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味道1200字以上

上海的味道

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篇一:上海的味道】

今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湖南路-五康路-太原路。

那一片都是安静的马路。路的两边是高大的梧桐树,树叶落尽,现出了树的全身。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在静静的思索什么。树的后面有很多小洋房,大多是鹅黄色的,还有一些是淡褐色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巴金的故居。他的房子有三层楼,其中两层是可以参观的。我发现他们家里两样东西特别多:一是书多,所以我猜巴金是一个爱看书和写书的人,我也读过他写的《繁星》,有一段还能背出来;二是沙发多,我又猜想巴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因此许多人都会到他家做客。临走时,妈妈指着大铁门对我说:“你看,门上有一条缝,这就是他们家的信箱。巴金曾是《收获》杂志的主编,有些人把文章投到这个信箱,巴金把好文章刊登在《收获》上,让大家都能读到这些佳作。”“噢,是吗,原来这个信箱那么有用。”一路上,我留意到不少庭院都有这样留着一条缝的信箱呢。我们不停往前走,看到好几处名人故居,有画三毛的张乐平故居,有电影演员赵丹故居,还有宋庆龄的基金会。路上经常有人拿着相机拍照,一群外国游客也在这里游览。我问爸爸:“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名人的故居和游客呢?”爸爸回答:“因为这里最有上海的味道。”

我想,上海的味道就是宁静的、温暖的,舒适的。

【篇二:上海味道】

身在上海,长在上海,我们从课本上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程,从电视报纸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华,我们也切身体会着这座城市的快节奏……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留下匆匆而过的足迹,然后费力将自己揉进涌动的人流,我突然发现,自己竟未曾真正认真品味过这座城市。

第一次让上海印象刻进脑海的,是偶然漫步在衡山路附近。我不大记路名,只记得兜兜转转间晃过了很多小路街巷,被梧桐叶覆盖了的街道有零星阳光于树叶间洒落。街的两边稀疏伫立着饱经沧桑的洋房别墅,极具艺术气息。我一直以为那是最富有上海味道的地方。午后暖暖的风拂过脸颊,会有一种法国乡村或是伦敦街区的浪漫味道。可当我终耐不住钦羡,踮着脚尖探头从别墅靠街的窗口向内张望时,看见的却是破旧的布料和厚重的灰尘。

我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只觉有一种悲凉,或许曾经的繁华荣光于时间历史沉淀下的只剩衰败破落。上海夹在古朴与摩登之间,不免显得有些尴尬。

近些年来回忆上海味道的文章很多,关于弄堂、邻里间真挚的问候声以及下午孩子们玩乐的嬉笑声,在老城区我记忆的最初五六年也还是有的,不同的是锣鼓声变成了电喇叭,唱着的是“居民同志们晚上好……”再后来,几平米的亭子间不见了,一期比一期昂贵的住宅区推出了,路边的油条大饼不见了,一家家西式糕点店出现了……

曾经隔着一条马路便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再没有穿着拖鞋出来买瓜子的女人,或许老上海的种种文化和风情零落稀散了。

可有一点上海没有变——没有夜晚。曾经,上流淑女名媛出入的是百乐门,现在最闻名的夜景是陆家嘴、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它们没有失去上海的味道,只是将浓烈的商业味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说拥有江南水乡气韵的上海味道像一坛醇酒,那在一次次拆迁改造、与世界同步的过程中,上海褪去了古朴,将酒香散去。将酒味大众化,添加各式各样的调味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当初的醇已然过去,留下的是对曾经浓浓醇香回忆并调出更美味的酒,还是无止无休地改造接纳成就最后的酒糟,全看上海人自己了。

【篇三:上海味道作文】

上海的味道是甜的。遍布大街小巷的食品商店和卖点心的老字号里,各式各样精美的甜点挑动着人们的味蕊。在淮海路一家叫“老大昌”的甜品店,我品尝了“掼奶油”和“蝴蝶稣”,那纯正的味道,甜在嘴上,美在心里。与北方不同,上海菜馆里每道菜几乎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甜味。徜徉在这里的街头巷尾,仿佛空气里都弥漫着甜蜜的味道。

