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汉字700字

神奇的汉字

700字 初一 散文

汉字是神奇的。奇在哪?奇在它的义,奇在它的音,奇在它的形,奇在……

汉字字义,就像孙悟空,具有七十二变,要想辩认出它,还真不是简单的嘞。汉语中有很多字词是多面手,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的“破”字就有个有趣的故事——呆子“破”书。

讲的是某财主家有一个呆儿子,长到七八岁时还什么都不会。就请了位先生教他念书。一天,刚吃过早饭,他歪着脑袋得意地对爸爸说:“先生教的我都学会了。我想出去玩。”财主不信,就出了个题目让他写文章。可到了中午还不见儿子出来交卷。他就走进房间,只见屋里满地都是撕破的书,呆儿子还在直眉瞪眼地撕着,累得满头大汗。财主奇怪地问他这是干什么。儿子噘着嘴嘟囔起来:“老师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我这半天才撕破了百把本!”听了儿子这话,财主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那个呆儿子误以为“破”是“损坏”之意,而它真正的意思是“突破、超出”。因为理解错误,这才闹出这个笑话,而这个故事产生的根本原因,则是源于汉字的神奇。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说的正是我们的汉字。因为具有同音字,在面对尴尬的场面时,我们也就有了“脱身”的机会。例如,在春节期间,家人团聚时,不小心摔碎了碗碟,也许大家会为此感到沉闷,如果你适时地说一句“碎碎平安”,长辈们一定会转怒为笑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碎”与“岁”同音,意思是“岁岁平安”,坏事成好事!这,是源于汉字的神奇。

人有高矮胖瘦之分,脸有长短方圆之别。汉字的形体,虽然整体上我们都称之为“方块字”,具体观察却是千差万别,形态各异。有的趋于方,像“国”“田”“问”;有的趋于长,像“月”“目”“有”;有的趋于扁,像“血”“二”“山”;有的呈三角形,像“人”“入”“八”;有的呈梯形,像“三”“呈”“显”;有的呈菱形,像“令”“今”“个”……这些千差万别形态各异的汉字符号,给人的感觉可以说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依此,我也想说:“汉字就像壁立千仞的山峰,只要你用心探究,总能发现它的神奇、美绝!”

耕耘

900字 初二 记叙文

“啾啾,啾啾”,一只小山雀从树梢上飞过,老头放下锄头,扬起黝黑的脸,汗水从他那被风霜蚀刻的额上流下。老人看着面前的小树林,看着他那些上个月才种的却以有一半人高的树苗,欣慰地笑了。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

“到了明年,这些苗苗就能用来卖了,然后,我就拿这些树苗去集市卖。咱娃啊,学费就有诏落了。呵呵……”老头抹去脸上的汗,眉宇中满是欣喜与期待,那娃有出息,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然后凭着十余年寒窗苦读的真功夫,考上一所城市里的大学。老人想到这里又不禁“呵呵”地笑了起来,于是他又重新扛起锄头,一时间,全身像是注射了一股力。他已经五十岁了,但看上去却像六十岁一样,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使他的面容愈发得苍老,但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是的,他的儿子给他这个当爹的争了口气。

“ 呼——”老人舒坦地吐了口气。没过多久,又一棵树苗被种好了,老人看着它们,一脸的慈爱,似乎眼前的不是小树苗而是一个个娃。种完后,老人还不忘给这些苗浇水。

夕阳西下,他疲惫地扛着铁锹向山坡下走去。夕阳的余晖给小山坡披上了一层彩色的纱巾。

深夜,窗外,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巨大的风卷集着尘土碎石和着雨水拼命的攻击这个小小的村落。电闪雷鸣。老人从梦中惊醒,紧张的向窗外张望,狂风推着远处的树,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枝头落下,又被狂风疯狂地抛向空中……

“小树!小树!”他似乎看见那些树苗被暴风蹂躏,岌岌可危,身为农民的他知道,刚种的树最容易被风刮的,这样他几年的心血就会化为灰烬,儿子的学费也将随之成为泡影。他不再考虑“倏”地批好衣服,草草的穿了双破鞋,拿着手电消失在灰黑色的雨幕中。

当晨曦悄悄地来到时,老人荏苒在忙碌着,他用铁锹松着土,费力地把板结了的土敲碎,然后又费力地将挖出的碎石向远处扔去,疲惫的眼中,他徒手除草,大汗淋漓,随后又把树苗种入土中,接着又轻轻地用土把树苗埋好。

“ 总算树苗还好啊!呼——”

老人长长舒了口气。

“到了明年,娃娃的学费就不愁喽!”老人笑道,似乎忘记了昨夜的大雨,忘记了十余年的艰辛岁月……此时此刻,他满心欢喜。的确,眼前成片茂密的树木见证了他这十余年的艰辛,印证了一个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就这样,老人依旧天天起早贪黑的去山上照料树木,拔草,浇水,施肥,除虫……

烈日炎炎之下,在山坡上,你会看见一位皮肤黝黑的老人弯着腰辛苦的劳作着。

到了第二年,老人把钱寄给了儿子。

……

如今,为了环境的美好,那老人依旧在那儿除草,种树……茂密的山坡上,老人望着满眼的绿,欣慰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