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东湖_800字800字

雨中游东湖_800字

800字 高一 叙事

早上起来,东方已一片通红,真是游玩的好天气。盼了好多天,爸爸,妈妈终于有时间陪我去绍兴东湖游玩了。  一上车,我就晕乎乎的,好不容易在晕车中熬到了东湖,天却毫不客气地下起了雨。“嘿嘿,今天东湖专门为我们开放!”爸爸调侃道。是呀,雨中的东湖也许别有一番滋味。  走进大门,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横跨在河面上。我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站在桥顶,我向四周眺望,桥下是一条绿盈盈的小河,“天下第一盆景”的东湖在哪儿呢?下了桥,走过一段小路,眼前豁然开朗,碧波荡漾的东湖呈现在眼前。一叶叶乌蓬船寂寞地停在岸边。我们上了其中一条船去游三洞。船老大脚一钩,手一拉,小船便划开水面,缓缓地向前荡去。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仙桃洞。在峭壁与一座小山峰间有一块长石兀自连接着。我们的小船小心翼翼地从“桥”下穿过。  “喇叭洞到了。”船老大告诉我们说。喇叭洞真如一个大喇叭,上大下小的造型十分奇特。  第三个洞是“陶公洞”,是最奇的一个洞。船向一块峭壁驶去,我还以为就此结束了呢!没想到,船老大脚一蹬,船便拐进了左边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中,真有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驶出“小巷”我发现我们置身于一口“井”中。这口“井”与喇叭洞正好相反,下大上小。刀劈似的岩壁与水面形成一个近于90度的锐角。船老大提醒我们坐着别乱动,因为这儿水最深,是一个近百米深的幽潭。水面上漂着峭壁上落下来的树叶。这树叶也真“牛”,在树上饱览了湖光山色,落下来还能的找到一个少有日晒雨淋的好去处。小船慢慢地调了一个头。又回到“小巷”。船老大指点着:“喏,这儿是一线天哩!”我抬头一望,两边的岩壁触手可及,上面岩顶窄得只容一人侧身而过。船老大熟练地摇着橹,船从狭长的“水上一线天”中挤身而出。  回到岸上,雨点夹着风,冷飕飕的。刚才却不觉得太冷,也许是东湖的山、水、岩太奇妙了吧。是呀!这儿原是一座青石山,从汉代开始,石工们就在这儿采石,经过一代代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才形成了这湖中有山,山中藏洞的绝妙景致,怎能不使我留连忘返呢?

砸出第二个牛顿_900字

900字 高一 叙事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一位母亲站在一棵苹果树下,她手里捧着一筐苹果,而她的丈夫则趴在苹果树上不停地拿筐中的苹果砸正在树下看书的儿子。孩子的头上肿了一个大块眼上也尽显疲惫,尽管如此,他的父母仍不断地从筐中拿苹果砸他,直到他变成第二个“牛顿”为止!  这幅漫画反映每个父母亲都是渴望自己儿女成龙成凤的心理。同时这也是对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思;有些父母亲把自己未能完成的愿望托付给下一代去实现,也希望下一代能活的更好。这种期望虽然是好的,但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断地“压榨逼迫”孩子,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反而损害了孩子的心理。所以我认为过于施加压力和刻意效仿他人的例子,并不能让孩子成功,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个人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些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担心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的孩子。他们在思想上落后于其他父母,他们认为想嬴在起跑线上,就得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变着法的来提高孩子们的起才艺,但这是徒劳无功的。一个才几岁大的孩子,哪里能看懂、听懂那么多?不但浪费钱,还破坏了一个孩子的童年。这就像商周时期一个农夫一样。他听闻把泥土松开幼苗才能长得更快,他便试验的一下,结果幼苗真的长得很快,到了第二年,他就想如果把幼苗向上长高,岂不是长得更快?他就把所有的幼苗全部拔高了。到收获的季节,别人都开开心心地收稻谷。而他的地里全都是那些枯死的幼苗。原来是幼苗被拔高了,跟触碰不到深层下面的肥沃泥土而无法补给足够的营养,这才导致了幼苗的枯萎。该农夫和拉着年幼的儿女去学才艺的父母一样。他们都有所期望,急功近利,但却有所失望。因此,想要得到好的提高,就要适当的给孩子多点学习的机会,但不能超过他们所学习能力的范围。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喜欢上学习。而不因把他们交给所谓的学前班去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呐。他们以父母为榜样,他们会向父母学习,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因为有一个令他们受益终身的父母而感到骄傲。  想要靠砸就能出牛顿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唯有遵循客观规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由快乐的成长,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