上海的味道是香的。南京路和淮海路总是能闻到某种街香,可能是百货公司之类的发出的。数不清的化妆品,形形色色的香水,有的沁人心脾,有的淡雅幽远。来到城隍庙和豫园时天色已晚,我惊喜地看到一种叫丁香梅的盆栽,粉红的花蕊迎着早春的寒风竞相绽放,散发着特殊的香气,不由让人想起一位北宋诗人的吟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甜美、馨香是上海的味道,但我真正体味到这座城市的味道,却是从一个个普通的上海人身上开始的。

上海金陵中学的门卫大爷,是给我们一家三口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个上海人。大年初二下午,天下起了小雨,春寒料峭。我们结束外滩的游览想去城隍庙却不知怎么走,妈妈只好到金陵东路上的金陵中学问路。门卫是一位60岁左右的大爷,个子不高。他热情地用上海普通话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城隍庙的方向和走法。没想到的是,当我们已经离开了金陵中学,他竞然冒雨追了出来,伸着脖子给我们指明方向,并告诉我们还可选择一路公交车,这样可以省些时间和体力。这时,作为异乡人,我心里的感觉是暖暖的。

温暖的体味还在延续。初三晚上8点多,我们从淮海中路打车回驻地— 上海火车站南广场如家快捷酒店。开车的司机是一位年轻的叔叔。由于我们说不清准确的地址,洒店又深藏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司机叔叔耐心地拿出地图认真查找。计价器的数字在不停地跳动,15元、17。3元 但驻地还是没有找到。这时,司机叔叔突然按下了计价器说:“这段时间就不收费啦。”5分钟后,终于找到驻地。妈妈执意多给些车费,但他坚决不收。“就算我熟习地形吧。”他笑了笑说。

在上海短短的3天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很多像中学门卫大爷和出租车司机叔叔这样的上海人。他们是上海火车站广场为南来北往旅客热情指路的老大爷,是地铁车厢里为老年人让座的年轻阿姨,是外滩观光道上冒雨守护游人安全的志愿者 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阿拉上海人!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味道:温暖的人情味!

人对味道的记忆是有感情的。回到石家庄己经半个多月了,但我常常思念在上海的日子。思念沪上老字号食品店里那甜蜜的味道,思念早春丁香梅绽放那幽香的味道,更思念流淌在这座现代都市大街小巷那温馨的、浓浓的人情味道。

【篇四:上海味道】

城市像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浩瀚广袤的地球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城市的记忆如同每年的落叶,层层叠叠,发酵化合,滋养着我们的城市人文。印象中的上海是霓虹灯闪夜未央的繁华世界。年代感十足的《夜上海》,带着百年记忆走来的“和平饭店”,腰肢摇曳、性感风韵的旗袍女子,仿佛时光逆转,将我们带回那个记忆中的上海。车水马龙,歌舞升平,铺陈着十里洋场的热闹与喧嚣,讲述着轰烈动荡的上海传奇,散发着浓烈的上海味道。

摩登与怀旧:华丽复古外衣的味道

上海这座城市,古老怀旧又时尚前卫。黄浦江就像是新旧世界的临界点,新上海急速发展,老上海韵味犹存。黄浦江畔,对岸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现代建筑俨然成为今天上海的地标景观。浦江西面,则是古典复兴时的旧上海建筑群。隔着黄浦江,一面高楼林立、朝气澎湃;一面古旧厚重,暮气十足。老式的西洋建筑与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上海。

提到上海,多数人的记忆还停留在诸多女作家笔下形容的弄堂里,鳞次栉比、林林总总,性感的弄堂。石库门、田子坊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象征性的一种。要是来了上海而不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才是遗憾。走在上海街头,总会被一抹浓郁的梧桐绿色所笼罩。作为行道树,它在大街小巷像哨兵一样站着。年复一年。老房子拆了,道路宽了,而它依然站着。这梧桐树经历了上海的沧桑,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露出了一抹绿色,成为上海的标识。

