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900字

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900字 初二 散文

毕淑敏曾经说过:“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满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问盛满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给精神一间小屋”,多么贴切的比喻!它为疲惫的心灵提供遮风避雨的亭阁,它伴随着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记载从野蛮走向文明过程中的坎坷与艰辛,痛楚与忧伤。一旦失去精神家园,人,只是行尸走肉般的活命而不是生活,像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踯躅在街头!

正因此如,文明史上有许多杰出人物为寻找可以停靠自己思想的“家园”而疲于奔波。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意识到:犹太人所急需的拯救并不是外在命运的拯救,而是内心道德的改善。他向犹太人大声疾呼:“日期满了,上帝亡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无疑,耶稣想用“爱”来取代律法,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寻找精神的皈依,但他的改革宗教的行动却触犯了犹太教上层人士的利益,被犹太教会以“假先知”“假基督”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话的是谁?虽然他其貌不扬,出身铁匠家庭,其思想却是熠熠生辉。他就是西方哲学的翘楚——苏格拉底。

他引导人类认识自己,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学会怀疑,学会批判,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引向了死路,雅典统治者怎么会听任他引导民众有自己的思想呢?

于是,他被戴上了枷锁,遭受世人的白眼。几千年已经逝去,他们依然能想像出先哲看着街两旁愚蠢自负的眼神时,心中是多么的痛苦!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东方,同样是一位主张“仁政”的圣人一孔子命运多舛,为了让百姓过安稳日子,让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实现政通人和,不辞辛苦带领弟子到各诸侯国游说。但是,圣人却是一路碰壁,被形容为“奄奄如丧家之犬”,何其狼狈!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另一位可爱的“圣人”庄子,一生都在为寻找精神家园孜孜不倦。这个世界贫乏、混乱、无诗意、无色彩,当其妻死时,他惊世骇俗地击缶而歌,庆贺她回到生命的“故乡”。即使是“逍遥游”,长歌当哭,也找不到永不消失的故乡,只能对着落日唱着永恒的恋歌,这是怎样的忧伤绝伦的调子啊!梦中的“乌托邦”越走越远,圣人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为了找到精神的家园,人类要为之付出血与火的代价,这当中的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但也正是有了为精神家园而不断探索的先人和行动,人类的精神才不再孤独和彷徨。

多行不义必自毙

600字 高三 议论文

在我所了解的国家中,日本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如一道深深的印记刻在心里。俗话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现代国家中,日本可堪称典型事例。比如说吧,日本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面前是斗多么的神气和傲慢,而在超级大国美国的面前去表现得相当的乖巧,如一只温和可训的小绵羊,低头鞠躬,一个劲地投怀送抱,说尽好话。可近几年日本倒是给别人闹了笑话。比如说,日本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费了多大的劲啊,可到头来还不是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给世人所唾骂和嘲笑。20世纪时,军国主义大国日本发起了一场堪称世纪大作的战争,日本的魔所达到之处,尽是一遍狼藉,烧杀掠夺,无所不为。在中国,日本犯下了滔天大罪,丧心病狂,一个星期之内,30万人就成了亡灵,尸骨如山,血流成河。30万?!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赤裸裸的灭族手段么?可是,日本并不承认这段历史。当人们提起这段历史时。日本人义愤填膺,振振有辞,指责这完全是我们凭空捏造的事实,诬赖他们。诬赖?会么?俗话说,做贼的心虚。如果日本没有侵略中国,又何必要争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摆明是日本在逃避事实,逃避历史。最近,日本又有许多行动,企图美化历史。但,日本的所作所为并不为人们赞同,反而遭到世人的反对,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日本的真面目。时间是公正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一段历史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还有,现在日本正在积极的活动,对“常理”的职位虎视耽耽,积极参加海外“自卫”,积极修改历史教科书,积极修改宪法以求自卫队军队化。日本究竟是想干什么,人们的心里很清楚,这种逆历史潮流而行的行为终究会吃到惩罚的。这叫自吃其果。

在这里,我想奉劝“台独分子”和“藏独分子”一句,海无边苦,回头是岸,多行不义必自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