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_900字900字

雨_900字

900字 初一 写景

我偏爱雨,尤其喜爱四季的雨。

春雨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样轻柔,那样自由。倾听笔尖滑动信纸的声音,伴杂着若有如无的“沙沙”声,总是能带动我的嘴角,微微上扬。这时,我便悄悄地推开窗,目视着她的降临。她的脸上隔了层纱。窗外的绿景是朦朦胧胧的,就像一幅画,但那层纱却只是隐隐地动着,有种说不出的美感。

梅雨季节的雨像个刚满周岁的孩子,对什么都那样好奇:碰碰窗户,敲敲小树,总是那么快乐。他还会有点任性,经常在夜晚敲锣打鼓,打小灯笼,但我依旧很爱他。因为每当他无理取闹的时候,总能将我带入童年的种种回忆,伤心的,欢喜的,幸福的。望着黑蒙蒙一片的乌云下,那些不顾一切要往地下降落的雨滴,就像一个黑暗的空间,我则身临其境。窗外,小路上溅起了朵朵水花,我的心随着小溪泛起了涟漪。小花儿被豪放的大雨拍打地弯下了腰,树上织起的蜘蛛网上挂上了几颗“珍珠”,我的眼皮重重的,雨,始终会停的。雨后,原本属于夏天的燥热一扫而空,取代的是属于夏天小有的清凉。深吸一口气,新鲜空气伴着淡淡的泥土味儿,总能使人心情愉悦。

秋雨像个多愁善感的姑娘,她与春雨的轻柔不同,她的轻柔中总会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诗意和凄凉。秋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了一张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季。天空暗沉沉的,就像古宅中那缠满蜘蛛网的屋顶。她悄悄地来着,正如她轻轻地走,她的衣袖一挥,那只代表夏季的深绿,瞬间被她染成了金色。果子们则羞红了脸,面对她的到来,果子们腼腆地摇摆着自己的身子,只是在地上就很难再找到新鲜的花儿了。我的心中则是五味杂陈,这雨,带出了我的太多回忆。

冬天的雨像个腼腆的风雪囡囡,雨中裹着风,风中裹着雨。这冬天的雨最过阴冷,躲开了这小雨,还是会遭冷风袭击。雨中有寒气,寒气中有雨,即使自己躲在屋子底下,还是会被冻得瑟瑟发抖。虽然冬天的雨并不养绿和黄,但属于她的银白则是独一无二的,她轻轻地点着地,小路上便留下了一滴小黑点,但只过那么一会儿,它就干了,恢复成了银白色。冬天的雨会像把刀,打在人的脸上,刺骨的寒冷和疼痛是并存的。即使是这样,我依旧爱她,因为她是最独一无二的。

我喜爱雨,尤其偏爱那独特的四季小雨!

初一:薛杨杨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听雨_900字

900字 初一 写景

我自小就喜欢雨,什么牛毛细雨,什么滂沱大雨,什么斜风细雨……都喜欢。长大后,看了几篇文章,关于听雨的,写得很空灵,很雅致,非雅士如林语堂先生之流不可得,对雨更是喜爱倍增。

听雨,更是一种情调。

白居易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令人遐想不已。江南的雨是怎样的雨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缀上这雨中的小桥流水,如豆的青灯,披蓑的渔人,薄薄的黄昏,不是一副绝妙的水墨画吗?

此时,坐于窗之一角,煮一壶清茶,披一卷古诗,伴檐下滴答的细雨,那是怎样的意趣?文人多清贫,但有如此志趣,确实不枉“文人”之美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也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诗也是我十分喜欢的。可以说,通过“听雨”这一镜头,反映了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情、追求和境遇,以小见大,以具体见抽象,真乃极品也。

少年听雨,那正是年富力强,雄姿英发,在歌楼上,自是美人如花,踌躇满志,好不风光。壮年呢,经历了一些起伏,锐气略减,但还算“壮”,宝刀未老。老年呢,两鬓如雪,看破红尘,无可奈何,满目萧然……

三次听雨,三种味道,三分人生,苦辣酸甜。

我听雨,没有大文人们“听”得那么透彻,“听”出了雨外之音,即使有,也蜻蜓点水。我听雨,只是喜爱雨,喜爱它的声和景。雅士们说:“雨敲竹之音为上等。”我觉得,雨自房檐落下,打在倒扣的水筲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就是音乐了——你想,我住在北方,连树都不多见,还指望什么竹呢?

我听雨,实际上是我懒的一种表现。你瞧,下雨了,天地皆湿,自然不方便出门,于是干活就不必了。

躲在屋里睡觉,或看书,一个人,静静的,感受一份慵懒和自由,多好啊!雨声,就是这慵懒和自由的授权者;如果不享受读书睡眠之乐,撑把伞,出去走也是极快乐的事。我儿时就喜欢光脚,在雨的溪流里玩。懂了点诗情之后,就看看远山近水,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中的样子,也是很舒服的一件诗情。

总之,听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尽管现在是冬天,但我盼望着听到它的声音。

初一:李佳鑫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写景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