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什么800字

书是什么

800字 初三

倒上一盏清茶,翻开一本好书,湿润的雾气与油墨香味便溢满了整个屋子。

小时候,书是文字堆砌而成的城堡,上演着一幕幕美妙的童话。我的书架中总有一隅是用来摆放童话和寓言的。大人们常说,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年幼的我啃不动那些深奥的文学巨著,只好选择读故事书。孩子对书的喜爱总是直接而表面——哪本书封面好看就选哪本书,庆幸的是这些书籍内容也不差。小时候的启蒙书就如同浩瀚的星辰,在我空洞的内心世界里留下了熠熠星光。每晚睡觉前,妈妈会煮碗热牛奶给我喝。我的两只瘦小的手,既要握住光滑的瓷碗,又要捧着厚重的故事书,有点儿应付不过来。偶尔看到入迷之处,手一滑,一滩牛奶立即泼到了书上,米黄色的纸张被渐染成透白透白的颜色。我顾不得心疼牛奶,而是赶紧一连抽出好几张面纸一下子覆在书上,企图挽救它。童年的无数个夜晚,是伴着这些夹杂着奶香味的书度过的。

小学、初中的时候,书是字词拼凑的旧时岁月,读书则是一场与古代先贤的隔空对话。文字是传奇的,它们在历经千年光阴后还是保持着当年的生命力。当我抚过那一本《史记》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司马迁在夜里编撰它时身旁烛火的余温;当我细读这一本《朝花夕拾》的时候,我似乎能体会到鲁迅对过去的感怀和对未来的希冀。我的读书故事,更是与书相关的所有人的故事。每当我心情烦躁,就会翻一翻《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善良让我心底涌出一股暖流,让我重新平静下来。读书,就是这样一次次的自我修炼。

长大了,书是资料、工具、素材……时间变紧了,完完整整看完一本书的机会少了,自己总是将头埋在作业与参考书中。一次放学,我将书包丢在椅子上,望着凌乱的书桌心烦不已。我动起手来收拾桌子和书橱,刚碰到书橱,手指便蹭了一层灰,我恍然发觉,真的很久没有读书了。台灯的光照在一排排书上,从《百家姓》到《百科全书》,从《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到《最后的骄傲》。往昔的读书日子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使我竟有些怅然若失。我突然产生一种读书的冲动,一只手随即拿下了一本未读完的书。

我倒上了一盏清茶,翻开了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台灯的光照在袅袅升起的水雾上,让时光沉淀了下来,让人醉倒在油墨勾勒的文字里。

幽径偶想

1000字 高三

偌大的清代名园,季羡林先生对幽径的古藤萝情有独钟;而我,虽谈不上独钟,倒是对些草木颇具情怀。

说起来有点好笑,我对自然的注意力最近一次觉醒,竟然是由于锯木声,而且一开始我压根儿没听出来,以为不过是施工的噪音。我发现的时候,树已经生生被锯断了,留下两个又圆又秃的树桩在原地沉默不语。上面的年轮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在今天戛然而止。树的叶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死讯依旧茂盛得自在坦荡,蓝色的大卡车像是无盖的棺材送了它们最后一程。我的情绪陡然激烈,像烧柴一样噼啪响。再回到位上翻开书又刚好是那句:合抱之树,生于毫末。心里的火灭了,升起一阵悲怆的白烟。我知道,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世界,正在渐行渐远。

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两棵命运悲惨的树就像在我脑中扎了根似的,挥之不去。还让我想起了童年旧事,并不美好的那一种。

我小时候有过一棵树。或许在你看来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当时,于我而言可是天大的宝贝。那是一棵桑树,我和奶奶把它种在一条勉强能过两人的小道上,不是什么适合树生长的好地方。起初它只是一根小树苗,纤细的很。奶奶说它活不了,我不信。每天跑去给它浇水,眼巴巴地盼着它快些长大。它也争气,竟真的长起来了。倒是因为我天天浇水,险些烂了根。它一天天地,长势喜人,没过几年就有碗口粗了。叶子多极了,还缀满了桑葚,甜得很,老有雀子来吃。

那时候的小孩儿都喜欢养蚕,但桑叶却不好找。于是拥有一棵桑树的我就成了他们眼中的“救星”。每天都有小伙伴问我讨桑叶,这使年幼的我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也因此更加喜欢我的树了,一天恨不得看它十八回。可好景不长,家里人要翻修房子嫌树碍事且又觉得树的谐音不吉利,总想砍了它,奈何我死活不同意,只能作罢。可终于在某个我熟睡的夜里,树还是一命呜呼了。我最后看到它的时候,它被截断的伤口里有白色的汁液往外渗,像极了人泪流尽了泪而泣的血。再后来,树在的地方被用水泥浇实了,铺上了规整的大理石。我的树到头来连冢都不复存在,也或许只有我会记住它。这样也好,在我心里,不会有人把它砍倒,它是那样的高,那样的漂亮,挺拔。

我知道,这些树的的消亡连幽径悲剧都算不上,叫刀斧惨剧也许要更贴切一些。有时候,树好像是大地的眼睛,替大地看一看这人世间的春去秋来,夏收冬藏。可现在,树被人逼的缩了回去,在愚氓手里大地瞑了目,似从未睁开过眼,也从未对人类笑过。

在树离去的那些夜晚里,有星辰如斗,月华流照。有斯螽动股,莎鸡振羽。如今,目力所及,高楼林立。我想象我是一棵树,被孤独深深根植。

缪尔说: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