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_800字
翻开历史的篇章,翻到那段充斥着血腥味那一页,让我们回忆那惨无人道的屠杀,那刺耳的哭喊声……
电影里讲到:“任何一个严肃负责的观察家,在描写日本人时,都会在渲染他们有多么彬彬有礼之后,再加上这样一句:但是,也很傲慢、专横。”
日本军队趾高气昂的闯入美丽的南京时,城内的军人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成了一道道人墙,无奈,这些都无济于事,可恨的日本鬼子用他们强大的冲击力冲垮了人墙,把军人们踏在脚底,大肆的闯进南京。
当我看到日本鬼子们高呼“万岁”时,我很想去扇他们一百耳光。南京城内所有的剩下的官兵都被当做战俘被抓起来了。有的人,葬身在机关枪接二连三的扫射中,人们的面容还带着不甘和无尽的愤恨;有的人被带到海边,又是一阵疯狂的扫射,人们倒在海边,海水冲刷着他们的身体,仿佛也和我一样担忧他们暴尸荒野,便将他们轻轻拖入海的怀抱中,顿时鲜血染红了整个海面,海,为他们流下了血泪……
我们怎么能不痛恨那些恶心的日本鬼子,我们何尝不想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我有个朋友甚至开玩笑说:“好几次我把‘南京大屠杀’看成‘东京大屠杀’。”想一想:当他们的婴孩在父母的怀抱中安详入睡时,我们的婴孩却被刺刀残忍地杀死暴尸荒野;当他们的儿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时,我们的儿童却要面对战争的威胁;
当他们的老人在家享受子女、孙子女的关怀时,我们的老人在儿子被杀、女儿被强奸的绝望之中……
我想闭上眼睛不去看那残忍的画面,但那是真实的历史,接受历史,才能更好的接受未来,我相信20万南京人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我是和我妹妹一起看的,我记得她说:“姐姐,日本人败类真多!中国真弱!”
落后就要挨打,莽夫是没有大脑的弱者,看完了电影,我的心情沉重,这刻苦铭心的国耻,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不会亡!
初一:彼岸之影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晚会观后感_1200字
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有的为国家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有这样一位老者,他用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专注的做了一件事,为此他隐姓埋名三十年,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然而,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就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是中国着名的物理学家,他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于敏倾尽了自己的一生研究氢弹。在他的眼里,物质上的追求是很少的,只要够用就行了。他曾经为了工作,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做的工作在当时是要做保密工作的,所以直到70年代末,于敏的儿子才知道他的父亲的工作。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在于敏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终于发射成功了。他的敬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朱敏才、孙丽娜:守望着贵州山区教育的老人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的年龄让人想到了夕阳,而他们选择的是面对朝阳。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在一起,他们彼此都拥有了阳光。这对夫妻就是——朱敏才、孙丽娜。
朱敏才以前是一名外交官,他的脚步遍布非洲的十几个国家。十五年前,他退休了,他本可以呆在北京过上安详的生活,但谁都没有想到——他和他的妻子一名小学退休教师来到了贵州山区的一所小学支教。
他们支教的那个学校条件很差。在一座海拔在以前多米的山上,学校几乎与世隔绝的。但是,朱敏才夫妇还是一呆就是10年。
木拉提·西日浦江:大漠“猎鹰”
他的名字叫木拉提,意思是梦想,一个人有这样的梦想,那样的梦想。而一个警察有什么样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什么呢?
