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书大作战700字

丢书大作战

700字 高三

近日,北上广地铁出现“丢书大作战”活动,主办方将挑选的书籍分放于车厢内以供大家阅读,旨在带动阅读、分享的风气。活动甫一发生,就引发热议讨论,褒贬不一。

地铁丢书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兼有新奇感和正面意义。就事件本身而言,从提升纸质阅读兴趣,改变地铁上人们过于依赖移动设备消遣的现象出发,更多体现一种文化焦虑与理想期望。丢书,就其意义而言,实在是无可指摘,值得称赞。

然而,地铁丢书,说到底只是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客观条件,即让人在地铁上有书可读。倘若借此以为能带动全民阅读,未免过于理想主义。活动的初期也许会引发很多人的参与,但待新鲜感消失,该玩手机的玩手机,所谓“丢书”并不能造成长期影响。其次,北上广高峰地铁拥堵不堪,多数人根本无法腾出手来阅读。更恐怕活动开展不久,书页凌乱破损,最终荡然无存。“丢书大作战”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大动干戈,虽然可能产生一系列影响,但也使人质疑主办方过于浪漫。

地铁丢书,尚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这也几乎注定了它不能作为一种成功的活动得以推广。也无怪于有人揣测主办方动机不纯,只是盲目跟风炒作。我们固然不必揣测主办发最初的意图,但从另一角度出发,丢书不失为一种警醒和启发。

丢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态度,它是对地铁上人们低头盯着电子屏幕所作出的质问,同时也是对改变这种现象提出的一种策略与希冀。“丢书”希望唤醒人们的阅读意识,希望人们往着更好的方向进行转变和进步。它也许从宏观上看只是极微不足道的一个事件,但从这个事件中又无疑影射出部分人对大众阅读意识的改变所作出的努力。

所谓丢书,更该以一种态度来流传。活动终究只是表面的形式,当活动结束后,我们又该学会什么,是用阅读代替消遣还是维持于现状,这才该是丢书能给予我们的意义。

车来车往

900字 高三

自高山而来,奔流千年,两河之水淘洗了无数华夏子孙的歌咏;自文明而来,延绵不息,车前的屏障蕴养了多少人性的真谛。

长江之水流经楚界,便瞥见一抹绮丽的香草美人仰天高歌那流芳百世的诗篇——“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这哪应该是属于美人的哀愁。在这乱世中自诩“美人”的屈原,本踌躇满志意大展宏图,本策马扬鞭欲为国效力,可前路伏躺着一座高耸的帝王之巅,交杂着坚硬的谣诼之链,它们横空出世且又风雨无阻的成为一道道屏障为他拦住了去路。他知晓这路蜿蜒曲折,人心险恶;可更令他伤感的是高山难越,朝夕之变。他已问了苍天,唱了挽歌,仍只能驾着车满目悲凉地携兰草而回,流下因报国无门的离愁之泪,随风坠落楚境河水。

河水流百年,诗咏晓三户;马车足千路,屏障种蒲草。

赵国疆域内一辆马车突然急促掉转,不再向前奔去。可那并不是悲怆的回头,而是智慧的回避。将相之列,权利之惑;刀山火海,始皇之威,这不是蔺相如引车避匿的原因。“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是蔺相如的铮铮誓言,更是他的一种觉悟。廉颇的不通透,他便用回避彰显自身的报国之心;思索国危当头,便用不破屏障之法来继续自身未完的使命。这样的心境就像河边的蒲草,拥有强劲的韧性,而这爱国、报国的韧性随水传承至今。

但屏障下的蒲草身边又怎不会有饥肠辘辘的蝗虫?瞧,晴空万里,川流不息,一老人像足球队员样在车前瞄准时机快速扑街。坐在车内的你一脸惊愕与措不及防,离开与留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离开,被路人、键盘侠唾弃;留下,只能落入他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你没有办法像屈原一样回头叹息,也没有办法像蔺相如一样机智回避。自认倒霉的隐忍与提高警戒的反思成为你面对这般屏障的唯一出路。

虽有“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之叹,可也别忘了“世间自有温情在”的感动。霞光隐现,老人在马路上缓慢前行;微风习习,私家车在马路上前行。忽而,车主停车减速,停在斑马线旁。但那并不是因为怕碰瓷讹诈之忧,而是拥有礼让尊敬之心。出乎意料的,老人站在车前脱下自己的太阳帽,三次鞠躬致敬。这令人心怀暖意的减速敬意与感谢行礼,让车前屏障变得不再是只有气势磅礴的为国而思,不再是只有“人心之险甚山川”的忧愁愤世。

虽自高山而来,却传承了千载文化;虽自文明而来,却着墨了人心之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