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读后感550字

《猎人笔记》读后感

550字 读后感

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上层是高高在上的沙皇,地主和贵族,下层是农奴和农民。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万恶的农奴制度。《猎人笔记》正是以一个猎人的视角来反映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奴的悲惨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中,农奴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没有土地、财产。只能在凭当时的统治阶级欺压。书中的一位农奴老人,被狡诈的管家欺骗,还被诬告为只会喝酒的老无赖。而伪君子一样的地主还让管家惩罚他,并振振有词的说是为他好。地主还欺骗农奴,不断的用交税等借口去榨取农奴,使他们身无分文。只能倚托于地主。地主贵族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居住在宽敞的大庄罗中。而农奴却只能吃那一点干巴巴的黑面包,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居住在阴暗的角落中。这充分的体现了农奴的悲惨。

但是,农奴并不都是一群遭受压迫而没有任何优点的人。在他们身上,也蕴含着美好的品质。书中第一章所写的两个农奴霍里和卡利内奇便是如此,他们向往着光明与自由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心灵手巧、勤劳朴实,是进步农奴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有反抗就会有进步,有进步就会有自由。在《猎人笔记》出版二十年后,农奴制被废除,农奴获得了自由,再三十年后,俄国十月革命,解放了所有人民。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向往光明与自由的心,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爱如山

1000字 初一

曾经有一座高山矗立在我面前,他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他向我诉说世间繁华,细数人性本善。他很沉默,沉默到做任何事不需要我的回应。

——题记

小时候,爸爸是我心目中的高山,雄伟,无所不能。最喜欢被他高高地抛起再揽入怀中,爱缠着他讲故事听儿歌,至于唱的什么又说了什么,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也许他还珍藏着吧。

幼儿园时的我,就已经懂得为父母省钱。每次爸爸送我到学校门口,我都是眼巴巴地看着商店里的五毛钱冰棍,心里想要却又不敢说,我总是放慢脚步去走那一段路,渴望着背后传来呼唤。终于,那呼唤点燃了我内心的小火花,我拿着冰棍又笑又跳,他也笑了,霎时间,爸爸变成了我心中的全部,敬佩甚至于崇拜。从那以后,爸爸几乎每天都满足我五毛钱的小兴奋。

我记忆中的爸爸总是笑着的。他笑着为我做饭,笑着为我梳头,笑着送我上学……我认识的他总在笑以至于我会忽略他的苦。

我在慢慢长大,发觉一切并非如此简单,生活并不容易,爸爸并非总在笑。

我不再是五毛钱就能满足的小孩了,我长大了,上学需要钱,吃饭需要钱,钱钱钱,一个“钱”字抹杀了爸爸的笑容。

这些年,爸爸一直在努力致富。他种树,养鸡,包田,想很多办法挣钱,但幸运一直自私的,从不肯降临。他要么赔钱要么毫无收入,这些经历令他挫败,压力让他衰老。在许多漫长的黑夜里,我都能闻到呛人的烟味伴着他悲凉的叹息,那叹息来自于一个备受艰辛的人,那香烟事无声的发泄。很多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都能看到爸爸躺在沙发上,身体是僵直的,眼神空洞迷惘,双手不知所措,满脸的胡渣忘了剃去,还是有叹息和香烟。我能想象此刻的父亲,就像是黑夜里漫无目的的行人,想挣扎却又走投无路。

爸爸在这样的日子里像是沉默的高山,失去了傲人的气势,逐渐沦为洼地。即使他没能力挣很多钱,他也还是把最好的给我。

那天放学回来,天已经快要黑了,我走到家门口,屋子里没灯光,像是无人居住的荒地,我的心先是一凉,然后习惯走进家门,毕竟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刚一会儿工夫,爸爸就回来了,他还没来得及歇歇脚,就冲进厨房忙活起来,这本是我应该做的事。我站在边上看着,灯光很亮,屋里很暖和,好像一切也没那么糟糕。忽然发现,爸爸老了,眉头因时常紧锁而有了深深的印记,皮肤干涩,眼睛没以前明澈,手背上有了老年斑。一瞬间,眼泪绷不住了,我趁机溜出去,不想让他看见这一幕,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滚落。泪花闪烁中我看到了那明晃晃得绿色,那是,洗衣液。我想起来了,上周我说过洗完衣服手又烧又痒,所以他买来了更好的洗衣液,他把我不经意间的话记得如此深刻,他舍得花钱买这么好的东西,他平时可是连袜子都不舍得呀。我的眼泪越发汹涌了,在黑暗的角落里,我的心隐隐作痛,感动心酸交织在一起。

父亲永远是一座宏伟的高山,让我虽经历风霜雪雨却依旧坚定,让我前行的路上时刻记得家的方向。父亲是一座山,这山,真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