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要发生点什么1200字

总感觉要发生点什么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菜园》不长,文笔简约淡雅,重意境而轻情节,符合沈从文一贯的风格。文章读罢,我想起了《立春》里王彩玲说:“每当春天来了,总感觉要发生点什么,然而最后总是什么都没发生。”《菜园》的故事就让我有这种感觉,好像期待落空,又不知期待过什么;好像怅然若失,又不知失去了什么。这便是《菜园》的独到之处,沈从文并没有旗帜鲜明地赞美或批判,他只是平淡地叙述了一个故事,将冰山的一角展现在读者面前,而那隐藏在洋面下的巨大冰体,则需要我们自己去探寻。 

我不确定我所见的是否是冰山的全貌,亦或也仅是一角。我感觉,玉家母子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他所喜爱的是像玉太太与玉少琛这样的人。而这县城里的其他人,要么是附庸风雅的乡绅,要么是羡慕玉家人生活的俗人。这两类人与玉家母子的差别显而易见。在“晚风中混有素馨兰花香茉莉花香”的时候,母子俩于菜园中赏景,觉“情景相协,超于言语,正如佛法,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做诗等于糟蹋好风光”,他们并不刻意去制造风雅,只是自然又诗意地生活着。“他们有时还到园中去看菜秧,亲自动手挖泥浇水”,与那些“在瓜棚下坐一点钟便拟赋五言八韵田家乐”的诗人高下立现。而那些使玉家菜园变为玉家花园的乡绅们,在园中饮酒作诗,甚至花钱找石匠来镌石,其附庸风雅之态,与玉家母子大相径庭。因此,玉家虽然是小康之家,却难以融入当地的乡绅群体。 

玉家母子与县城的其他俗人就更不必说了。这小城里的人已受到了一些物欲的浸染,他们尊敬玉家人,更多的是因为他家在物质上的富裕,他们不了解,也无法了解母子二人的精神世界。文中道:“由旁人看来,除知道这家人卖菜有钱以外,其余一概茫然。”这又有些像《边城》中的人们,他们不能从精神上进行真正的沟通。玉家虽然有钱,但玉少琛“不因为认识字就不作工,也不因为有了钱就增加骄傲”,“不拘是小贩他也能用平等相待。”但是不能真正地沟通,决定了县城的普通人也无法与这家人亲近。 

因此,在此地住了二十年,母子二人仍是孤独的。没有人真正地懂他们的自然,懂他们的诗意,懂他们的品格。思虑至此,我觉得玉家人或许就是沈从文自身的投影。他是个“乡下人”,纯朴自然的本性使他无法与城市中的“上流社会”相融,就如同玉家人无法与乡绅相融;但他又是一个极富思想之人,他的精神世界极为丰富,普通人无法窥其一二,正如玉家人不被县城居民理解一样。玉家人是孤独的,沈从文也是;玉家人是美好的,沈从文也是。 

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脆弱的,世事总是无常的。当玉家少爷去了北京念书,当他带了美丽的媳妇回来,我也与玉家母亲一样,做起了“一种无碍于事极其合理的幻梦”,开始期待着会发生些什么。可等来的却是美好事物的消亡――作者在此处仅是轻描淡写了一笔――原来玉少琛是共产党人,他与媳妇因此得了灾难,陈尸于校场。如果说有一件事情比生命的消亡更悲剧的话,那就是这种消亡的无意义。少琛夫妇在革命中献出生命,换来的只是乡绅们将菜园变成花园,在其中饮酒作乐。沈从文曾说:“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摊血一把泪,一个聪明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在这点上,沈从文冷静得近乎冷酷。 

好像期待落空,又不知期待了什么;好像怅然若失,又不知失去了什么。其实,只不过是春天来了又走了,最后什么也没发生。玉家菜园变成了玉家花园,而玉家母子,被毫不留情地吞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似曾相识雁归来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这南飞的迁徙的鸟儿——为了一个温柔的不算飘渺的梦幻,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奔赴它们心中终极的梦土。——那里四季如春,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有奇异的芬芳。

那也想必是这般的:陇上一排排的麦子,像此起彼伏的麦浪,每根麦杆都擎着丰满的穗儿。当西风把天空洗刷得格外高远,倘若有一只大雁飞来,这寂寞的天空便不再显单调。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总爱蹿上高地,数着南飞的雁子,“一只,两只,三只……”,倏地,一声又一声低沉而有力的鸣叫,整个雁群扑棱着翅膀,以铺天盖地之势,排山倒海般涌来,那是何等辽阔壮丽的奇观!那样气势恢宏地宕天一笔,一个隶书的大写的“人”字,在这缓缓铺开的舒展的纸页间,活像个跳跃着的舞动的精灵。

但这壮观只有一瞬,经过那样的惊涛骇浪,天空静得像一潭碧湖水,空明,澄澈,清得能映见人的面影来。当陌上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孩子们才缓过神来,面面相觑。

“数到几只了?”为首的一个孩子问,他仍不忘关心风才未续的话题。

“没看清。”孩子们齐声答道。

没有一点懊恼地,孩子们冲下小土坡,欢呼雀跃。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于是都喊起来,咸声一阵高过一阵,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大雁没有搅了他们的好兴致,相反,孩子们没有任何理由地呼喊起来,那已成了他们共有的一个秘密——要把他们看到雁群的那惊心动魄的种种,痛痛快快地呼出来、喊出来。

“大——雁——你——快——回——来——,快——回——来——”

这就是措词的全部内容。喊累了,他们就天当被子地当床,嘴里吮着“茅茅针”,嗅着麦子的清香,美美地睡上一觉,那才好哩!……

我不知道雁群是否还会回来,但孩子们的呼喊却声声印在辽阔的天幕上。当麦田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当钢筋水泥的森林铸成密不透风的围墙,当猎人的枪弹从它们同伴的胸膛里穿出……,我不知道大雁是否有过犹豫,有过怨恨,因为它的归途毕竟充斥着血雨腥风。

我望着电线上的两只肃立的鸟儿,痴痴呆呆地想。在灰蒙蒙的苍穹下,它们好像两帧忧伤悱恻的剪影。

至少,待到来年雁归来,我能找到似曾相识的那一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