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关羽华容放曹操》650字

小议《关羽华容放曹操》

650字 初一 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不能不看赤壁之战,其中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人们皆称赞关羽讲义气,其实细细地想,却又不然。

以当时的情形来看,曹操已占有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又新得荆州,声势非常浩大,连孙权帐下着名谋士张昭都劝孙权投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能捉住曹操,则刘备声望大可提高。此时刘备若引兵北上,那么鹿死谁手,尚不得知。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又奉衣带昭讨伐曹操。关羽既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则应助刘备讨伐曹操,可关羽却为了当初一点小小恩惠,就不顾兄长所托,放走了曹操,岂不是舍大义就小义吗?关羽付汉献帝所托,岂可为“忠”?关羽又因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遂放走曹操,此真大错特错!岂不闻“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之言吗?关羽只为一念之仁,而导致后来一连串恶果,以此看来,关羽又如何可以被后人所称赞呢?

华容道之事,关羽固然有错,但军事诸葛亮只因夜观乾象,曹贼未合身亡,便“留这人情,与云长做了”。诸葛亮五伐中原时,便说:“天道变易无常,岂可拘执?”为何他这次却要顺从天意放走曹操?以诸葛之才不会不知捉住曹操对刘备之作用,如果诸葛令刘封,关平,周仓等将守华容,也未必捉不到曹操。三处埋伏中以华容为最重要,操兵远行到此,必然人困马乏。以张飞赵云之勇,必能捉住曹操,何不将三人埋伏之处略加调整,令关羽守乌林,张飞把守北彝陵,赵云埋伏在华容。而诸葛亮却等关羽放走曹操之后,才欲斩关羽,经过刘备说情后,方权且记过。既知今日,何必当初?诸葛亮是不是因为关羽是刘备之弟,又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无可奈何,便派关羽守华容,为逃避责任,遂假托天象呢?我们并不清楚,只能做个猜测。

由此看来,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从大局出发,不能因为个人而使整个集体承受损失。特别是关键时刻,更要谨慎小心,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南阳市十九中初一:孙玉鑫

星陨五丈原

500字 初一 应用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五丈原上。

病重的孔明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又一次讨伐魏国了,可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次计划也注定要失败。连年的征战使蜀国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益州不堪重负。今后蜀国该何去何从?

20多年前,他还在隆中坐观天下大事。是刘备三顾茅庐深深的打动了他,他提出了“跨荆益

”“连孙抗曹”的策略,答应为刘备奔走效劳。

后来,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智激周瑜,巧取荆州;计降刘璋,勇夺汉中;七擒孟获,南抚夷越,实现了天下三分大计。

但是,关羽的大意失去了荆州改变了整个局面。刘备为了给二弟报仇,亲率70万大军进攻孙权。孔明急了,他劝告刘备,可是刘备不听。最后,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于是便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而孔明也因为自己没能劝止刘备而深深自责,他不止一次的对自己说:“先帝对我恩重如山,我一定要辅佐好刘禅,复兴汉室。”

可是,这个梦可能要永远.永远的破碎了!

孔明吐了一口血,仍勉强直起身,奋笔疾书。

终于,他写完了那卷长长的遗书,,觉得自己要安排的事情的已经安排完了,吐了长长的一口气。这时,风骤起,营边的帅旗被吹倒了,他有一种感觉:先帝在召唤他……

座上的灯被风吹得摇摇晃晃,那火苗似乎在挣扎.挣扎,最后摇曳一下,熄灭了。

他,诸葛亮,这位“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终于倒下了。

后人赞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