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活中的变化900字

享受生活中的变化

900字 初一 记叙文

很久以前,就好像是自己还没有么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该干什么之前的那个时候,看到了一本书,内容大多都记不得了,很多话都还读不懂,那一年的我好像还没有琢磨文字的习惯,只是随意地将那本书放在了最角落。后来很久之后才开始回忆,那一年的我,真正想干什么呢?也许,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吧!

一个闲暇的下午,一个话很投机的笔友说想要看我的文章,我挑出了自认为是最好的一篇发给她。过了好一会她问我:“难道这就是我的最优秀吗?”在她看来,整个文章只不过是在叙述一个故事而已,我到底想让读者感受到什么?她只觉得我在无病呻吟而已。她问我懂文字吗?

那时的我心高气傲,作文一直是班上的最佳,当然是受不了这样的评价。在一气之下把那个笔友拉进了黑名单,把所有写的文章都烧成了灰,大哭了一场。后来我也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人说我是一个很倔强的人了。

当时我消极了好一阵个,在那一段时间里对所有文字都提不起兴趣。在闲的时候就趴在桌子上无力地移动手指。后来好像有点清醒了,我所一直当做是理想的文字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趴在桌子上,我突然发现从这个角度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本布满灰尘的书,而当我直直地坐端时,视线却因为遮挡,怎么也看不到那本书了。是啊,那时的我心在云端,又怎么会舍得低头呢?

我抹平了的封面上的灰尘后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一段话——

再完美的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

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一座迷宫,

我们必须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里寻找。

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

有一扇们就会向我们打开,

它也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

但我们最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之门。

克朗宁

擦干净之后,我终于看清了封面上的这段话,反复在心里念叨。

窗外在飘柳絮,我叹:“是生活走得太快了,还是我们走得太慢了?”其实有时也就是那么一瞬间,也就是那一个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自己到底该干什么了,以至于到后来我也能够有勇气地走未来该走的路,不管是否是布满荆刺。同时也变得成熟了,能够认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了。

A·J

克朗宁在书中说——

“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享受变化。”

这本书也是我后来最喜欢的书之一,书名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我把那本书擦得干干净净地,放在了玻璃柜中,每当我闲暇的时候,我总会取下来看看,再琢磨书中每一句话。

生活是在变化的,我们享受变化,学会用文字告别过去。

享受痛苦

1000字 初二 散文

痛苦是一个人的影子,它忠实地伴随着人的一生。

男人有男人的痛苦,女人有女人的痛苦,孩童有孩童的痛苦,老人有老人的痛苦。平民百姓有痛苦,大腕明星有痛苦,帝王将相亦有痛苦。贫困潦倒,饥寒交迫是痛苦;遭人排斥,怀才不遇是痛苦;存亡之危,身处绝境是痛苦。一个人可能一无所有,但不会没有痛苦。

痛苦强烈如天崩地裂,微弱若袅袅梵音。痛苦大如浩浩宙宇,小似点点雨滴。面对痛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采取拒绝、积压、妥协的态度,痛苦可能会变成恶魔,把鲜活的生命吞噬殆尽;有的人采取吸纳、分解、转化的办法,利用精神的炼金术,把受伤的灵魂盛在由痛苦转化的蛋壳里,孵化出新的生命。

痛苦是孕育成功者的温床。造物主常把高贵的灵魂赋予卑*的躯体,把它的宠儿放在下等人中间,让他们操持卑*的职业,使他们远离金钱、权利和荣誉,令他们在痛苦中生存。孟子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痛苦造就人,使其在某个意义、有价值的领域脱颖而出。

痛苦是智慧之花的根蒂。人之心灵深度,与其忍受痛苦之量成正比。上帝赐予你痛苦,是在衡量你心灵之深度。痛苦之锄挖掘你的心,在你的心上印下道道深深的锄痕,在你心田之锄痕处播洒智慧的种子。在痛苦中审视生命本身,青春茁壮的幼芽自锄痕深处,日渐萌发,蓬勃成长,你的智慧之花定将傲然绽放。

文学是生活的苦果。谁曾是生活的不幸者,谁就有条件成为文学的幸运儿;谁让生活的苦水一遍遍地泡过,谁就有可能成为亮光乐的福将。生活把你肆意掠夺一番,才会把文学才能馈赠给你。《离骚》、《庄子》、《史记》、《草堂诗集》、李后主之词,都是痛苦的产物。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福克纳把人们带进痛苦中,又牵引着人们的精神从苦难中拔脱。福克纳用他所能传达的人物从各个角落发出声音来拯救人类。他的太多太深的生存不幸中,发现了一种不可摧毁的精神,那便是他一生苦苦追寻的彼岸。他告诉读者,你无论怎样被压在最底层,但精神应该永远支撑着,这样你才可能不倒。福克纳要的不是生存的质量,而是生命的力量。痛苦里面包藏的是钢铁,安放在痛苦上的灵魂必然是倔强的生命。最坚硬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与灵魂较劲,灵魂比剑更强。

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自屈原以来皆“哀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人寰反响、回荡。因为无助于人类,他感到痛苦。

痛苦充实了每个富于感情、善于思想的人生。缺乏痛苦,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当痛苦袭来,别拒绝,别害怕,只要学那珍珠贝,把痛苦紧紧咬住,就准能把它变成美丽的珍珠。痛苦对人类而言,是一种神圣的锤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