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之中,燃起心灯1200字以上

暗夜之中,燃起心灯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对于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边城》,我从肺腑之中、从内心深处是很有些喜爱的。沈先生用他的笔、他的心灵细腻多情地描绘出了他深爱的湘西世界。我的神思在美丽的文字讲述的秀美湘西里游历,感动,痴醉。

那人、那景、那事不止一次地把我带回生养哺育了我的家乡的那片土地,那些亲人,那些景与事。不多见山与水,是家乡与湘西的不同,血液中流淌的质朴、勤劳、坚强,那些可贵的品质,两地的人民却是那么的相似。

于一个生活在我的家乡的人来说,像我,对于这份质朴、勤劳与坚强的了悟与理解也许会更真切一些,至少在我的心中这些都曾教我受益匪浅。我的体验,我的思绪便从这份质朴、勤劳与坚强之中开始了前溯,我的心,也随之开始了隐隐有所思感。

农村,童年,可言的快乐大概是少的罢。比如当我应当快乐时,我却不晓得何为快乐;而我明白了快乐时,它又已与我擦肩而过了。有时我会想,人生其实也莫不过如此吧。当我们劳筋骨、饿体肤之时,却往往又一无所有,为此不得不劳心忧虑,四处奔波,身心乏累。

而我们终于可得享天伦,衣食有足之时,却“逝者如斯”,鬓发皤然,垂垂老矣,每每又使我们惕然心伤,感慨良多。我记忆中的村里的老者便是往往如此,他们戴顶破草帽,坐在门槛上,坐在槐树下,坐在街道边,抽着旱烟,一语不发。或者是不时地叹气,说人生苦短,余日无多,不知还有几多春秋,有时竟会莫名地老泪纵横。而对于我自己,我起先也是很怕的,因为既没有了快乐,却依然还有着另一样少乐之事在缠着我同我的家人,那便是困厄。

或许,在老者们的浊泪里,本就包含了人生数十年的辛酸、艰苦与困厄呢,在他们,自己一辈子如同就只是艰苦,所以就难得再去奋斗了。我们在一起的亲友虽大都如此贫拮,然而,宝贵的是,困苦之中的希望并未泯去,村里的人都清楚,不流血流汗,不下苦功夫,凭是谁,都是窘迫,不下力气,神仙也走不出困厄。

在“艰苦的岁月里”,大人也好,孩子也罢,都是与岁月在博弈着。那时,我真是怕的,怕秋收麦忙,不想却又不得不抡起细小的胳膊砍倒玉米,握紧镰刀齐根割掉小麦。玉米宽大的、粗糙的半干枯叶子拉在身上胳膊上,像砂布一样,麦芒刺在身上,如针扎一般。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滴,打湿干硬的土地,又从脊梁骨上滚下去,衣服兴许能拧出水滴来。这便是我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很早之前读到这句诗时,幼小的心灵就被打动了,被柔化了,明亮的眸子里流出的泪水至如今还依然在我的梦里闪烁着……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我上初中时,村里请来了大型收割机,轻便了很多,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收割完后捡拾遗落的麦穗,收拾麦粒,晒干归仓这样的事。然而此时及以后却又并不能从我们的脸上望见笑容,大多数如我一样的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自己常年无人照顾,无人说心里话,又添孤寂落寞之感。

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埋头学习,忘记忧愁,坚强地照顾自己。父母们则在外拼命苦干挣钱供养我们上学,他们更需要坚强。千余个日夜就是这样走来的,然而,没有一个人低过头,没有一个人屈服给磨难、困厄。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村里的每个人都懂“人穷志不短”这句话,“脊梁挺得直,泰山压不弯,自己有双手,挣来心安饭”。这其中之滋味,也许正是我所谓的可言之乐,不管,是否含着辛酸。

我曾经几次读了《论语》,我有时细心地读,发现在这本儒家经典中,总共的万余个字里,却是并无一个“苦”字的,我的内心,从深处便升起了一种敬畏。一个人,像孔子,设若除了做了几年不算太大的官之外便是一生困顿,流离颠沛,去周游列国,却皆不见用。一个人,像孔子,设若绝粮七日,却弹琴讲学不止。一个人,像孔子,设若在困顿地周游之时又遭驱逐,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至痛。

然而,他却并不说“苦”,仍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那么,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我又怎么能不敬畏呢?这种为了心中的理想孜孜以求,从不放弃的坚强又使我的泪水打湿了《论语》。我回想起往事,想起以前,想起自己及亲友,我的灵台,我的心,便终而至于更加的坚定了。

在我的心中,到现在,也许都还有着一种怕。我莫名地怕黑夜,其实,我也曾仔细地思想过,我也许并非是怕黑夜本身,乃是怕隐藏在黑夜中的某些东西。逝去的日子就像是走过了一段漫漫的黑夜,在这个清冷的漫漫黑夜里,没有灯塔,没有亮光,我孤身一人走过,细数着黑夜之中的所见所历。然而,冥冥之中我感到,这所见所历就像是无数双手在为我指引着方向,它们凝结给了我勤劳、坚强的品质。

