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的批判与传承700字

传统礼仪的批判与传承

700字 初一 议论文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应被有批判的继承,而非一票否决。

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左传中有言道:“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足可见礼仪在文明社会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濯和沉淀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价值礼仪不应被摒弃,而应被完善、继承和发扬。

驻德全权大使吴红波曾被德国记者问道“德国人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吴红波答道:“谦虚。譬如:中国人完成一个项目,他不会突出自己的作用,他首先讲得是他的团队,他的导师,较少提到自己”,自卑尊人便是中国礼制精神原则所在。所谓“自卑”不是要故装卑微自己,而是放低姿态,谦恭待人。若要好,大敬小。这种诚敬谦让,合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值得提倡。

传统礼仪还传播了许多优秀的基本价值观,如敬、恕、诚、信、仁、爱。在现代功利主义教学模式下,我们早已忘了传什么“道”,中国应该传什么“道”。而礼仪文化却给我们提供一个精神平台来领会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核。着名文学史者刘梦溪指出:“敬、恕、诚信、仁、爱等,应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传统礼仪也有其闭塞成旧的一面。如古时女子以纤小玉足为美,从小裹脚造成女子足部骨骼被硬性弯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儿女应听父母媒约,指腹为婚是谨守孝道的错误观念也使许多有情人分隔天涯。传统礼仪的封建思想一定程度框限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礼仪文化虽有落后、陈旧弊端,但究其本质是对现代社会极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精神遗产,永不过时。择善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让其成为国人深层价值的“根”。

爱催生奇迹——读《中华龙鸟》有感

1000字 初三 应用文

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只有谨慎、谨慎、再谨慎,才有可能活下去。故事发生的年代是中生代侏罗纪,距今一亿多年的辽西地区。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在这部著作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书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澄,一个叫岫,都属于长着双弓形头骨的槽齿类爬行动物,聪明、进化较快。在庞大的侏罗纪爬行类家族中,它们属于最弱小的一族,堪称袖珍品种。也可以说它们是近亲。

当然,这本书与其他动物小说相比也是有所不同的。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来:其一,它属于远古丛林的生物传奇;其二,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物种的演化是无比奇妙的,胜者生存,败者灭亡。由此可见,本书并不是一味的想象,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一味叙述。是根据多方面的资料汇集而成的。其三,本书分为十七章,章章精彩,把动物进化的过程具体化,详细化,还时不时的进行解说,并运用了好多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更精彩、更生动、更感人!

澄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就是著名的侏罗纪大爆炸)后,侥幸活了下来。但这场浩劫引起了它的基因突变,打乱了它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使它由变温动物转化为恒温动物。这一变化,为它的家族的演化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澄这个家族成员之间还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份情感在那个野蛮的世界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于是,澄的二代淑首先想到离开地面,成为树营性动物。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生活无情,敌人更无情,这也是生存的一种需求,生存的条件;泱的丈夫坍第一个搭建了半球形巢穴,这是一个划世纪的创举,被生活所逼迫啊!为了寻找配偶,为了繁衍后代,只能这样选择。这也是命运的选择。潆和它的三个宝贝成功飞向了天空,这是母爱的力量,这也是爱创造的奇迹。中华龙鸟就这样诞生了!它们是辽西大地上孔子类鸟的祖先,也是广袤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现代鸟类的祖先。

岫成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千千万万个遇难者之一 ,但它的卵却活了下来,并最终进化成了犬齿甲龙,曾独霸整个辽西大地,使各类恐龙闻风丧胆,但由于食物短缺,产生了同类之间的猜忌,自相残杀,让一个庞大的家族就此陨灭。

命运真的很难捉摸。曾经在地球上不可一世的雷龙、剑龙等巨型恐龙成了生命舞台上的匆匆过客。而那些卑微的小不点们,却躲过一场场浩劫,永久的占据了广袤的天空,在生命的舞台上扮演辉煌的角色。

亲情,确实很重要。

它虽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有“夕阳无语为之动”的豪迈;虽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虽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

苦难催生智慧,善良净化灵魂,爱永远是最宝贵的,不可替代的生存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