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1200字以上

读好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题记

书如久旱作物的甘霖,偶遇他乡的同窗。他让我们的河流变成大海,生命的长度兼他需求的宽度。

浩浩荡荡的五千年,凝缩着历史的印记。他不会以因为过去了,而就成为人们心中的空想。五千年他没变过的是礼,更没变过德。德浓缩着所有字的奥义,一个德说而容易,做而难。如毛爷爷说过的:“做人难,做一个好人难上加难。”

德而为善,他要我们做人对事要善,德而为友,待人,待物要友,德而为博,他指博古通今,满腹经纶,德而为首,要自己能判别是非,有自己的思想。

而做到这些只求二字“恒”“学”。

先从学来说起,它不光指我们从老师所教的书本里汲取。它更高层次的是要我们从生活,身边的小事,以及非常重要的课外书。我有过经历,每当我拿起课外书的时候,父母总是要批评我,“老师教的都学会了嘛”总是有种种理由来搪塞我们阅读我们喜欢的课外书。其实父母不知道,我们的许多知识都要来自于那“没用”的课外书。小时候,父母不叫我看,我呢就偷着看,我看完的《西游记》,很是痴迷孙悟空的高大武艺,我没有只是看完就换了另外的书,我呢细细的品尝了这本书。被那作者布置出高超的情节吸引,那每段话,貌似都有着精髓,永远都看不腻,看不烦。待过了几天,我又从爸爸书房里偷偷的拿起另外一部书《三国演义》。那时我不知道原来那就是中国的四大名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要涉及的知识就不仅仅是这斯本书能填平的。我又看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的可以说我看这些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每阅读一遍这样的书,就有一种新的体验。他永远不会让人感到腻,因为书中有魂。

上学期间,上语文课就属我最活跃,同学们不认识的生字我张口就来,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也轻易的说出来。老师更是对我赞不绝口。下课便和同学们高谈阔论起书中的情节,有什么好的遍摘抄下来,记住在脑子里。

接下来为恒,恒是一种人精神里所具有的意念。恒在于意念的强弱。一个成大事的人,必定要有恒心。做事能坚持下来,不轻言放弃,顽强的去拼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使你没有听过这句话,那你一定听到过父母或老师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必大家在熟悉不过。

有文人墨士必定有山野匹夫。这是社会必有的一种规律。我认为这个规律可以打破,有文人墨士就意味这有文学,而文学中就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足够成就一个人才相反就是毁灭一个“生命”。这种力量潜藏于书中。书也为有分,好书于坏书是有着一个天与地的区别的。好书是文人墨士的追求。而所谓坏书,也就在于匹夫之求。正是因为追求的不一样,文化差距不一样,才导致的这么一种规律的产生。

书的差距是一种差距,而有一种差距则是人们心中的梦想的不同。有的人愿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则要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虽不说能惊天地泣鬼神,但也愿自己的名字被世人得知。碌碌无为的人便是整天沉浸于一种消极的情绪里,因为消极的心情他们不愿创新,不愿奋进,跟着自己消极的情绪随波逐流。相反那些有抱负有大理想的人,会被积极的情绪带领走向成功。因为他们需要创新所以有了标新立异,他们需要进步,所以他们努力拼搏。

心境与书决定一个人一生。这些全部不是主要,因为在这些之上的是自己的想法。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轻易的选择他们。自己可以用从书中所学习到的强大的文学力量,先历练自己的意念,意念够强了就成功了。

改变了自己的心境,便要付诸行动了。你的善,你的友,你的博。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要真真实实的把你的德用到生活中来。遇到顽子,用文学来改变他,遇到老人,幼童,要以友善和渲染他们。遇到那些渴望求知却没办法的,你要用你的知识来给他们讲解,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温暖的。

生命的宽度和长度一样重要。让我们读好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初二:党壮

读孔明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街上的灯火熄灭了多时,守夜的士兵也已更替几回,就连月亮也微微闭上了玉盘似的眼睛。而你,却依旧在批阅一卷卷的奏折。

顶着伏龙之号的你本是南阳躬耕的隐士,心系天下,韬光养晦。与公威吟诗,句句是你的理想;和元直对弈,步步都是你的妙计。你等待着忧国忧民的君王,将篡汉的奸贼赶出皇都。你甚至做好了光复汉室后的打算——与家人一起,重回南阳。

你盼着的明君终是到了,三次拜访哭着把你请到了新野,你镇定地说出几句策略,便把自负的元让被烧得丢盔弃甲。你巧设计谋,舌战群儒,慷慨献锦囊,让原本逃亡的玄德连获荆益二州,原本混乱不堪的中原被鼎足三分。你是智慧的化身:赤壁之上,携手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是忠臣的代言:白帝之下,受托刘备,泣涕时,蜀汉百废待兴。

其实你早已知道,刘备已经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只想守住蜀汉,做个天子;你也早就知道,如今天下三分,蜀汉最弱,只余下益州十几城池,终将不敌。你悔恨,悔恨没有随先帝东征,使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你伤心,伤心刘禅忘了你是鞠躬尽瘁的忠臣,空投两份出师表,敌不过李严一句谗言。

你没有忘记从前,你要复兴汉室;你没有忘记从前,你要巩固蜀权。七擒孟获让你认为到了消灭曹魏的时机,六次北伐,二出祁山。可惜你却忘记了马谡只是一介谋士,大意让你失了街亭;你忘记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划,太过谨慎让你失了先机。但你最不该,最不该忘记的,是本应在军中出谋划策的你,不应充当将领,统率三军,最后落得个穷兵黩武,病死军中的悲凉境况。但是,你不后悔。

是的,你也不必后悔。罗贯中为了心中的大汉民族,道听途说,七真三假,写成了千载盛传的三国演义。你成了他笔下的天神,你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人们不会去想,按兵不动以逸待劳的仲达得知你废寝忘食阅览公文时那不屑的否定;人们不会去想,十万汉兵的家庭为了北伐大业而支离破碎,最终也没有一点成效;人们更不会去想,你北伐最后的结果,只是再次被夺去武都和阴平!

你本不想这样的,但你不能忘记往昔的誓言,你对光复汉室的执着使你亲手毁灭了自己。但你依旧还是明智的,嘱咐姜维待你死后蜀汉必须休养生息,不可再用兵。遗憾的是姜维也忘记了,依旧是不停地北伐、北伐,伐去了益州——大汉最后的基业!

英雄惟恨死不得其所,不得其时。你为了自己的夙愿在历史的车轮上艰难的行走,最终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或许,早故的公瑾和老去的子龙将军才是最幸福的人吧。但是,你不后悔。是的,你也不必后悔。世事本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你的忠心,你的才智,你的正直,我们都明白你是真正的英雄,只是最后错了,败了。

但不知道你想过吗?当天下苍生与汉室大义冲突时,你究竟为什么会这么做?

曾经的曾经,有人问过我:“江山社稷重要还是百姓和乐重要?”于是我想起了你。一定很痛苦的,在这两者间挣扎,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理想中的盛世。谁有能预知未来呢?既如此,便不必回答,用自己的行动,作为无声的答案。

你一定是感慨万千的,在你的一生即将结束之时。

我想,我也是的,当我读你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