2014年4月,新疆和田警方获得重要情报——恐怖分子正在农村里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爆恐袭击。和田警方摸清位置,找准时机,果断行动。一举抓获该团伙成员13名。当场缴获200多枚自制炸弹成品和半成品。当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负责此案的是具有多年反恐经验的和田民警——木拉提。人称大漠“猎鹰”。
自小就想当警察的木拉提,在199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习侦查专业。也许因为成绩优异。被广东公安机关看中,他却放弃了繁华的都市选择了回到了家乡和田。
和田是恐怖暴力的“前沿”,极大地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回到家乡工作的木拉提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份工作,木拉提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做好这份工作,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
做一个坏人很快,只需做一件坏事:但是,做一个好人很难,可能要做一辈子的好事,要搏得他人的信任。
初一:殷宇翔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
南京,南京_800字1937年12月13日,那天的夜特别长,似乎永无止境,让人绝望。当第一颗子弹在南京这片土地上响起时,灾难就开始了。炮火映红了天空,母亲抱着我躲在房间的角落里不敢出声。街上,日本人收割者无辜的生命,他们就像从地狱中爬出的死神,用刺刀戏谑着绝望的人们。当日本兵砸开我家的门时,那时的我泪水已浸湿了母亲整个胸怀,他们讥笑着向我们走过来,刺刀反射出寒光,他们用贪婪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我害怕极了,我紧抱着母亲,我也感觉到她在颤抖,但她仍然抱紧着我,无神的看着地板。日本兵扯着我的胳膊想把我带走,母亲在一旁哭喊,发疯似的冲上来踢打他们,但毫无用处,我用嘴咬开了抓着我的手,跑的母亲身旁。他们把我扔向一边,狞笑着用刺刀活生生的刺死了养育我十几年的母亲,他们就让我在一旁看着,母亲的惨叫声至今在我耳边回荡。这不是梦,一切也都是真的。清晨的太阳还是一如既往的出现在东方的天际,但温暖的阳光却被炮火的硝烟遮住了;原来的繁荣喧闹,如今只剩下一片寂静;阳台的花,也由原来的黄色变成了红色;听,是谁在哭泣,但随着一声枪鸣过后,又把这座城市拉向寂静。我站在街上,身体向前倾倒,我知道我也要向其他人一样永远倒下去了。那一刻过得很慢,我感觉到阳光拂过我的脸颊,我也在硝烟后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她还是那样美丽温柔,就站在那里等着我去拥抱她。我很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那已成为过去的历史,我们仍要铭记它,让它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一位画家在画伤冻试验,他自己的手也在发抖因为眼看着‘马路大’在寒冻中冻掉双手解刨活人的手术刀也冻得凝结一层血迹酷热的天哪,锁链声仿佛像人哭泣为了同死亡作斗争,越狱的怒火也曾炽热的燃烧墙壁上留下了‘马路大’用血写成的反帝口号烈火中‘马路大’,在触摸着燃烧的肉脂十字架上‘马路大’,在忍受鼠疫跳蚤的折磨自命不凡的恶魔医生,如今已跑得汗流浃背那已焚毁殆尽的白色魔塔,徒化成一片废墟。”初一:王怡浩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00字 初一
-
《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5.1号走进莱蒙的东方国际影城观看这部期待了很久的电影南京南京,一定要去看这个片子原因有很多,这个片子做了很多的宣传,让人联想很有看头。而且我曾经在南京呆了五年,每年的12。13整个南京城会拉响警报,我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光是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拉这样的警报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我还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面的一幕幕都会让你浮想那些无辜死去的人。而南京南京拍的就是这灾难日的重现。怀着对这段历史的迷惘一定得好好看一下这部南京南京。看完电影,难过。觉得内心很沉重很压抑,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导演会有心情拍出这样的影片来。说实话是有点失望的。整个片子的主角好像是一个叫角川的日本军人,其它的人物都表现的散无主题,我个人觉得这片子更像是日本人拍出来的。