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信仰的力量》750字

《长征,信仰的力量》

750字 初一

近日央视正在播出《长征,信仰的力量》,倒与我看罗先明写的《远东战争风云》不谋而合。无意间瞥见柜子上的99主战坦克模型,心中不免一阵激荡。

上次出现于这类似的情绪时,我正站在泥水飞溅的黄河前聆听着源自那飞驰而下的水流的怒吼。只有直面壶口瀑布时,才能体味到《保卫黄河》中那“风在吼,马在哮,黄河在咆哮”的雄浑气势。感受泥点上余温犹存,血脉相通的亲切感,“黄河母亲”之名实至名归。静静地欣赏着,这澎湃地冲击心头的轰鸣,却仿佛听见源自混沌的水中,一个个灵魂怀着满腔热血在怒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一个激灵,睁眼望去,仿佛成为水中掺进了一股股细弱游丝的血色,令我肃然起敬。黄河之水,不仅滋养了华夏民族,在她的上游,不知有多少热血男儿,多少英雄,因困难所迫,不得不进行九死一生的长征;又有多少人,未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沿着长征之路,沿途伫立着多少红岩所筑的纪念碑?多少洁白的大理石砌成的纪念塔?我们耳畔,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描绘着红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绝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要知道,即使是现今的高科技设备,在清明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也无法保证能穿过寥廓的草地与皑皑的雪山啊!

英雄血,永远在我们体内流淌,你们那陡如华山峭壁的精神,将在吾辈心中延续!

伫立眺望延安的宝塔山,又想起那熟悉的歌词;“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红军经历了太多,而长征中流传下来的故事,百折不饶的精神,像金子般永远闪闪发光。

当今,中国已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无论是邓稼轩的“两弹一星”还是杨利伟的“华夏飞天梦”都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记得央视曾专访过一魏姓三兄弟,他们的名字分别叫:魏继征,魏续征和魏长征,父母取名时就有含义——“继续长征”,将长征的精神继续下去!

这是老一辈的期盼,也是新一代的目标,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心中铭记四个大字——“继续长征”!

中国传统文化

800字 高二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