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车记1200字以上

挤车记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叙事

北京的公共交通,绝对不能用“乘”这个介词,根本就没有那么从容,“挤”才是实事求是的描述。上车要挤,上了车抢占地方要挤,下车也要挤。没有点雷锋说的钉子精神,拿咱首都的公共交通你还真没辙。  一般来说,北京的公交很少有排队上车的,基本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拼的是体力,比的是智慧。挤车要占据有利的地形,感觉要好,恰好站到了车门的地方,基本就不用自己挤,别人会帮着把你挤上去。但是这样的好运不是天天有,所以挤车的要害是在运动中变劣势为优势,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怕有辱斯文,坐公交车本来就不是一件斯文的事。不要怕招来白眼、议论甚至是谩骂,因为能够挤到前面的一定是身体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  并不是说非要在车厢很挤或是乘车竞争者很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挤车。挤,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从下到上的常态。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人少的时候也要拼命挤。范鹏说,这是我们的民族习惯,从小就被教育要事事争先。我也觉得,“争先恐后”好像并不是个中性的词汇,而是充满了赞扬的意味。“事事争先”不但让我们养成了喜欢争着看热闹的习惯,也喜欢在任何时候用挤的方式上车,就好像有句俗话说的,什么都要个尖儿,吃屎也要吃个屎尖儿。  如果车厢本身就拥挤,那么挤车就不是什么民族性格、文化环境的因素了,那是客观条件使然。我们所熟悉的北京的挤车,恐怕更多是这种情况。以前看过一个文章,有外国人说北京的公共交通是侵犯人权,听着有点危言耸听,实际上情理兼同。估计除了晚上两口子回家才有的亲密以外,没有人会和你像在公交车上那样紧密接触了。冬天还则罢了,夏天肩背相拥、腰腹相贴,不是侵犯人权还是什么?如果身边再挨上一个有点特殊气味的,那简直就是有点国际人道主义灾难的意思了。300是北京最有名的“罐头车”,据说一天运送的乘客相当于冰岛一个国家的人口总量。300的挤,我是深有体会的。有的时候一个姿势得从上车保持到下车,如果想抬起脚换一下姿势,对不起,你已经找不到再往下搁脚的地方了。  不过自从换了卡式月票,北京的公交拥挤程度还是有所缓解。原来的公交月票没有次数限制,在家闲不住的老年人会经常出来和你抢夺公共资源,而且他们经常是在上班的高峰期出来凑热闹。特别是城里100路以下的车,早晨上班的时候简直就是老年专列。现在好了,原来天天出来和你挤八趟的老年人,最多也就挤个三四趟了,这也算是喜人的进步吧。  也并不是所有的北京公交都挤。一般的规律是上下班的时间比平时挤,城里的车比郊区的挤,能使月票的车比不能使的挤,非空车比空调车挤。如果你是晚上八点以后乘坐空调车去趟十三陵水库的话,保证你是公交的价钱出租车的享受,谁和你说北京的公交挤你可以和谁急。  克服挤这一关,只是熟悉北京公交的第一步。这是一本大书,需要你慢慢地读。你一定知道,有些100路以下的市内公交一定要慎坐,它会带着你绕遍途径的所有胡同,哪里的交通拥挤就会挤向哪里,用几倍于正常的时间把你安全送到目的地。站名相同但地点不同在北京决不是个例;就算同一个地点,上下行不同的站牌也会让你找的心迷意乱;你会发现有n个学院路,n个四道口;你会发现儿童医院有东门站、西门站,北京西站有南广场、北广场;你会发现很多的公交车上下行就好像两条不同的线路;你会发现不同的区间车会让你欲上不能。  挤车的精妙之处不是全都能得写来的,那得去品。只有像我这样无聊的人才会去研究北京的公交,这种研究根本不是出于爱好。每天我和它如影随形,哪怕有一点对它的习性不了解,都有可能给我大发脾气,把我搞的狼狈不堪,这样的血的教训又不是没有过。所以,不是我无聊,是生活无奈。不过如果天天晚上都能有二两话,一天来的挤车烦恼也就到九霄云外去了。  实验小学四年级:施逸婷

挤车那几年

900字 高二 叙事

上小学时,父母是不许我骑车的,只好无可奈何的去挤公共汽车。

七岁时

那是第一次自己去挤车。看着人群“轰”得涌上车门,我呆在了车前。从前可都是壮实的爸爸走在前面为我开路的啊!!现在可怎么办?无法,只得随着人群向钱挤。可是,一次,两次……我被人群抛到了最后面。一辆,两辆,车一辆辆向车站驶来,我挤呀挤呀,可是……在人流的冲击下一次次落到后面。

渐进八点,上班上学的人群渐渐减少,我这才踏上了公共汽车,结果嘛。。可想而知,自然是迟到了,还被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

于是,我不得不感慨“人比黄花瘦”

九岁时

经过两年挤车生涯的我深深意识到:如果不想迟到挨批或晚了吃饭,就必须放下矜持,拼命的去挤。

来到车站得等个十来分钟,此时我就会钻到刚开的报亭下大饱眼福。第一次去时,店主还热情地问我要些什么,到了后来,我去看书就有点悲剧性了,看见我这个囊空如洗却肆无忌惮的小学生,店主连理都不理,朝我直瞪眼(苦于面子不好撵人呀!!)

一张报纸看了一半,“1”路车才千呼万唤的驶来,车仍在行驶中,人群便如排山倒海之势涌上,我抓着车门直至停稳,以求占个有利地形。待门打开,在层层包围中,我在人缝中挤来挤去。自然也少不了几声骂,行为虽不好,但稍稍文明些,上学就要打问号了。

车开了,重重的书包勒在肩上,用吃奶的力立在地上。刹车时,靠与别人的身体摩擦立地不倒。

面对排山倒海的人群,我过五关斩六将,镇定自若,开始有那么一点点自豪

十岁时

那一年爱上了零食,口袋里总是空荡荡的。

无奈中,只好与同学“偷梁换柱”——共用月票。一天下来,虽也能省下不少钱,但滋味毕竟不好受,于是改过自新。咱要走阳光大道,大不了走着回家呗。

十二岁

这时已懂得一些道理,自己虽还挤车(不得已而为之嘛)但是遇到小孩子也会帮帮忙,免得他们迟到挨批,碰见老人,更是会毫不犹豫的让出自己的位置。一年下来,身边多了一群同校的小朋友,还得到了不少老人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

……

成长依旧在继续,但是我的挤车生涯却基本结束了。上初中后,父母赠与我一个更方便的“代步工具”——自行车,于是我与公共汽车说了“88”。

六年的挤车生涯,小尝人间百味。朋友说:六年中,我变了许多。我想,她是对的,我确实在变,变的坚强,变的成熟……这六年,也在我的人生阅历上重重的添了几笔。

总难忘挤车的那几年,我变化最多的那几年,我成长的那几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叙事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