那些我们都熟知的南京大屠杀的镜头譬如两个日本军官杀人比赛,又如把大批人赶到江边机枪扫射,还有将大批的平民和卸了武装的士兵活埋,活活烧死等等,都在影片里表现的非常程序化,就是杀完了事的那种态度,两个小时多的片子这最重要的部分却放得很快就过去了。更多的是人们对其他部分的想象,画面的单一与拼凑,简直就是思维混乱,不知所谓……我看了后就产生了几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杀害同类?在什么情形下,一个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人会变成野兽?施暴的人为什么失去了应有的悲悯和良心?日本人也是应该是人啊。他们也应该有兄弟姐妹,他们也会思念自己的亲人,而为什么把中国人不当人甚至连狗都不如的处理掉。在我们观看影片时,全场自始至终只有沉寂,每个人都沉浸在影片当中。当时的南京,可以说是一个地狱,每一个活人在里面都面临着随时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和恐惧。南京是当时的首都,中国也算是泱泱大国,小日本来的时候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居然一句守不住了就丢下城内几十万百姓,想一下日本人该有多得意,整座南京城就是他们的了,城内的所有东西包括人,他们当然是想怎么样就想怎么样了,而且剩下的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政府跑了他们也绝望了,所以他们一个个都表情麻木听任日本军官的命令,不管哪种死法就是一个死。那样的环境里,就像角川最后说的活着不会比死好吧。可是人总是想要活下去的,那些在拉贝保护下的难民没有被集体枪杀觉得幸运,所以当拉贝接到命令要离开南京时他们的无助他们的呼喊,“拉贝先生不要走,不要走”,其实另一个声音就是“我们不想死,不想死”。小白今天中午还问我为什么拉贝不留下来呢,他为什么要留下来?他接到的是命令,什么是命令我想我不用再多说了,另一个方面就是你们中国人自己的政府都放弃你们了,一个外人怎么插手管,而且你们的死活,与一个德国人有何干系。他不也说了,再这样下去会破坏他们的日德关系。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活的希望没有了,支撑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断了,他们的精神也就跨了,精神跨了,灵魂就飞离躯壳了。于是,剩下的就是行尸走肉了。那么,任由屠杀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个时候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他会有民族的精神吗?当然没有。再说说这部片子里出现的女人吧,看过很多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导演往往会选择以点盖面,因为赤裸裸的画面不仅会对先人的不敬,也是对后人的伤害。陆导演觉得味道不够重不能让人家记住,所以,一开始在那些暴尸中就有女人的裸体,还不断的出现女人被强奸,而且不断的被强奸、轮奸,再加上一直晃动着没停过的镜头。特别是选出来的慰安妇送到所里后的那一段,放的时间还特别长,到底什么目的啊,难道我们不知道慰安妇去是要做些什么吗,还要放那么长的镜头,还有最后拖出来的一车赤裸裸的尸体。死法有很多种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这样的死。她们是为了保住难民区里的人命自愿站出来去做日军的慰安妇的,所以我认为她们才是这部片子里最勇敢的人,最后的英雄。我也是看到这里泪流不止的。就连那个高圆圆演的算是有文化一点的领头人被日军抓出来眼看是个死的时候,她向角川使了一个求助的眼神“SHOOTME。”希望早点结束,不愿再受到什么凌辱。至于里面放到的由范伟演的那个汗奸不知道在这部片里出现有何意义,一切都是莫名奇妙的,到最后也是莫名奇妙的专门为他布置了一个法场枪毙。导演可能潜心安排他死时说的一句他老婆又怀孕了是有愚意的,我却觉得简直狗屁。还不如说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这样没骨气的。我以前是很讨厌日本人的,就是因为他们曾经侵略过中国,曾经对中国人做了无法原谅的事情。可是看完这部片子,我除了难过和悲伤,竟然没有憎恨,日本人角川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们也只是受上面控制的机器而已,他们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屠杀,我看过纪录片里一个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回忆,说当时感觉自己已经不是自己,就是一部杀人机器。到最后都不觉得被杀的是人。但回过神来活着相伴的是无尽的恶梦。所有一切历史的教训无非就是归结成一句,弱肉强食。中国发达了,谁还敢跑来撒野。只是这种题材有纪录片就够了,不应该拍成这样的商业片,拍这部片子的人叫陆川,现在来看票房成绩还不错。可我觉得他拍完这片子估计也会恶梦连连。再总结一下整部片子吧,整部片子镜头太晃,看的人有点晕,情节是基本没有。人物也不突出。总之就是不知所谓,我劝还没看过此片的人还是不要看了。没多大意思,想知道那段真实的历史还是在历史课上多用点心听课吧。纪达中学初一:雅、蘑菇1200字以上 初一 观后感
