传递与话语传递的游戏罢了;如果人类社会中完全没有谣言和谎言,世间将会因为病态的合理主义而毫无生趣。其实,闲言碎语又何尝不是呢?从闲言碎语制造者和传播者的角度来讲,我们又有什么价值值得他们去耗费自己的生命来关注我们呢?我认为这不过是他们闲得无聊或是太过于想吸引周围人的眼球罢了。也许当我们还在为此彷徨苦恼的时候,他们早已忘却了还有这么一件事。那么我们就更没有必要自损心神于此了。其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只不过人们透过社会的透镜无法辨清而已。如果黑黑白白地争论个不休,到头来真的可能得出一个不黑不白、灰不溜秋的结果。

也许了解到这些,我们的心情就可以由焦灼变为平静。有一种处事哲学叫难得糊涂,也许在这种境况下我们到可以来借用一下。以一个糊涂的表情回馈给制造者和传播者,说不定他们会以为自己搞错了攻击对象呢?

或许只有当我们老到当看到落叶和夕阳都会自我感慨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看破这一切,达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但在这之前,如何面对决定我们如何生活。我们只有把持住自己不被其所累,才能在有声的世界中,躲开精神与心理的双重陷阱,而不至于以一个完美的自由落体掉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