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寻根800字

我的春节寻根

800字 六年级

跟着外公去寻根

“小船要要小船,小船要要小船,”伴随着船夫阵阵的吆喝声,我们来到了绍兴安昌古镇。那是我外公的故乡,连我妈妈也是绍兴出生的,我怎么也算是小半个绍兴人。

过年前夕,我们跟着外公来安昌古镇,进入古镇之前,妈妈就告诉我:“待会儿,你要是看见了美食,你要克制一点,口水别滴到地上。”我不以为然地说:“绍兴能有什么美食啊?”

这是一座沿河而建的小镇,中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上架着一座又一座的青石砖老桥,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福”字,象征着五福临门、福到我家。

一进古镇,迎面扑来阵阵的酱香味,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满了酱鸭、腊肠、鱼干等各种各样的酱货,放眼望去,一眼望不到头,像一条看不到尾巴的长龙。“外公、外公,你看,那里的挂的鸭子好大啊!”“哈哈哈……”家人们全都笑了起来。外公说:“小溪,那不是鸭子,是鹅,是绍兴的特产—酱鹅,我们绍兴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做鹅。”再往里面走,我的手上多了好几串腊肠,我先前不以为然的绍兴美食,原来那么还吃,直到小肚子塞不下为止。

走累了,吃累了,我们打算去做乌篷船,船夫戴着绍兴独有的乌毡帽,一边摇船一边吆喝。坐上了船,我瞧着像粽叶一般的小船,心里有点害怕,怕小船闹脾气,可谁知,看着摇摇晃晃的小船,其实还蛮稳的,船老大还给我们讲古镇的趣事,但我听了云里雾里,因为他的绍兴口音太重了,普通话也不标准。水面很平静,我静静地坐在小船上,看着河两岸,一边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特产,一边是安静的古色古香的老式民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古镇特有的风味。

我发现,我们有点失策了,我们应该走进去,再坐船出来,因为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几个“老购物狂”,沿路买了不下二三十斤的年货,他们看见什么,就买什么,我们出来时,每个人都大包小包,两只手都拎的酸死。

这次跟随外公来安昌古镇寻根,我寻到了琳琅满目的年货、热情的船夫、好客的店家、还有那吃了满嘴留香的美食,我为我是半个绍兴人而感到自豪。

年的味道

900字 六年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时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每次读这首诗,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我家的春节亦是如此。

大年初一,家人们都早早的起床,换上提前准备好的新衣,等待八点的迎新!八点一到,大人们点燃大型爆竹,四面八方立刻响起噼哩啪啦的爆竹声。穿着新衣的我们在平地上,合着爆竹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蹦着、跳着,玩的不亦乐乎!这就是年味!紧接着就是扫墓,孝顺的爸妈和阿姨姨夫们带上大捧的鲜花、蜡烛、元宝,上山祭奠去世的长辈,并许下新年的愿望。祭奠完了就会点燃爆竹,告诉去世的人,他们已经来探望过了。这也是年味!

接下来就是去亲戚家拜年。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地坐在一张方桌边上,一个紧挨着一个,虽然有些挤却丝毫不影响心情。各种各样的瓜果小吃也摆上了桌:新疆的库勒梨、陕西的冰糖心、江西的橙子、江苏的橘子、广西的桂圆,还有武穴的酥糖,自己家翻炒的花生、瓜子等。大人们围成一团,聊着天,聊出满地的果屑,聊出盘旋在头顶上空的阵阵大笑。我们小孩子也抛开了平日学习的烦恼,或是吃着零食,或是欣赏动画片,或是放鞭炮。屋里屋外,一番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不正是年味?最令我期待的团圆饭终于开始了,菜有好多种:八宝鱼,梅干菜扣肉,帝王蟹,大龙虾……各式各样!盘子多得连转盘都快挤不下了!大人们在饭桌上喝酒,你来我往,你劝我,我劝你,大家笑啊,喝啊,喝的个个脸颊通红,像是挂起了红红的灯笼一般,处处彰显的主人的热情;我们在一边喝着饮料,吃着美食,一边唱着《新年快乐》歌,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就像绽放着花朵。这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呢?我爱春节,更爱她的味道,她的味道是热闹的,她的味道是欢乐的,她的味道是团圆的。年是家的味道,年是爱的味道。正如冯骥才所言:“年的珍贵,往往就是因为人们把生活的企望实现在此时的饭桌上。

那些岁月,年就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力来实现的生活的理想呵!平日里把现实理想化,过年时把理想现实化。这是中国人对年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对啊,过年的意义不在于东奔西走,吃喝玩乐,而是在于品尝爱的味道,品尝团圆的味道,家在哪儿,爱就在哪儿,反之,爱在哪儿,年的味道就在哪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