-
《南京!南京!》今天,我观看了这令人愤怒、让人难过中华被侵的:《南京!南京!》这两个黑色的惊叹号,充满了突兀醒目。1937年12月23日,日军侵华,仅仅6周内便占领了当时我国的首都南京。只见,大街上旷无人烟。只有那尘土在打着转,地上无数死尸散发出的臭气。到街上走动时而可以看见那一个个被枪打死、被吊死、被踩死、盛至被活活埋死……的无辜百姓。金陵女子学院在这战争时期便成为了百姓们的“安全区”。在德国人拉贝先生的帮助下百姓们得到了暂时喘息的机会。但是拉贝先生只是一块遮掩布,这块布随时可能被掀开。而且,在这次中日大战中有许多美丽、善良的中国女性,现出身躯为难民区的孩子换来了粮食和过冬的煤,遮掩住了院中受伤的地下党工作者们的身份。但是,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教堂里,成百上千的人民群众就看见了5个左右的日本兵,就懦弱的举起双手。其中一个坐在父亲肩膀上的女孩看见大家都举起双手,就也举起了她那小手。“天哪!为什么、为什么、成百上千的人民群众却怕那5个左右的日本小兵?他们为什么不去抵抗、抵抗投降,打到日本帝国主义?难道这是给孩子上的第一节课吗?十万个为什么汇成一句话为什么?”在这场充满机枪吼叫、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悲惨地倒在血泊中,喊叫声、呻吟声、怒骂声响成一片。共产党中的陆剑雄和八九十位战士在城门口手挽手筑起一道人墙,不让有些人弃城而逃∶“放我们出城!”陆剑雄大声说道∶“不能离城,不能弃国!”啊!这句话真是让人唯之震撼。“当官的都跑了!”说完就冲了过去……最后人们因拥挤导致有些人被踩死。啊!巨大国耻永不淡忘,铭记那无法愈合的创伤;那日本人数不完的罪行;那血斑斑的罪证。650字 初一 观后感
-
南京横横列列的小巷大街里,每当你路经一地,也许都会惊动一段历史。六朝古都,千年风雨沧桑,依旧绝代风华。两年后的青奥,南京将向世界展现她那无可比拟的美。用那秦淮水畔的石城去诠释南京的沉稳吧。红脸的鬼已嵌在古城垣上深深几千春秋,望着亦来亦去的江水,如浩浩、似悠悠地度过;整座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青色的城砖天生有一种踏实稳重的质感。这是长江为它圈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栖息,在林立的建筑之外,没有铁墙铜瓦。冠顶的青松,笔直地竖立在城上,似乎沿袭着一股东吴水师的英气。五代相传而来的古刹钟磬音,还回荡在这座城。细细品、细细品,依旧能感受到那浑厚——是心灵的洗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城下还躺着水,风吹得波纹屡屡可辨,江水孕育着稳重里的繁华,排闼而来。用那秋时的红枫去迎合南京的热情吧。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栖霞上绚烂的红叶,绽放得如火如荼,映入眼帘,一枝又一枝的枫叶,远远望去。如一束烟花,喷红流彩:仿佛上元之徜徉与灯市之中,前前后后,俯仰四顾,尽是一朵朵燃烧的火苗,绽放红晕;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的一管清翠、欢悦的笛音。秋风飒飒,林涛阵阵,红叶在枝头,摇摇曳曳,纷纷扬扬,那是流星在天际流泻,像极了观众为我们的南京欢呼高举的双手,招摇、热情。比起任何人,我都更爱这座南京城,既不缺现代元素,又不失古韵,我也会像朱自清先生一样说起这句话:“逛南京,像是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些时代侵蚀的痕迹。”没错,你可以与何满子一起《踯躅于政治舞台布景间》;与孔繁林共赏《文德桥畔两分月》;与朱自清、俞平伯泛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李白的凤凰台、王安石的半山园、李渔的芥子园……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你可以悠然遐想……华灯初上,流光流转,掌心烙印,一世繁华,她给了我整座城的珍宝。而我,我推开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750字 初一
-
