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乡村650字

中秋的乡村

650字 初三

十月中秋,气温骤降,正是倦鸟归巢的时候。

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的堵塞,我们的车来到了一条在田野间蜿蜒伸展出去的小路上。风似乎对稻谷们说了些什么,引得她们频频点头。

通过一座仅能通过一辆车的桥后,再左转,就到了我外婆家。

距离房屋还很远,就发现外婆在门口张望着。看到我们的车过来了,还没有等和大家打招呼,她转身颤巍着回到屋里,等出来时,她的手上多了一只我爱吃的咸鸭蛋。她把咸鸭蛋递给我说:“快尝尝,好不好吃?”我赶紧接住她递过来的咸鸭蛋,握在掌心中还热乎乎的。还没等来得及说谢谢,我的口水就在嘴巴里打转转了。于是赶紧剥了皮咬上一口,虽然有点咸,但我还是把它整个吃了下去。嗯,那咸是那种香甜,它停留在嘴中,停留在心中。

乡村的时光过的真快,在乡音与碗筷碰撞的午饭后,开始了我在田间的乱逛。走在已经泛黄的的稻田间,不小心一脚踩了个空,而我却发现了一种有着蓝紫粉颜色,形状稍有些尖、串生的奇异果实。在空中随风摆动着,着实好看。这是秋的丰实,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

从‘沙沙’的稻浪间返回后,早已有橘子和月饼等着我。在橘子青黄色粗糙的外表下,是那酸甜的果实。而月饼呢,总是很甜腻。这一酸一甜,倒也中和了。而我每遇到是蛋黄的月饼时,总是一点一点的细细品尝。而我老爸则比较喜欢吃青丝玫瑰的,可惜现在已近很少看到有卖的了。

今天是个阴天,晚上便自然观赏不到满月。虽然没有满盈的月亮出现,但这并不影响着人们像圆月那样生活,印象中的那样皎洁,给黑夜中仍然劳作的人们带去了光芒。

远处的灯光一闪一闪地,乡村的恬静开始拥抱着我们,透过窗户吹进来阵阵清风,抚慰着床上的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那仍是一个中秋的乡村……

梦回大唐

500字 初三

此夜,梦回大唐。

在大街上,男子身穿幞头袍衫,女子穿曳地长裙,腰垂头带,夺目耀眼,处处茶楼酒肆,大街上满是一派和谐富饶的景象。

缓缓地走向了滕王阁,看着这座雄伟的楼阁,我不禁想起了他,“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他最后的大作,在那一叶扁舟之中,他可能也曾想过自己不该把才华过多用在口目耳腹之娱上;也曾后悔自己为何要藏匿官奴,更后悔而杀害此人;也曾反问为何因自己而拖累父亲。也许是自己太年少轻狂,有才无智吧?但是这一切的一切,等父亲回来之后,都可卷土重来。然而,飓风大浪打破了他的幻想,这些悔悟,为时已晚。

滕王阁守卫的叫声打断了我的遐想,猛然我又想起了什么,匆匆赶到了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家中,只见家中的男女老少都在哭泣,才发觉来晚矣,长叹一声,想必宫中也有一人在为此事所惋惜吧?

骆宾王哪知,真正赏识器重他的并不是号召他起义的徐敬业,而是他传写文章痛骂的武则天,当这一代女皇读到他所写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不禁感叹到:“有如此之才,而使之流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命运弄人,命运弄人!此两者本都想为国效力,奈何落到如此境地,可悲可叹,叹不是伯牙子期,叹不是角哀伯桃,叹不是伯乐俊马……

朦朦胧胧,恍恍惚惚,我突然从梦中醒来,好想再回盛唐,与文人墨客一起,秉烛夜谈,妙笔丹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