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 初一 散文

说到“让”,我不禁联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这是一道小学的语文阅读题,选文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一位上海市的小朋友回答说:“我不会让梨。”结果,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那么,“孔融”究竟该不该让梨呢? 

想当年,清朝大学士张英面对家人与邻里之间的纷争,坦然挥笔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从而使三尺巷变成了六尺巷,减免了一场纷争。可见,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利欲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 

同样,让梨也是如此。相互谦让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谦让者良好的道德素养,更能使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学会谦让。这,也正是他给那位小朋友的回答打叉的理由吧? 

然而,“让梨”就一定对吗?面对同样的问题,大洋彼岸的一位母亲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位美国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一的苹果,几个孩子都想要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于是,妈妈说:“谁能把门前三块草坪修剪得又快又好,谁就能得到苹果。”最终,一个叫约翰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赢得了苹果。 

这一故事曾在网络上流传很久,网友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约翰争苹果。这两个故事,一中一外,一让一争,不禁触动了很多人的思考: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谦让,反而,有时,我们应该“丢掉”谦让,按自己的意愿去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让梨事小,意愿与正义事大啊。 

说到这儿,我们也许会联想到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例如,钓鱼岛我们该让步吗?南海诸岛问题我们该让步吗?不管国际的反华势力多么猖獗,也不管各方反动势力的叫嚣声有多高,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勇敢的中国人都肯定会大吼着说:不让!坚决不让! 

看来,让与不让都因人因事而异,我们不应丢去“谦让”这一传统美德,更不应为了追求所谓的“谦让”而委曲求全,抹杀自己谋取正当权益的心。 

题图

50字 高一 诗歌

相思湖畔舞惊鸿,

粉蝶流莺画意中。

向晚临溪频望月,

桃红春醉小桥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