南京《南京!南京!》观后感黑白,南京城的1937年。城市的荒废,人心的逃亡。孩子的哭声,百姓们脸上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日本人的万岁,以及每一颗子弹打在南京城门上的呻吟,在每一次浓烟滚滚后重重地敲击着中国人的灵魂。他们不亦乐乎的抢夺着我们的财产,我们每一片中国人的土地。“这里是安全区,这里全是难民。”这句话让我心痛不已。沉重的大门背后有着多少双需要可怜无可奈何的眼睛,默默流泪,自己的命运个已经被人所掌控,中国的命运已经传来了噩耗。给日本人遍布,一步步逼近,我们一步步后退,直到血流成河,尸体遍布。我们脸上的无助甚至在日本人的气势下举起了投降的手,连反抗也是无力。马路的两边,已经无法在等待的脚步声,城门已经无法在挡住我们想要逃出去的心,何况是肉体呢。房子炸得没有了屋顶,所有的东西被摧毁散在还未平息的灵魂旁边。有人说中国人是懦弱,只会想着逃避,想到静静的等死。但是你只要听到这句话:“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临死前我们那不屈服的威严,枪声,转过来的是中国士兵刚毅的脸。1937年我们为之付出了多少,我们又受到了多少的磨难。当城门被炸毁,我们的心也碎了。日本人的攻击从未停止。天是黑的,我们的血却成了最悲壮的画面,永远的融进了历史的文字当中。黑白的废墟,黑白的空城,以及日本人黑白没有感情色彩的脸。但我们的灵魂,我们在绝望中的不屈那一种振奋人心在灰暗的世界中闪闪发光。550字 初一 抒情
-
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黑与白,简单的对比如同大脑里面尘封的记忆,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血色的恐惧,却增加了对战争的恐惧。黑与白,不在乎视觉上表现战争的血腥,而在于通过战争的原态趋引领大家对战争的思考。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900字 高一 观后感
-
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黑与白,简单的对比如同大脑里面尘封的记忆,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血色的恐惧,却增加了对战争的恐惧。黑与白,不在乎视觉上表现战争的血腥,而在于通过战争的原态趋引领大家对战争的思考。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更多热门文章:1.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五篇)2.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汇集3.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经典)4.看南京南京观后感5.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汇总6.南京南京观后感汇总7.南京南京观后感【最新】8.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9.爱国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900字 观后感
-
《南京!南京!》观后感1937年12月的南京,是一片荒凉的死城,它弥漫着死气沉沉和绝望的气息。电影开始了,电脑上显示出了四个巨大的字:“南京!南京!”然后过了一会儿,电影上出来了几行书法字,上面写着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6个星期内,毫无人性的日本人侵略入江苏省南京市,将南京的老百性一个也不放过地给残忍地杀了。他们以枪杀、刀砍、焚烧、活埋,水溺等许多残忍的酷刑对待我无辜的市民,日本人们将烧光、杀光,枪过作为口号,向我国的南京人民进行大屠杀。他们将五万四千七百名老百姓赶到一片洼地里,架起机关枪,对着那些痛苦的人群扫所射……除了个别的幸存者外,绝大多数都躺在了满是血腥味的血泊里,连一幢大多数完好的楼房也没有,都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南京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可怕极了!日本军队还齐心协力将孙中山的雕像用铁链拉起来推倒,扔到大江深处。再看看一些勇敢的人们: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小江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去。一批人死前,他们大大声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看完了电影,我的心情沉重,这刻苦铭心的国耻,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不会亡!广东省江门市外海街道中心小学四年级:***550字 四年级 观后感
-
