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_900字900字

听雨_900字

900字 初一 写景

我自小就喜欢雨,什么牛毛细雨,什么滂沱大雨,什么斜风细雨……都喜欢。长大后,看了几篇文章,关于听雨的,写得很空灵,很雅致,非雅士如林语堂先生之流不可得,对雨更是喜爱倍增。

听雨,更是一种情调。

白居易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令人遐想不已。江南的雨是怎样的雨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缀上这雨中的小桥流水,如豆的青灯,披蓑的渔人,薄薄的黄昏,不是一副绝妙的水墨画吗?

此时,坐于窗之一角,煮一壶清茶,披一卷古诗,伴檐下滴答的细雨,那是怎样的意趣?文人多清贫,但有如此志趣,确实不枉“文人”之美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也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诗也是我十分喜欢的。可以说,通过“听雨”这一镜头,反映了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情、追求和境遇,以小见大,以具体见抽象,真乃极品也。

少年听雨,那正是年富力强,雄姿英发,在歌楼上,自是美人如花,踌躇满志,好不风光。壮年呢,经历了一些起伏,锐气略减,但还算“壮”,宝刀未老。老年呢,两鬓如雪,看破红尘,无可奈何,满目萧然……

三次听雨,三种味道,三分人生,苦辣酸甜。

我听雨,没有大文人们“听”得那么透彻,“听”出了雨外之音,即使有,也蜻蜓点水。我听雨,只是喜爱雨,喜爱它的声和景。雅士们说:“雨敲竹之音为上等。”我觉得,雨自房檐落下,打在倒扣的水筲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就是音乐了——你想,我住在北方,连树都不多见,还指望什么竹呢?

我听雨,实际上是我懒的一种表现。你瞧,下雨了,天地皆湿,自然不方便出门,于是干活就不必了。

躲在屋里睡觉,或看书,一个人,静静的,感受一份慵懒和自由,多好啊!雨声,就是这慵懒和自由的授权者;如果不享受读书睡眠之乐,撑把伞,出去走也是极快乐的事。我儿时就喜欢光脚,在雨的溪流里玩。懂了点诗情之后,就看看远山近水,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中的样子,也是很舒服的一件诗情。

总之,听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尽管现在是冬天,但我盼望着听到它的声音。

初一:李佳鑫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晚霞_750字

750字 初一 写景

在家中吃完晚饭后,就独自去屋外散散步。这时,天空还没有漆黑成一片。我仰望着天空,看着那被大阳的火苗烧着了的悠悠白云,颇为壮观。懒散的碎云碎,马上从四面八方赶集过来,仿佛要开一场严密的大会,聚集在了一朵较大的碎云上,成为了一只可爱的小绵羊。

不一会儿,西边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头大牛蛙,想给天空中的云来一个下马威。为了维护和平,北边也出现了一头凶悍的鳄鱼。鳄鱼缓缓地爬了过来,但那头庞大而有自满的的牛蛙却浑然不知。鳄鱼刹那间张大了满口是血的大嘴,朝大牛蛙扑过去,想给它来一个措手不及。牛蛙看到了大鳄鱼,这才察觉到了自己有危险,可是它已经猝不及防了:鳄鱼大嘴上锋利的尖牙早已碰到了牛蛙的背部……正当我看得恍若身临其境,就突然变得模糊一片,让我大失所望。

我望向东方,从远处跑来一只小红鼠。小红鼠牙齿很尖,嘴中叼着一块小奶酪,迅速地跑着。我很替小红鼠担心,生怕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猫,吓得它抱头鼠串,不知如何是好呀。可是揉眼睛的工夫,回头一看,再也找不到了。

紧接着,东边的天空,出现了一条骨龙,身边还有一些淡紫色的鳞片,包裹着身骨。骨龙奔向那摇摇欲坠的“太阳”,溅起天边的灰尘。这场面就犹如夸父当年逐日一样,不希望“太阳”离它而去。

天上的云不仅是变化莫测的,还是五彩缤纷的。云的上方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又金灿灿的;而在下方下,又有葡萄的淡紫色、乌黑色。这都大自然的伟大杰作,就算是闻名中外的画家在调色盘中,调的颜色与大自然一相比,也遥不可及的。

一时的恍恍惚惚,可让孩子们在脑海中无限的幻想着天空中的晚霞。只要低下再一抬头,又变幻出新的东西。不过我越看越模糊,就低下了头。直到太阳落山时我再次抬起头看云,它早已失去了刚才的艳丽,我只好失望地回家。不过,天空还余下一点点淡淡的紫色。

初一:何涛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写景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