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观开学第一课有感1200字

2018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1200字 观后感

青年人如朝阳,如春草,如江源,身上蕴藏着初生的希望,而青春正是他们施展抱负的绝佳时机。但是,青春因何而熠熠生辉?2018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恰好在这份答卷填上了完美的答案。

嘉宾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青春因拼搏和创造而光彩。“时代给了我机会,而我用奋斗把握住了这些机会。”云南曲靖的一个男生,在假期打工的建筑工地拌砂浆时,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俞敏洪几经失败却依旧志存高远,用三次高考为自己圆梦;薛其坤院士心怀家国未来,投身于物理事业,在实验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千锤百炼的伟大突破。他们都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与创造,摆脱了生命的庸常。

节目中,摄影师解海龙的出现让我们忆起往昔。相较于义务教育普及初期的“大眼睛”苏明娟,许多人的眼眸中仿佛遗失了锐意进取的璀璨光芒,蜷缩于按部就班的刻板生活,沦为成龙口中因微不足道的疼痛而退缩不前的人。

然而,人各有志,纷繁的社会同样不乏心向未来的年轻榜样。许多年轻人在节目里的登场让人眼前一亮,并且不禁为这些未来的希望而惊叹。寒来暑往的坚定磨炼锻造了王桐晶闪电般的心算能力。在计算机乃至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她另辟蹊径,不断挑战人类大脑的极限并发掘它的无限潜能。而处于人生蓬勃向上朝阳阶段的王源,则作为中国青少年代表参加联合国青年论坛,展现了新一代少年日渐崛起的奋发风貌。

正如或年轻或年长的节目嘉宾们的经历所示,面临未来的关键挑战时,我们只要在梦想的鼓舞下扬帆起航,不惧风雨,忍耐着、坚守着、拼搏着,就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身处时下社会,世界日新月异,我们肆意享受着科技与社会进步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信息共享化的云互联网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并赋予我们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豪情。渴望在未来跻身“智造强国”的中国无法离开青少年。

我们理应逐步接触探索社会与世界,化热爱和梦想的火花为创造,同时肩负未来的责任与担当、不断找寻自身在时代征程中的安身立命之处,在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青春无憾、并换取自身和国家更美好的未来。

诚然,在快速消费、渴求成功的社会语境下,青少年难免受浮躁的社会风气浸染,或因现实难题而无所适从,或迷失于追名逐利的花花世界。但惟经奋斗,青春才不至于浅薄庸俗。古希腊诗人曾言:“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人的灵魂因创造而永葆鲜活,因此我们无须拘泥于一时得失,而应学习前辈们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作为“国产第一架大飞机”的总设计师,参加此次节目的吴光辉带领着团队成员,几十年如一日般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试验探索,终让飘扬着中国旗帜的飞机翱翔于苍穹之中。他们倾尽毕生所学,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而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国家的未来。

这样的精神正契合了此次节目的主题——创造向未来。他们的一生活得更加纯粹,却又辉煌壮美。比起庸碌无为,拼搏创造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而现在的逐梦创造之旅,正是对未来的最大慷慨。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更加明白:人生的价值从不以长度来定义,伟大与否,无关乎年龄,而在于坚持奋斗的历程。身为国家未来的活力源泉,我们应以拼搏和创造装点青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开学第一课,青春正当时。

18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200字以上 观后感

小时候,我们总相信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长大后,才发现平凡的自己不过是只忙忙碌碌的蝼蚁,于是我们渐渐忘记了当初离开时的梦想,流于世俗的平庸。但是在这个“创造向未来”的新时代,我想说,其实我们都是萤火虫。

萤火虫瘦弱的肩膀或许担不住沉甸甸的家国之梦,但我们依然坚信只要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并时刻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就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周总理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讲,读书更是为了能更好的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中国。所以,我们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在双一流大学的校园里,用萤火虫微弱的光芒点亮书香浓浓的暗夜;我们梦想着能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孔子学院里传承经典;我们梦想着能在泱泱中华大国的陪伴下,以和平大使的身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没错,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像何炅老师与撒贝宁老师那样优秀,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躲过高考的磨难被直接保送到自己心仪的大学。但是平凡如萤火虫的我们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心中的最高学府,因为这个最好的时代给了我们同样的机会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们都是萤火虫,都在满天繁星下做梦。

萤火虫微小的力量或许无法点亮所有人的孤独长夜,但我们相信只要能发出一缕光就可以在其他同伴的帮助下照亮一位旅人的归途。我们的奋斗或许在别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我们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因为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所以我们心甘情愿地在题海中撑一叶扁舟艰难前行,每一次挑灯夜战都是我们为梦想而奋斗;我们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不断培养着自己的合作能力与沟通技巧,这是我们在为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而奋斗;我们在军训拉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野外训练中增强自己的胆量,每一次咬牙坚持都是我们为日后能够保家卫国,守卫疆土做出的奋斗。是的,成龙老师的满身伤痛记录下的是他为自己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的奋斗,但不是只有头破血流才能称得上奋斗,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可以为平凡如萤火虫的我们写下一本厚厚的奋斗史。

萤火虫看起来笨笨的脑袋,虽不一定能够探索出宇宙的奥秘,但我们依然不会停下思考的步伐,也许我们探索的事物没有那么的高深神秘,可是我们的探索也有着自己的意义。我们会去探索一道数学题的多种解法,会去探索一段英语美文如何用不同风格的中文去翻译,会去探索课本外的奇妙世界。我们也会去探索“一带一路”背后的精神实质,会去探索风云多变中的大国外交,会去探索新闻报道里的滴滴点点。的确,吴光辉老师及其团队的探索造就了C919的成功首飞,这样的探索为我国带来了强大的国之重器。可是,我们那些小小的科学探索不也充分展现了我们的批判质疑能力吗?充满活力的新时代,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小小萤火虫在没有星星的地方点亮创新的火把。

萤火虫的未来或许不会像夜空中的繁星那样拥有月亮的陪伴,但我们依旧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未来很美好。我们的未来可能没有《流星花园》里F4那样的肆意青春,也没有“神算手”王桐晶那么多的光荣奖章,或许更不会有王源、张杰那样的烫金履历。但我们有梦,有奋斗,有探索,有与诗酒作伴的年华,有与文墨相随的时光。我们的未来不是耀眼的星辰,但是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烟火。我们的未来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蓝图相比可能是可笑而苍白的,但我们都明白只有每一个小人物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未来才能够绚烂如锦绣。对,我们就是微小的萤火虫,我们在祖国的小小角落里把一簇簇嫩绿点亮。

俞敏洪老师曾说过他希望自己可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想正值少年的我们也应该不负韶华,用创造成就自己的未来,实现祖国的复兴。我们在求学成才的路上笑着哭着,仍为微物而情动着。对,我们就是那看似渺小,但却在夜空中倔强发光的萤火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观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