正是这些品质,仿佛在那漫漫无边的黑夜里为我点起了一盏心灯,我黑色的眼睛寻找到了光明,心中充满了希望,那盏暗夜之中的心灯是我的力量,它使我的脚步更加的坚定。

我应该庆幸,以往的经历使我成熟,使我坚强,也使我对大自然有了一份崇敬与热爱。也许曾经困苦,然而此时却应该欢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大欢喜”。这份成熟与坚强,这份对大自然的爱,最是弥足珍贵的。

故此,当我读起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边城》之时,除了对里边的善良的湘西人民的喜爱之外,便是痴醉于那秀丽的湘西风景,它使我神驰而心向往之,我获得了莫可言状的精神享受。回想我心中的所得,我想,便是把它写进下面这首小诗里罢:

不管天有多黑

星子还在夜里闪亮

无论夜有多长

黎明早已在前方盼望

不管山有多高

坚定的脚步把它踏在脚下

无论路有多远

心灯不息仍然可以走到云端

面对困苦艰难

经历徘徊沮丧

依旧不能泯灭心中的梦想

走过万水千山

跨越丛林阻障

心中依然要充满希望

青春的心儿不曾失落

青春的心儿满有盼望

噢!青春的心儿应当坚强

暗夜小路

1200字 初三 日记

1、

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操场旁的小径上,慢慢地走回宿舍。

耳边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我独自享受着这大自然的安静与舒适。走过高中部的教学楼,时常看到整栋楼灯火通明,却听不到一丝喧闹之声。

时常喜欢抬头仰望天空仰望明月,大声朗诵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喜欢数天空那稀稀拉拉的星星。

时常喜欢忘情地奔跑,大声叫着,发泄着一天的苦闷。

张开双庳任风吹过我的双颊,我的躯体。

2、

又一次踏在了这条小径上,天空阴云密布,还下着小雨。

雨滴不时地滴在我的脸上,身上,感到格外的舒适与凉爽。

抬头仰望,路灯下偶尔飞过几只蝙蝠。路边的草丛中,一些虫还在不知疲倦地叫着。

不时地,有一阵阵的凉风吹过我的双颊,这风中似乎还夹杂了土壤与青草的芳香,风轻轻地吹着,格外凉爽,掠走了一天学习的疲劳。

想到离回家还有三天,不仅叹了口气,这似乎变成了消极的等待。由于下雨,空气十分湿润,路面也变得湿漉漉的,偶尔有一两只小虫在路面爬过,爬进路边的草丛中。

3、

想不起能再写什么,只好重走旧路。

每天夜里独自踏上这条路似乎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今天的天气有些放晴,但白天的天空仍然不见太阳。却也多了几分光亮。

独自走着,往日安静和平的小路却多了几分喧闹。走到半路意外地发现操场的门还开着,便慢慢在操场的路上走着。

刚来学校,身子有些疲惫,抬头仰望天空,有一小片朦胧的亮光,风将乌云吹散后才看清那是一轮满月。她如同一位娇羞的姑娘般时隐时现,不时用乌云遮住自己的面颊。

最终她那美丽的面颊终于被乌云完全遮住了,连那片朦胧的光也不见了,心中有股莫名的失落。

4、

天还在下着小雨,路面积了不少的水,。路旁的银杏树也落了不少的叶子,有的还落下了几颗银杏果。心情有些郁闷,想要放声大喊,却无奈再也喊不出往日那尖厉的声音。

偶尔看见几个偷摘石榴的学生,又马上匆匆跑回去。天空似乎比任何时候都要黑暗。

唯一值得新奇的就是在这雨中,居然还能够看见月亮,如果有太阳雨之说的话,那么这就该叫做月亮雨了吧。呵呵!

前方有两个学生并肩走着,从个头来看好像是七年级的。

我出神地望着他们逝去的背影,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过去的我,或许我们在这逝去的时光中已经变得太多太多了……

5、

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阴雨,天气终于完全放请,抑郁已久的心灵似乎也因此解放开来,感到异常愉快。

原先湿湿的路此刻已干了大半,路上的人似乎正因为如此增加了许多。

天空升起一轮金黄的圆月,明亮而又娇小。望着月亮出了神,让我回想起了故乡老家中秋时的月亮。

还记得那时,天空的月亮明亮而又洁白,银色月光洒向大地,让黑夜亮得如同白昼,在这明月之下有我和几个伙伴奔走的背影,还有被风吹得沙沙响的树……

只可惜这样的明月再也见不到了,再也见不到了。

6、

在这条路上走着,似乎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只有孤独才有的习惯。

黑暗笼罩着天空,天气格外清凉。

一滴,两滴……天空终于还是下起了雨。在这毛毛细雨中无一人影。雨滴在伞上的声音格外清脆却又如同心脏跳动般生生不息,迎面吹来了一阵阵寒风,让我打了一个寒战。秋天早已到来,树上的叶子却未见落下。

轻轻地聆听,雨天的夜总是格外安静。路灯的光轻柔的撒在路上,路边的虫也来伴奏,闭上眼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雨声与风声。这种大自然的安静则是虫子孤独旅行者的最好干粮。这种宁静让风轻轻掠去一天的疲惫,一步步朝宿舍走去……

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美好。

河南宏力学校初中部初三:刘振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