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姆的滋味450字

小保姆的滋味

450字 六年级 叙事

一天,我觉得没事干,就想让妈妈布置一项作业,没想到妈妈竞让我当一天小保姆,我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我开始觉得很好玩,但后来才知道是很苦的,经过了三次苦,才终于有了一丝丝甜。想听听我的故事吗?那来吧!妈妈先用70分贝的声音说:“小丫头,还不快洗衣服。”我连忙把能放进洗衣机的衣服放进去,按上开关的按钮,打开水龙头,就去端盆子接水用手洗袜子了。“呀!怎么这么臭。”没办法,谁叫我是小保姆呢!我屏住呼吸,忍了忍,终于洗完了。等到衣服洗完,赶紧拿到阳台晒晒。总算干完一件事了。

中午,妈妈又用90分贝的声音说:“小丫头,还不快烧饭。”我硬着头皮来到厨房,洗洗切切,桌子上已是乱七八糟的一片,烦不了,急忙放进锅里炒炒,我手忙脚乱,噢,好象没放盐,等我把盐放进锅里,却闻到一股焦味。我怕老妈骂我,悄悄地倒掉了。又匆匆忙忙地泡了几碗方便面。这一关,总算也过了。下午,老妈又用100分贝的声音说:“快收衣服啦!”我一溜烟跑到了阳台,把衣服收好。“哇!好重啊。”沉重的衣服压在我肩上,真是受不了。晚上,我用甜死人的声音说:“还不快给我工钱。”爸爸给了我五块钱,我接过钱,开心地笑了。

完美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中心小学五年级 郑兴堂

小信诚则大信立

600字 初一 议论文

在我国,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都离不开诚信。诚信,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在古代社会就已经有了许多以诚信服人的例子。如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便立三丈之木与国都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怪异,没有谁敢去移这块木头,然后,商鞅又告诉了百姓们,有谁能移动木砖者加赏40金,有个大胆子的人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按诺言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在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小信诚则大信立这个道理,这样才能治国安邦,才能服人。

古代社会还有这样一个关于讲诚信的民间故事,它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讲诚信的重要性。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小孩儿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种好奇心理,他有一天就突然大喊:狼来啦,狼来拉!山下的村民们闻声赶来,山坡上的羊却在安安静静的吃着草,并没有什么狼来过,于是才知道是一个玩笑,后来他又如此再三,村民们都很生气。突然有一天狼真的出现了,那孩子又一次喊道:狼来拉,狼来啦!可是这一次并没有一个村民去帮助他,而是像往常一样各干其事,最后,羊群被吃光了,小孩儿也被吃掉了。

这些事例体现了同一道理,如果小事儿上经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们就会对你持有怀疑的态度。反之,如果时时刻刻都能讲诚信,那么,你就会得到更多人的敬仰和拥护与信任。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被人信服,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事事以理服人,以信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