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200字以上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早在2012年《经济观察报》有篇社论中提及一件事情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有19位家长的联名信,终于让学校劝退了一个五年级的少年,这是两年前深圳一所小学发生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让人们怀有如此强烈的敌意?他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如人,也不像其他同学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家长们担心他影响自己的孩子。这个残障男孩,曾经就读于特殊儿童学校,有着相对不错的智商,钢琴演奏水平七级,没有攻击行为,母亲为了让他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把他转到普通小学。但家长们不容。一个学期后,他们说,再不劝退这孩子就“不客气”。他想上学,学校不让他进教室,他溜进去,坐在最后一排;学校搬走了他的课桌椅,他站在教室最后,靠着墙,“站得老直,像一朵蘑菇”。

一声叹息。不仅仅为这个少年,更为他的同学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所见所闻都对将来个人品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特殊孩子的到来以及离开,会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什么?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示范效应?世界应该是宽容的还是狭隘的?对待特殊群体、弱者群体,应该予以爱心还是施以隔离甚或敌意?

家长们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为孩子争回了清净的学习环境,但却错失了给他们提供“爱的教育”的机会——虽然,他们或许也一直在教给孩子爱与宽容,但这次他们用行为告诉孩子,如果存在哪怕只是微小的利益冲突,别说善待,伤害他人也是合理的。也别光怪家长,整个社会忽视爱的教育已经太久了,我们从来不缺宣言和口号,但却做不到知行合一。整个社会在功利的轨道上奔跑太久,已经忘掉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应有一些关乎精神的东西。这19位家长,都是五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他们已被 “小升初”拖得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心灵养分。教育沉疴使然,社会痼疾使然。

众所周知,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但是,教育光注重学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懂得爱。当年,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是的,一个会爱的人,才会有包容、乐善、诚良等美好品质,这些都是生命中的精神养分,存在于人性深处,需要被激发。一个人没有它,如同失去心灵;一个社会没有它,如同失去灵魂。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仁心、没有诲人不倦的耐心、没有有教无类的公心,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的疾呼,许多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方法,缺的是爱心,缺的是责任心。今天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到人本身、关注人的成长。

近期,美国一位自闭症患儿代言人莉莎和ABC电视台联手策划了一期节目:《你会怎么做?》——短片旨在测试,当自闭儿在公共场合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公众的接纳程度。在新泽西一家餐厅,由演员扮演一家四口,其中男孩是自闭症患者。落座不久,男孩开始自言自语,来回走动,甚至去拿了别人盘子里的食物。这时,餐厅里没有人抱有异样眼光。按照预定计划,如果公众没有反应,另一位演员就开始演出,他指责孩子父母,要求他们把孩子带回家。这时,人们不再沉默,他们开始指责这个提出苛刻要求的男人,并安慰孩子的母亲。最后,在众人围攻之下,男人离开了餐厅。节目组出现后公众恍然大悟,主持人随机采访一位顾客问其为何挺身而出,她说:“我是为了那个孩子。”

听起来很让人艳羡?这是自幼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比如,教育机构会鼓励孩子去做义工,成为社会的志愿服务者,这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经历——看过了人间苦难,才懂得更好地去爱和包容。

我们也不要太悲观,我们看到了19位家长的联名抵制,也看到了有的父母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做志愿者。北京有一位自闭症孩子,小学六年一直得到学校和同学的帮助。升入初中后,学校特意把他与小学的“好哥们儿”安排到同一个班。军训时,“好哥们儿”拉着他的手给他鼓劲;开学第一天,“好哥们儿”的妈妈陪着他的妈妈站在校门外,目送他远去。中国在缓慢进步。

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教育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教育的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夏末,半世微凉

800字 初二 散文

夏末,小城,匆匆而过时的宁静。

——题记

风吹起地上的叶,回旋在眼前。夏天了,阳光始终在照耀,却明媚得很招摇。没有风雨在飘摇,只有城市人发不完的牢骚和早衰的树叶在空中轻舞飞扬。时间,终于沉静了下来;飞鸟,也翱翔在昏黄炎热的天空中。这个夏天,我褪掉孩童的纯真躯壳,渐渐学着飞翔。

夏花还是如初,尽情地开。

又一年,不经意间已闪过了十四个夏天了。那些昏暗迷茫的颜色都在繁花似锦的花季沉淀了下来。当亘古不变的太阳隐没到群山背后的时候,渐渐泛红的夕阳暖光穿过树缝,散落一地。

池塘里的莲正处盛放的时节,小河水落又石出,河畔的嫩草坚持翠绿着,有种穿透人心的甘甜。匆匆路过的绚丽,繁华的街道又看似孤独。走在午后阳光最耀眼的林间小路,踏着分秒针不断交合的日子,匆忙却不失宁静与享受。

夏天,闷热,太阳毒的让人心痛。它追逐着路人匆忙的脚步。喧闹的人流中,有谁会在意衣角聚集的汗珠坠下。

太阳静穆的散放着光和热,时间仿佛在定格,在等待。等待人们的不再忙碌。

蓦然的回首已走过的风景,好似一场无声的黑白电影,记录下点滴。时间定格的那一瞬,过路人没有了语言,没有了清晰的表情。这个夏天似乎早已被无限地拉长,链接了每个路口,隐没了去路,看不到的尽头若隐若现。

在这个夏天里,时间就像是站在这个静寂的盲点,可以安静的看着每一个过客的微微凌乱步伐,整理曾经的过往。

夏天的将尽,我清晰地触摸到岁月。匆忙却有条的步伐,让我清醒,感到那些无知的岁月流逝。浪费了光阴,却留得下痕迹。

天空还是这般的无际,飞鸟仍在无声的翱翔。行云无语,花草沉默。我听见远方有种声音在呼唤,那是一种期盼与守望,那是某种精神上的支柱。我向远方奔跑,却总是这样的磕磕绊绊。

翻开新的一页日历,恍若间又一天过去。立秋,才发现这个夏天已经逝去,也许对与我它不曾而去。

夏花如此尽情地绽放,这个夏天的黄昏仍如旧时一般静寂。树丛中幼鸟清澈宁静的眼睛折射出的明丽世界中,我们终究是穿行在异路天涯的过往者,总在幻想总在奔跑,总是摔得伤痕累累,总是笑着说没事我有梦。

这个夏天,时间驻留在朦胧的雾气中,在种种瞬间的定格,我们懂得了成长,学会了拼搏,不再畏惧那伤痛,学会了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