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掠影1000字

古镇掠影

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城市的喧嚣使人脚步凌乱,而城市的灯火迷失了我们的眼睛……于是许多人开始寻觅一个安静的角落,于是这个长久沉睡的古镇成了人们重新拾起记忆的地方。

古镇静立于城市的边缘,仿佛两条细细长长、纹路清晰的脉络,伸向历史的深处———如水面般平静的杨美古镇。

我怀着清澈明净的心流连于此,仿佛应邀赴一场前世的约定。

古镇是一本旧画册。充满古典意蕴的墨青色石板路,黑白分明的砖瓦平房,如定格的黑白照片,一路蔓延至远方。暗淡风化的墙壁,被雨水扎染过的模糊,露出些许凹凸,就像蛹蜕变成蝶后的薄皮,散发的腥气渐渐渗进空气。

门扇、门楣、泛红的古木,怕曾有伊人倚靠,对月哀叹。

空旷、幽森、安静,如尘封于地下的密罐,陈旧得苍白。

一不留神,又一条小巷唐突地冒了出来。这里的巷子似乎是相连着的,拼凑成一座古色古香的无字迷宫。而清澈欲明的池塘,就是小镇那幽幽的眼眸。不时在篱落边闪动。池中莲叶上那一丝纤柔的暗香浮动,早已定格成我眼中绝版的温柔。池边角落,那些盛开在荒凉之地的妖娆,屏息着小心翼翼的微笑。

假如你有闲情逸致,顺着碎石子路往下摸索,就会发现已经流逝的时空会重现:20世纪80年代、清代、明代……这里人烟稀少,蔚蓝的苍穹,仿佛也飘荡着悸动。房檐上卧着藤蔓,四角砌有粗糙的雕刻,猛虎、精羊、飞鸟,似乎在诠释着原始的洒脱。厚重的木门若有所思地立着,竟几乎全敞开着。一路下去,沿街有卖红豆的清秀女子。偶尔几间插有木刻招牌的小饭店,里面传来洪亮的京剧声,隔着几条小巷都听得见。再往前走,无意中闯入清代榜眼故居。几株梅花、装水的石缸、石桌石椅,倒也有些韵味。

与同心树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黑发染上了金黄。树枝垂至地面,奇特地圈成两个好看的弧形,在旁边的老墙上映成一个温和的爱心,我固执地相信它象征着天荒地老。

古镇,轻轻一碰,抖落一地的故事。它用一盏茶的时间让你弯起嘴角。它在弹指拂尘间让你爱上。

在古镇,我没有遇到诗人文字里描述的手提绸伞、轮廓瘦削的英俊少年。这里大多是身体硬朗的老人,他们的儿女大多奔向充满各种欲望的都市。或许在这里浸润过绵长童年时光的年轻人更钟情于都市跳动的脉搏吧。人们总是眺望远处的风景。

黄昏,炊烟袅袅。路过一户人家门口,热情的老人在院里张罗着饭菜,邀我们坐下吃顿便饭,一起闲聊家常。墙角倚着几个胖胖的老南瓜,怎不知就想起了“老暖温贫”这个暖暖的词汇来。

清雅的古镇,丝丝寸寸无不引人遐思。闭上眼,淡淡的思念就很美。所以我说记忆不是距离,哪怕在千百年后,某个瞬间的片段也依然会清晰。

离开是必然的。傍晚,我在公交车旁等候。眼角余光瞥到站牌旁的一块木板上贴着告示,一个大大的“迁”字刺眼夺目。

古镇神韵——沙湾飘色

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沙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素有“飘色之乡”的美誉。据说,我们沙湾的飘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在10月11日,第7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艺术展演与评奖活动在沙湾举行。

在早上八点,离活动的开始还有两小时。中华大道的两旁早已人山人海了,形成了一条看不到尽头的“人龙”,大家都在兴奋地等待活动的开始。太阳公公似乎也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大早就露出了它的大笑脸。

我在荷景二区一位同学家的天台观看飘色。到了早上巡游活动终于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我们沙湾镇沙坑舞龙队。两条巨龙精神抖擞,时而上下翻腾,时而互相追逐嬉戏,活灵活现,在向人们展现它们的英姿。然后,是舞狮队出场了。舞狮队也不甘示弱,似乎不想落后于舞龙队。一只只舞狮凶猛威武,好一副森林之王的样子,敏捷地做着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真是“生龙活虎”呀!观色台不断地传出震耳欲聋的掌声。

一阵悠扬的乐曲传进了人们的耳朵,人们盼望已久的飘色终于出场了。一共有26板飘色参加这次“山花奖”。分别有“哪吒伏魔”、“赛龙夺锦”、“古镇神韵”等等的一些飘色。其中我最喜欢“哪吒伏魔”这一板色了。你瞧!哪吒手拿火尖枪,肩挎乾坤圈,腰缠混天绫,脚踏风火轮,威风凛凛。在哪吒下面的女妖石姬,手里也拿着一把长剑,眼睛透露出凶光,他们正在打得难分难解,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这些飘色真是精妙绝伦、惟妙惟肖呀!

二十六板飘色过后,这次巡游活动,将要接近尾声了。最后就是花车巡游了,直到中午12点就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两小时里,我看到了“沙湾飘色”是我们沙湾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沙湾人们的骄傲。

指导老师:林燕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