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之议700字

“双学”之议

700字 初二 议论文

学习中最可贵的精神无疑是两种:勤学和乐学。

《三字经》里说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说明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学习是处事的需要,一个不懂道理的人,是不会懂什么叫耻辱的。相反的,有人会以耻为荣。

第一要勤学。所谓“天道酬勤”上天会按照每个人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付出的努力就算现在没有看到直接的收益,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的,守株待兔则会一事无成,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诸如此类的名言还有很多。“悬梁刺股”“凿壁借光”“襄莹映雪”等,这些仁人志士都向我们证明了“勤”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倘若一个人一直沉浸在书海里,埋头啃书,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这种人又有何用处?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第二要乐学。有学者撰文指出:“知识不只是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也不只是探究规律的职业行为,而是精神旅行的自由方式。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会博览群书,领其要旨。

乐学和学乐是快乐的词语,一些人花费精力逃避工作和学习,就是不肯在乐学中学乐,没有绿色生活的意识。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的老板(或上司等)太苛刻,根本不值得勤奋地为他工作、学习。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学乐的境界。只有做到这点,我们就不会排斥学习,排斥工作,排斥生活了!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注定是在学习的旅途中渐渐逝去,而“勤”和“乐”将是伴在船桨上的旗帜,它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更加的饱满!让我们驾驭在这艘满载着我们希望的船上,游向幸福的彼岸!

十五月正圆

700字 初二 散文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桂花飘香,风清月明,正值一年秋收之际,迎来了能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想往的中秋节。

八月十五谓之中秋,古代月明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者携家湖船,沿游彻晓。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祭拜月神求丰收,月圆满,渴望世事美好。现在,虽已不拜祭月神,但还是要在这天晚上赏月,吃月饼。

一提到中秋让人即刻就想到月饼,月饼已成为中秋的代言品。相传,朱元璋利用月饼起义赢得战争,把带有字条的饼子作为糕点赏给士兵们吃,便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这一习俗。现在,月饼已经进化为各种形态各种口味,满足人们的需要,亦有思乡之情、团圆之意。

八月十五这天各大公司,各大工厂的工作人员都会放假回家,享受与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的幸福感。在这天父母会期望孩子们回家,一家人团圆在一起。

当然,我们学校也放了假。

吃过美味的月饼,话过有趣的家事,家人们慢慢醉入甜美的梦乡,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而我久久不能入睡,重新穿好衣服寻觅美妙的月光。

月光如水,水光如乳。大地上的万物仿佛披上了梦的轻纱,绽放了朦胧的微笑。月光是无私的,她不会因为任何物的渺小而不眷顾,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成功而奉承。她是会默默的跟着你。耳边荡漾起儿时的歌谣:“月亮走,我也走,我帮月亮提竹篓。”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时隐时现,也许是因为太多人都仰慕她吧,有时她会躲在乌云的后面,仿佛在与赏月的人捉迷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到独在大西洋彼岸的哥哥是否已进入梦乡,在梦中与家乡的月亮邂逅。梦中的月亮是否还是那么圆?是否能够吃到月饼?我想即使是吃到月饼心境与之前的也是不一样,因为那不是中国的月饼,不是家乡的月饼,不是和亲人一起吃的月饼。

你那边几点——我的月正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