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有限存在与悲剧性处境_1500字1200字以上

人的有限存在与悲剧性处境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主要分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基督教的罪恶观与人的有限性。首先确定了神的本质,神是无限的存在,他至善至美,有目的、有计划。世界是由他创造的,所有的一切都有他安排的目的。而人是他特别的创造物。他们与其他的创造物不同,他们有灵魂。

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理性的,有益也有害,只要添加一点知识就可以改变它的益处。用他的话说就是:‘自知自己的无知’

柏拉图认为灵魂有三个部分理性、意志、欲望。他认为灵魂的支配应该是理性,但实际支配却是意志。他认为只有少数人能让意志遵循理性的约束,这些人是出身良好并且教养良好的人。他们能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上帝是永恒的,他用理性支配着世界。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说:‘如果世界是像我们在第一篇中所论证的那样由神治理的话,宇宙的整个社会就是有神理性支配的。所以上帝对于创造物的合理领导,就像宇宙的君王那样具有法律的性质。。。这种法律我们称永恒法

从人与上帝的关系看,是人对神犯了罪,人破坏了永恒法则与宇宙秩序就成为有限的必死的、与痛苦和死亡相伴的存在。本来人的本质与神的本质是相互合一的,但因人吃了禁果,人有了自由的意志。《圣经》中的蛇就是欲望,人的自由意志既有神善的一部分,也有蛇欲望的部分。人具有了自我意识就成了人的本质。而另一方面就是自我发出来的欲望,远离了神。人就具有了原罪。保罗也说:因一人的悖逆,众人就成了罪人。(罗马书5:19)

人偷吃了禁果已经拥有了上帝的一半分别善恶,但人的欲望驱使他们自己当自己的上帝。所以人就被上帝赶出伊甸园了。上帝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上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创世纪3:22)作为肉身的存在人是有限的。只有上帝的帮助下才能成为属灵的存在。而不能成为无限的存在。所以说人不能自救,也没那么大的能力。所以需要耶稣基督做媒介我们才能得到救赎。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身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5)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原罪,只要信就必得救。

第二部分主要是莎士比亚戏剧所体现的罪恶观。莎士比亚是第一个实践‘原罪’与‘善恶一体’思想家。莎士比亚展现的是“有错误得到改正,有矛盾最后解决”人类和谐的图景。

比如说:《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威利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几部戏剧都说:人不能贪婪、纵欲、贪财。保罗就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穿了。(提前6:10)阿奎那也指出:“和谈到某种罪恶一样,人们把贪婪称为全部罪孽的根源。

从莎士比亚悲剧中罪恶无处不在正如罗马书所说: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克劳迪斯、伊阿古、高纳里尔、里根、爱德蒙、麦克白夫人等人的说做所为自然是罪恶,他们贪婪、放纵与私欲所缠裹,不仅毁灭了他人,同时也毁灭了自己。即使作为悲剧人物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勃鲁托斯,甚至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奥菲妮娅、苔丝狄蒙娜、马歇斯、泰门等人,在维护和实现他们所追求理论理想之中,也陷入到罪恶中。总结一下:世俗的感情与事情过于专注,就必然会减少对上帝的爱。就会远离他。自然所有事情就不会那么顺利了!罗伊·巴顿豪斯认为,“超越上帝仁慈的爱是要受到惩罚的”

这部分也体现了人的有限性与罪性。

第三部分主要是自由意识与莎士比亚悲剧的实质。亚里士多德《思学》中提到,悲剧是对现实的模仿,从而唤起观众内心的怜悯之心。悲剧的主人都是高贵的人。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等。都是因为不幸的遭遇,而净化观众的内心。但他的看法不能影响所有的悲剧。

人的自由意识使人陷入罪中,莎士比亚悲剧的实质是罪恶的本质,吞噬自身并与接触的事。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就像说一个谎话,要用很多个谎话来支撑这一个谎话。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迟早又要被发现。这就是人的有限性与罪。

第四部分主要是基督教对人本质的认识的比较。基督教与莎士比亚都表达了客观的事实:人具有自由意志,但是自由意志导致了人的作恶。正因为人的本质中有罪恶,所以人是有限的存在。也正是有限的存在,所以需要救赎。‘如果没有恶和由恶产生的苦难,那么就不会有解放的需要。’

不管世界怎么变,上帝最初的本意始终是好的!

高一:康凯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900字 初一

那是我第一次看日出。

为了日出,我们起了很早。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只有远处的点点灯光和头顶的些许星辰。我们经过藏民的田地前往青海湖看日出。沿着弯曲的小道行走,很快便来到了青海湖旁。黝黑的湖面,看不到远处的湖边和天。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一下下,冲上岸,又退回去,冲上来,又退回去,哗啦啦的水声,如同一位歌者,在寂静的凌晨轻轻吟唱。头顶的星辰消消隐去,天越发的暗了下来。星辰何时消失的?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或许,那月亮也如此,正焦急地寻找星星们呢。

我们裹紧衣服,在岸边低声交流,讨论着今天能不能看到日出。悄悄地踱着步,看湖水拍打岸边,看白沫翻腾,看野鸭飞来又飞去……天微微泛白了,远处的山微微露出黑黝黝的模样,近处的小水池,野鸭轻轻啄食,小水塘泛起涟漪。

不禁意间,天空貌似亮了一度,碌碌续续又有些游人过来了,东方从深蓝变成了浅蓝,还透着些许红色,仿佛在那密不透风的云层后面,有一个大火球在燃烧,在喷洒热气。望向西边,跟来时没什么区别,依旧黑暗。

一位牧民牵着一匹马来喝水,他们悠哉地走来,马蹄击打在碎石地面上发出好听的“嗒嗒”声。在这马蹄声中,天越发的亮起来了,东方的云彩似乎也染上了颜色,在厚厚的云层隙缝间,露出红光。慢慢地,缝隙间的红光越来越大,似乎在挣脱束缚,又似乎在努力拼搏。我们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它喷薄而出。可是云层似乎有些厚,红光渐渐明亮起来,而太阳却迟迟未曾出来。就在此时,在凉凉的晨风中,在轻轻的水声中,在鸟儿滑过的天空中,在众人的期待中,太阳终于羞答答地探出脑袋,天地间立刻明朗起来。耳边咔嚓咔嚓都是按动快门的声响,惊飞了鸟儿。而我则被眼前的日出给惊呆了。红的、橙的、紫的云围绕着太阳,即使远远的厚厚的云朵似乎也被染上了红边,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湖面像被魔术棒给点亮了,波光粼粼,似金粉,又似许多金蝴蝶在舞蹈,岸边的碎石也被镀上金光,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湖边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青海湖,海拔米”。

“来张照片吧!”“好。”我站在石碑后,微微探出脑袋,石碑有点硌人,内心却是欢心喜悦的。

太阳终于脱去了厚重的外套,光芒万丈。远方的毡房里炊烟袅袅,新的一天开始了。

许多年后,虽不知那照片是否保存下来,但那景,那情犹如照片一样,依然铭记在我心中,无法逝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