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却也那么喧闹1200字以上

世界那么大,却也那么喧闹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突然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在茫茫人海之中,却怎么也找不到指引的路标,怎么也看不清前行的方向?原来,世界真的那么大,大到我们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原来,世界也那么的喧闹,喧闹得模糊了我们的眼睛,繁琐得让自己听不到内心的声音。

世界那么大,路还那么长,追梦的人别急着赶路,当你感到累的时候,记得停下来好好歇一歇,这样你才能拥有更多的精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世界那么喧闹,心得不到平静,努力的人别盲目拼搏,在你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记得停下来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问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那是源自内心最真实的呼唤。不要一直只顾着匆忙地赶路,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青春的路上总有赏不完的风景,或许,你一时喜欢那灿烂的花朵;或许,你一时喜欢那微笑的小草;或许,你一时喜欢那迷人的山峦;或许,你一时喜欢那飘逸的云彩;年轻的我们心中总有一颗不甘安定并且时刻跳动的心,但往往我们就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太多太多。世界那么大,却也那么的喧闹,让自己偶尔停下来听听风,听听雨,也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愿你在喧闹的世界里寻得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份淡然。

我们都在成长,偏偏我们都喜欢拒绝成长。我们都一样,青春又彷徨,年轻又迷茫。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赞歌,歌词由你自己描绘,是色彩斑斓,还是黯然失色,是昂扬激励,还是颓废退缩,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喜是悲,全由你自己描绘,也全由你自己独奏。你的世界由你改变,因为你是这世界唯一的你,愿你走在时光的轨道上,自信地唱出属于自己的岁月赞歌。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擅长于安慰别人,习惯于鼓励别人,在别人眼里,我们简直就是情感导师、心灵治愈者,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每一个深夜里我们的内心都在挣扎,都在彷徨。这些年,我们都习惯了干一件傻事,就是费尽心思地抚慰别人受伤的脆弱心灵,却忘记了治愈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痛。

你跟上帝抱怨说生活亏待了你,生活告诉上帝说,你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你连自己的不懂得珍惜自己,你连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去努力争取,你凭什么说生活亏待了你,而你又何来的这么多的抱怨。人,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全世界都欠自己点什么,却从来不知道你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世界那里有时间来待见你。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忙于奔波,却忘记停下来好好歇一歇。生活,该有的姿态不应是忙碌,而该是在适当的时候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偶尔让自己在匆忙中停下来,品味一下生活的美好。其实,你真的不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用微笑点缀你自己的脸孔,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精彩,阳光是如此的灿烂,花儿是如此的芳香,连路边的小草都充满着勃勃生机。世界那么大,世界也那么美,别忘了停下来欣赏这美好的一切。

当回忆变成追忆,当往事成为往昔,时光的轨道不免得留下几道忧伤,我在岁月的长河旁独自徘徊思索。终于在繁华落尽之时懂得了,岁月永远不会等你成熟,时光永远不会善待谁,人要想活得精彩一点,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因为你就是你,无与伦比的你,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

一个故事的最后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告诉我们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岁月是绝不会放过每一个可以给我们留下烙印的机会的,所以许多东西,许多事情,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因为你早晚会失去,因为你早晚要学会面对这一切。漫漫岁月里,我不渴望会成为谁的依靠,也不祈求谁会聆听自己的孤独心事,只愿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依靠,即便在没有人给予关怀的时候,自己也能给自己一个温暖的肩膀。

世界那么大,却也那么喧闹,记得偶尔停下来听听风,听听雨,也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跟着自己内心的声音走,你会走得更加从容自信。

世界那么大,这里却那么小

900字 初二 议论文

——《死亡诗社》读后感

文/王耕耘

《死亡诗社》是美国作家N。H。科琳宝姆根据电影剧本《死亡诗社》改编的小说,讲述了一段中学生的成长历程,一段传统思想和现代教育的斗争。故事中的孩子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战胜自己,战胜心中那个一直缠着自己却又不敢触碰的“恶魔”。

传统的教育思想一直缠绕在威尔顿学院的学生身上。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各个方面都给孩子带来一种传统观念,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允许孩子有别的想法。“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他们就是一群“毫无信仰的人”。

基丁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新思想——“做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奴隶”。他让孩子们站在课桌上,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抓住每一天”,突破了自己心中的那份传统,打败了自己的“心魔”。他们站在最高点,释放出野性的狂吼。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孩子们思想的成长。对于一直在传统教育下学习生活的学生们来说,基丁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荒诞的,但这种不可置信的荒诞激发出了孩子们内心中的一种渴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帮他们突破传统,寻找自己心中的梦,“生活从此变成一首欢乐的诗”。

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路顺风,总是会有坎坷的。这群孩子也因他们的成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尼尔自杀。尼尔在基丁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追寻自己表演话剧的梦想,尼尔成功的在大家面前表演了一场精彩至极的话剧,但这场精彩的表演,尼尔的父亲也看到了。尼尔的父亲强制性地将尼尔拖回家,禁止他表演,还要求他学。悲愤的尼尔在父母睡着时,穿上自己的戏服,从父亲的办公室里翻出一把手枪,子弹上膛,尼尔朝着自己的太阳穴,轻轻地扣动扳机,随后便倒在血泊之中。尼尔的死是一个悲剧,也是他成长的见证,证明了他不愿接受传统思想和古板的家庭教育。人只有经历过痛苦才会懂得反思,尼尔的死便引起了世人的思考。

《死亡诗社》中的孩子们在成长,但也有人终究被传统打败,成为了传统的俘虏。就像卡梅伦,出卖了基丁老师,出卖了各位同学,出卖了新思想,导致了基丁老师在学生家长和校方的非议下被迫离开。故事结局中学生们纷纷站在桌子上声援基丁老师并向他告别的情景让人感动。

《死亡诗社》让我们反思,死板的教育真的对孩子们有好处吗?孩子的成长过程注定要这么痛苦吗?学校不应该是学生的地狱,应该是他们放飞梦想,展翅翱翔的地方。“在梦想中追求自由,在生活中寻找诗意”,孩子们在成长,古板的教育要什么时候才能成长?

初二:王耕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