《南京!南京!》观后感翻开历史的篇章,回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军队闯进南京时,城内的军人们用身躯铸成了一道道人墙。可这些都无济于事,日本军队以强大的冲击力冲垮了人墙,把军人们踏在脚底。大肆的闯进南京。南京城内所有的战俘都被抓起来了。有的人,葬身在机关枪接二连三的扫射中;有的人被带到海边,又是一阵疯狂的扫射,人们倒在海边,海水冲刷着他们的身体,将他们轻轻拖入海中,顿时鲜血染红了整个海面……我怎么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尝不想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想一想,当他们的孩子在摇篮中甜甜的入睡时,我们的婴儿却被残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当他们的儿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时,我们儿童却要面对死亡;想一想,当他们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时,我们的老爷爷、老奶奶却流浪在街头无家可归;正如电影里所说“中国不会亡!”是的,中国没有灭亡,但祖国现在的兴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英雄冲锋陷阵,用鲜血和平,他们何尝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过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这样的生活。为了祖国他们必须要上阵杀敌。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使中国更加强大这样才不愧对那些抗日英雄,中国才不会重蹈覆辙。五年级:潘欣450字 五年级 观后感
-
《南京!南京!》观后感1937年12月的南京,是一片荒凉的死城,它弥漫着死气沉沉和绝望的气息。电影开始了,电脑上显示出了四个巨大的字:“南京!南京!”然后过了一会儿,电影上出来了几行书法字,上面写着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6个星期内,毫无人性的日本人侵略入江苏省南京市,将南京的老百性一个也不放过地给残忍地杀了。他们以枪杀、刀砍、焚烧、活埋,水溺等许多残忍的酷刑对待我无辜的市民,日本人们将烧光、杀光,枪过作为口号,向我国的南京人民进行大屠杀。他们将五万四千七百名老百姓赶到一片洼地里,架起机关枪,对着那些痛苦的人群扫所射……除了个别的幸存者外,绝大多数都躺在了满是血腥味的血泊里,连一幢大多数完好的楼房也没有,都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南京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可怕极了!日本军队还齐心协力将孙中山的雕像用铁链拉起来推倒,扔到大江深处。再看看一些勇敢的人们: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小江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去。一批人死前,他们大大声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看完了电影,我的心情沉重,这刻苦铭心的国耻,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不会亡!500字 四年级 观后感
-
南京的雨花台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一个很美的地方,那个地方让人难以忘怀、感叹万分。我记忆里最美的景象,那就是南京的雨花台。在国庆节的假期,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南京的雨花台。当我们开着车进入雨花台的时候,一幅幅犹如仙境般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路的两旁满是鲜花,这些鲜花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得应接不暇。接着,一个亭子、一池湖水、一尊雕像……慢慢地也映入了我的眼帘。看,花朵向我们露出了笑容;听,小鸟在为我们演奏音乐,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下车了,终于可以好好地观赏风景了,我们随着小路,来到了一尊大雕像面前。雕像刻画着几位英勇的抗日战士,他们抬头仰望着同一个方向,左手都横放在自己胸前,右手甩在背后,他们的嘴张着,仿佛在呐喊:“中华人民共和国必胜!中国必胜!”我呆呆的望着雕像,感觉内心是无比的温暖,还有很多游客也是。他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抹眼泪,有的在感叹自己的情怀。这时,姑姑递给我一大束鲜花,我捧着鲜花,放在了雕像的前面,心想:“就用这束鲜花,来代替我对您们的感激吧。”离开雕像后,我们又来到了一片竹林。这里的竹子很翠绿,就犹如碧玉一般,没有一点瑕疵。