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600字

送别

600字 六年级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一生,能有几个知己?一旦离别,又能再聚几回?碧水蓝天,白云悠悠,河道旁许多游子正在与家人告别,孤身一人踏上即将远行的小船,小船渐渐远去,他们挥挥手,向家人作最后的告别。

人流聚散之处,往往酒肆饭馆林立。岸边的几家客栈、酒馆一大早就做起了生意,各类招呼声不绝于耳。相较之下,角落里一家酒馆却冷冷清清,道路上车水马龙,令人忽略这个不起眼的小酒馆——“黄鹤楼”。

就在这家僻静的酒馆里,两个男子正面对面端坐着,他们时不时呷一口酒,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他们正是李白和孟浩然。李白在为这个多年好友饯行,良久,二人没有一句话,只是偶尔互相劝酒一杯。这片寂静竟吞噬了窗外的喧嚣。最终李白打破了僵局,他强行压下心底对好友的不舍,说着一些祝福的话,顷刻间他们竟如往常一样把酒言欢,仿佛这是一场接风宴,而不是一场送别酒。尽管有太多的不舍,但李白强忍着泪水,将这种不舍转化为对友人的祝福,祝他此去扬州,一帆风顺。

时辰不早了,孟浩然举步登船,一场践行之后,送别只剩相视一笑。

桨划过水面,船只渐渐远去,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阳光照射在碧水之上,波光粼粼。青山脚下,传来几声沙鹭的嘶鸣,仿佛在说“不要走,不要走”。船影终究还是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只留下万顷波涛奔流不止,只留下码头上一个小点。情深至此,李白挥笔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与朋友别离时的那份不舍与无奈,随着孤帆远影一同融入浩浩长江,终成千古名篇。

忆山东

700字 六年级

秋夜,长安城里,萧瑟秋风阵阵。王维,正坐在油灯前,孜孜不倦地看书,忽然门外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随之又听到了一位中年妇女那慈祥和蔼的安慰声。王维情不自禁地朝窗外一看,原来,隔壁家的院子里,一位母亲正在教她那出生不久的孩子走路。那孩子跌跌撞撞地走,母亲则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地扶。这温馨的一幕使王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阔别已久的家人。

依稀记得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手把手教他走路、吃饭、认字。如今,他漂泊异乡,母亲年事已高,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已经成年。儿时那段美好的回忆令他难以忘怀,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想着想着,油灯忽然熄灭了,王维读书的兴致也早已烟消云散。他躺在床上,窗外小孩的哭喊声还是隐约可以听见,他又不由得想起以前和兄弟姐妹们玩耍嬉戏的场景;想起那时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自己;想起临走时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越往下想,越发难以停止了,王维的思绪越发复杂。他只要一闭上眼,脑海中,过往的画面就会一幅幅跳出来。路途遥远、且自己功业未竟,归期未定,眼角隐隐闪现的泪光,宛如秋天夜空的一众清霜般的星子,这一夜,注定是难眠之夜。

一大早,朦胧中闻到菊花酒的香味,他瞬间清醒起来——哦,今天是重阳节!一想到这儿,思乡之情便再次迸发了出来。他什么也不带,坐着马车来到了山下,然后又孤身一人失魂落魄地向上走。同行的人很多,不同的是他们都是一家人一起上山的。看到这一幕,王维更加思念亲人了,他不禁想到兄弟姐妹们此时也带着父亲、母亲正在山路上谈笑风生。可是他却迥然一身,流落他乡……望着漫山遍野的茱萸,脑海中突然显现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年已去,王维的名字依然没有被世人忘却,更难忘的是他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寂与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