走进上海人的弄堂,才算是走近了上海的生活。若隐若现的音乐,不知哪家飘来的饭香,底楼拉着麻绳晒出来的被子,新洗的衣服飘在风里,时有清新扑鼻。偶见穿着拖鞋睡衣的女人出来买菜,还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阳的地方坐着说话。如果去跟老大爷搭话,他会兴奋地讲些当年的故事给你听。

【篇五:上海的味道】

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们从课本上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程,从电视报纸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华,我们也切身体会着这座城市的快节奏 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留下匆匆而过的足迹,然后费力将自己揉进涌动的人流,我突然发现,自己竟未曾真正认真品味过这座城市。

第一次让上海印象刻进脑海的,是偶然漫步在衡山路附近。我不大记路名,只记得兜兜转转间晃过了很多小路街巷,被梧桐叶覆盖了的街道有零星阳光于树叶间洒落。街的两边稀疏伫立着饱经沧桑的洋房别墅,极具艺术气息。我一直以为那是最富有上海味道的地方。午后暖暖的风拂过脸颊,会有一种法国乡村或是伦敦街区的浪漫味道。可当我终耐不住钦羡,踮着脚尖探头从别墅靠街的窗口向内张望时,看见的却是破旧的布料和厚重的灰尘。

我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只觉有一种悲凉,或许曾经的繁华荣光于时间历史沉淀下的只剩衰败破落。上海夹在古朴与摩登之间,不免显得有些尴尬。

近些年来回忆上海味道的文章很多,关于弄堂、邻里间真挚的问候声以及下午孩子们玩乐的嬉笑声,在老城区我记忆的最初五六年也还是有的,不同的是锣鼓声变成了电喇叭,唱着的是“居民同志们晚上好 ”再后来,几平米的亭子间不见了,一期比一期昂贵的住宅区推出了,路边的油条大饼不见了,一家家西式糕点店出现了

曾经隔着一条马路便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再没有穿着拖鞋出来买瓜子的女人,或许老上海的种种文化和风情零落稀散了。

可有一点上海没有变——没有夜晚。曾经,上流淑女名媛出入的是百乐门,现在最闻名的夜景是陆家嘴、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 它们没有失去上海的味道,只是将浓烈的商业味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说拥有江南水乡气韵的上海味道像一坛醇酒,那在一次次拆迁改造、与世界同步的过程中,上海褪去了古朴,将酒香散去。将酒味大众化,添加各式各样的调味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当初的醇已然过去,留下的是对曾经浓浓醇香回忆并调出更美味的酒,还是无止无休地改造接纳成就最后的酒糟,全看上海人自己了。

我们的副班长

350字 一年级 记叙文

我们的副班长

张志佳

(三年级)

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耳朵,圆圆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看上去就像一颗红红的樱桃,她的嘴巴上还有一个小痣,她就是我们班的副班长石心婧。

她的特点是,助人为乐。昨天上体育课时,我和几个同学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我当小偷,他们当警察,我数到3就开始捉了,我跑呀跑。突然,有个男生不小心把我推倒了,顿时我的脚疼起来,我就大哭起来,这时石心婧看到了,跑过来说:“张志佳别哭了,我扶你上教室。”这时上课铃响了,我非常着急。石心婧对我说:“没事。”这时石心婧扶着我,一步一步地向教室走去,到了楼梯口,我实在走不动了,就背着我上楼。我说:“你背得动吗?”她说:“背得动。”终于到了教室了,这时,石心婧已经累得气喘喘吁吁,我非常感激石心婧。

她的特点还爱学习。每次上课她总爱提出不同的问题,每次老师提出的问题她都能回答出来,我想她怎么这么聪明,每次都答得出来,我怎么都答不出来了,我问她,她说:“你上课要一心一意地听讲,不能三心二意。”

石心婧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