一阵风吹来,竹子就随着风舞动,就好像一位翩翩起舞的舞女,在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你看,有几根小竹笋露出了头,看起来懒洋洋的,一定是起晚了。看着这些竹子,我想到了一句话:“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他们一旦进入社会,与人交接,一方面孜然可以增加知识和自信,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失去他们的德行;所以他们对于德行是不能不在事前多做准备,使它深深固定在他们身上。”竹子身上不止是翠绿、美丽,还有那些人们需要学习的精神!南京的雨花台,就像一张张照片被存放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我回忆起这些照片,就好像又回到了雨花台。750字 五年级
-
南京人的文化2014,一个看似普通的数字,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它使亿万中国同胞兴奋不已。2014年的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当全国上下知道了这个消息时,无不欢呼雀跃。到那时,整个南京城会热闹非凡,每个人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的,欢笑声,欢呼声,喝彩声,久久不息。。。。。。我期待的青奥会是环保的。马路上焕然一新,整齐的街道,到处绿树成荫。见不到一片纸屑,即使见到了,人们也会主动捡起,私家车不见了,马路上全是自行车、电瓶车,没有尾气,有的是清新的空气,有的是给运动健儿的阵阵喝彩声,而不是汽笛声。我期待的青奥会是友好的。千千万万的海外友人四面八方赶来观看青奥会,无论是哪国人,大家都在一起开心的交谈着;无论有什么困难,人们都互相帮助着,暖融融,热腾腾的。我期待的青奥会还是热情的。热情地向他们介绍着南京的特色,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当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向大家展示着南京人的风采。“阿姨,您好,现在,您所看到的就是南京了。南京这几年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您眼前这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是近几年来南京政府新建的,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一下……”“哦,厕所在您的左手边右转。”“叔叔,那里有一个花园,现在是免费开放的,可以进去边休息边观赏一下这里的风景。”“对,那儿是有一个饭店……”仿佛情景就在眼前。我美美的想着,心里好不快乐。最后,我期待的青奥会是辉煌。面对这各种各样的比赛,我希望无论是中国或是其他什么过都能取得好成绩,尤其是我们中国,捷报频传,运动健将们个个出类拔萃,他们用自己的辉煌成就,为祖国赢得荣誉。“中国…再夺冠军。”“漂亮的跳水……”同学们,时间是很快的,2014很快就要到来了,南京是我们的家园,大家应当为自己的家园尽一份力量,即使那是微不足道的,但再小的力量也是一份人生中的慰藉。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南京人的文化,修养,素质,让我们携手共创此次在南京开展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吧!”750字 小学 叙事
-
最忆是南京最忆是南京的烟雨霏霏,最忆是南京。在那毛毛的细雨里,我们到达了南京,开始参观阅江楼。一进门,就是一段古城墙,它像一个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微微弓起来腰,沉默的盯着远方的长江,看着那滔滔的江水,看着江上往来的轮船。一眨眼,他转了过来,用他那慈祥的双眼盯着我们。我走上前,贴近了看,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有标记,写着是什么时期,哪个官管理下的哪个人制造。我闭上眼,仿佛看见了明初南京城动工修建的样子—家家户户都捧着自己的砖献给国家,墙上的泥瓦匠挥汗如雨的用双手把砖放到泥里,再抱到墙上……就在这时,我从恍惚中醒来,眼前看到的早已是另一番场面—城墙快到了尽头,剩下的只有城根。刚刚还喧嚣不堪的历史瞬间变回了静谧,我心中暗想: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历史吧。离开了城墙之后我们爬上了阅江楼。一进门,就看见了康熙皇帝夸明朝皇帝的匾—“治隆唐宋”。透过这块匾,我能想到明朝初年,统治是有多圣明,就连清朝最圣明的君主也称赞他们。我在那时又仿佛看到了那个太平盛世—熟悉的砖瓦,熟悉的人。爬到二层,映入眼帘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图画。画面五彩缤纷,这时明朝极盛时期的场面了。朱棣安然的坐在龙椅上,看着大明王朝那魅力的江山,看着郑和意气风发的站在船上,宣扬明朝之强。可是这时的朱棣又好像在想什么,他的表情极为凝重。走到顶楼,顶楼空空荡荡的,只有一扇窗户和一个观景台。从台上往远眺便能看见长江。听说,当时英法联军列队在江上,向南京城内开炮,我好像猜到了朱棣在想什么—历史的车轮轧过了明朝,就连清朝也奄奄一息了,英法联军的炮火摧毁了南京城,终结了古代史。看到了这里,我感觉我们站在历史的尽头。要返回了,走到了城墙底下,我竟看见远处的城墙里嵌着许多颗炮弹。天上又下起了毛毛细雨,我在这细雨中想到,历史是无止境的,唯有以史为鉴,才能知兴替,才能走的更远。最忆是南京的历史悠悠,最忆是南京的阴雨霏霏,最忆是南京。750字 五年级
