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鼓手——评《鼓神》一文人物形象650字

生之鼓手——评《鼓神》一文人物形象

650字 高二 读后感

在陕北高原上,到处洋溢着豁达与不羁,这样的豁达与不羁中,还有一群豪放的打鼓汉子。而生活困窘的作者来到这样的气氛中,感觉到的依旧是荒芜,于是作者笔下并没有这豁达的景致和激情洋溢的人群,而是“更加的凄惶悲哀,孤孑孑”。而后来又是什么使作者为之“惊愕”和“醒悟”呢?正是那位叫做张伯的民间艺人。

张伯貌似平凡,甚至在作者眼中是一个“像我一样怕过年的落魄人”他“即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皮棉袄”,这样的外表现得可怜。当被壮汉们点名上去打鼓时,他还推辞道“别,别……”并“羞愧地直往后缩”。这样的言行看上去卑微。这卑微和可怜唤起了作者的sympathy,同时,也让作者起了一丝疑虑:这样一个瘦老头身上究竟有什么值得让他们那样期盼呢?此时的张伯脱胎换骨般亮相了:“布满皱纹和胡楂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忽然间像天神一般顶天立地地站在了大家的面前”。他的鼓声石破天惊,神圣有力的鼓点不仅震响了大地,还震撼了作者的心灵。这纯熟的技艺不仅是在演奏陕北大鼓,更是在演绎生命的繁华和希冀。张伯的形象一下子从一个“瘦老头”“蔫耷汉”到“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个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再到顶天立地的“鼓神”,作者亦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作者通过对张伯这一既平凡又伟大的民间艺人的生动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作者这一既深沉又崇高的主题。张伯形象的反差折射出作者思想的蜕变,即对生命的认识的蜕变:“声明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生命是伟大的,生活是精彩的,这决定了我们的态度:我们应该热爱它,并像陕北高原般豪放的去演绎它,给它以最不羁的自由,尽情地释放精彩,再华丽的语言在生命这一主题面前都显得苍白卑微,而作者却用质朴的文字通过对张伯这一用鼓来演绎生命的艺术家对生命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鼓神”这一形象意味深长。

晒与被晒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晒,是一种技术。

还记得,曾经的我总喜欢晒别人,因为好玩,因为有趣。晒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需要技术。那时,我喜欢和同桌配合着搭档,一起晒人。

假如有个人来问个问题,那时侯,我和同桌的学习数一数二,所以总有个人会来问问题。我和同桌就假装没看见一样,连搭理都不搭理他。大声地讨论着我们的问题,还很大声,好象“惟恐天下不乱”一样。就算全班看着我们也不害怕,好学生讨论问题而吵架是正常的。而如此,既晒了那人,又不显得沽名钓誉,反而被同学们都视为好学的孩子。

若是这个人不知好歹,等着我们讨论完问题,实际上就是说渴了,或是厚脸皮呆着,不理他就不走的话。那只好勉为其难得地接受他的问题,等我和同桌都看了以后。随便拿起笔来算一算,捏造一个答案,继续开始口水之战。吵了半天后,不幸的告诉他,你还是找老师吧,我俩算不出来。

若你问,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这么麻烦!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晒人好玩,调节调节学习的疲劳。

说晒,是一种技术;那么,被晒便是一种艺术。

来到新的学校,晒人的技术就没那么高明了。整个班级高手如云,便没人上门被晒,反而,被人晒的次数也再不断地增加。

而且,“90后”的孩子特讲究新事物。一次在班级的群里,有人问我:“你知道什么是非主流吗?”我回道:“谁知道?”接下来便是一堆的晒语:真是傻子,懂不懂时尚啊?连非主流都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90后”啊?89年12月31日生的吗?太巧了,除夕耶。

接下来,又有人问我:“知道郭敬明韩寒吗?”不敢轻举妄动了,试探着说:“歌手吗?”又是一堆晒语,表情都是鄙视,我楞住了。等回过头来,才发现,早已经被请出了群里。无奈地接受了,不知道他们等我离开后,如何的晒我呢?

静静地走到窗头,看着远方,静夜,早已没了太阳,只能被月亮如此地晒着。天空的探明灯左右地照着,恍若流星,我平静下来,不是敏感的许愿,而是静静地被晒着。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晒人,是心中的舒服缓解;而被晒,是心中的坦然平荡。晒与被晒,恍然有些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二
读后感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