-
南京明孝陵作文明孝陵风光秀丽,鸟语花香,紧挨着梅花山,是朱元璋与马氏皇后的墓。走过曲折而幽静的小路,看着一旁淡绿色的湖水,心里无比舒服。这里的傍晚会把灿烂的红霞撒在锃锃发亮的石头上,这里的夕阳会染红了每一株花草、树木。弯路的一头连在了神道口子上,两根巨大的柱子立在前面。爬山虎、青苔一卷又一卷地缠绕在一旁的古建筑上。当年,运两根大柱子是多么不容易!全是手挽手,用身躯托起柱子的人呀!这跟长城的建设是一样的,也是古建筑上的奇迹。走进去看看,里面有二十四只神兽,每四只是一个种类的。两站两跪,分立在路的两边,迎接外来的人。传说中的石神兽会把心术不正的人赶走。狮子、麒麟、獬豸等都是雕刻绝品,它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牙齿半露,抬着爪子,栩栩如生,好看极了。不远处,四个人像立在地上。两文两武,文人像手握一卷书,神态庄重。武士像则眉粗眼大,手持兵器,身穿铠甲。它们是那么逼真,走过它们的身边,好像还能察觉到一丝呼吸声。再走一会儿,穿过一个复古展览,就会发现一堵石墙,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此山明太祖之墓”。朱元璋与马氏皇后就在山下面的地宫里。专家用仪器发现,地宫是从山的中间挖的。为了防止有盗墓者进入,当初建造者进行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在地宫上附了很多鹅卵石,只要盗墓者挖开一个口子,鹅卵石就会噼里啪啦地从洞的四周滚下来,填满整个空间。对于一位开国大帝来说,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华丽服饰总是要在墓里陪伴他的。一般在地宫里会有一个大缸,大缸里放满了油,用来点长明灯之用。皇帝与皇后的棺材肯定是很好的放在棺床上。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个四周全是华丽的龙袍服饰,地上铺满金银珠宝的地宫,该是多么震撼啊!只是这一切都只能等待发掘之后才能实现。很快,我们就走到了明孝陵的出口,走出后,你肯定会恋恋不舍,因为在明孝陵里有这么多的故事与美丽的景色,值得让我们再回过头,恋恋不舍地再看一眼。750字 五年级 写景
-
高三观后感:《圆明园》观后感_800字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圆明园的纪录片。灯熄灭了,我斜斜地靠着椅背,一副悠然的模样。看着一个奇迹,一点点成形,一点点成长,直至毁灭。灯重新打开的时候,我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右手竟一直是呈握拳状的。不很长的指甲,早已在掌心留下了五个深深的红印。有一些仇恨,我们真的不应该忘记。有一些仇恨,我们必须放在心底,以另一种骄傲,另一种自豪,去宣泄我们心中这一份传承的仇恨。仇恨是无法用血液来记忆的,真实的画面给人的印象会异常的深刻。圆明园不应该被重建,有一个地方寄存着,一个名族的仇恨与屈辱,不是很好吗?这一部纪录片所投入的巨资很值得。他若唤醒了中华名族心中的仇恨。这无法被血液所传承的仇恨。怎样的巨资都是物超所值的。只是我不知道,在看见画面里的毁灭那么残酷的进行的时候,我为什么可以听见笑声,不是一声,是一小片带着令人心痛的爽朗的笑声。那一刻心莫名地觉得好冷。原来,这就是鲁迅当时的感受啊!他们对这个国真的会爱吗?多少人信誓旦旦地宣誓着自己对祖国的爱。成年礼的那一天,我清楚地记得我无法念下“热爱祖国”这一句话。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否一直一直,一刻不忘地深深爱下去。这一句话的承诺,有着一生必须付诸行动的重量。爱是否可以放弃,那时仇恨是否也一起消失了?仇恨不再被记得,爱也是否就此中断了?若是我无法做到,我不愿轻易许下承诺。我无法说爱,因为我无法保证我可以把这份爱永远放在心里,永远记住这一份不可遗忘的重量与承诺。仇恨不应当被遗忘,以往的同时多少耻辱也一并被淡化,被遗忘?也许以德抱怨被所有人所推崇,但这又是否是对与你有恩之人的不公?遗忘仇恨的同时,难道不是也遗忘了感恩吗?没有对比的世界是虚无的空洞。恩怨必须分明。仇恨不是用来报复的。以战止战,只会带来新一轮的仇恨与灾难。我们用另一种方式,用我们自身的强大,用我们自身的骄傲,去宣泄我们心底的仇恨。那一份恨应当被永远放在心里。750字 高三 观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