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_1200字1000字

日历_1200字

1000字 高一 叙事

日历携走了光阴,却让我把真情铭记。

——题记

一、泛黄的老式日历

外婆家斑驳的墙壁上,总用小钉子钉着一个老式的日历,纸张薄薄的,掂起来却有些重,每过一天,便撕下一张。

儿时的我常常使坏,把日历撕得“刺啦”响,还乐呵呵地问外婆日历怎么缺页?外婆总是宠溺地摸摸我的头,叫我“小坏蛋”。

那时,我4岁,日历是2004年的记忆。

之后不久,我随父母去了城市。繁忙的工作使我们只有过春节才能回外婆家,每当我想外婆了,我都会打电话给她,而她总在那边笑着说,“小坏蛋啊,你不在,连日历都变得乖巧喽!”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外婆的声音中透着淡淡的哀愁,是想念我们了吧。

春节回家时,外婆欣喜地拉着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哎呀,我撕了这么久的日历,终于盼到你们啦……”我看着外婆布满皱纹的笑容,有些难过,我不知我该怎样想像,外婆每天盯着日历出神的表情。厚厚的一本日历,竟已在不觉间将要撕尽。这一张张日历,何尝不是寄托着的外婆满满的思念和等待啊!

那年,我6岁。我第一次懵懂地明白了外婆的温情与爱意。日历的记忆是纯粹的,也是模糊的。

二、明媚的台式日历

我家的书房里摆着一个台式日历,日历上是清新的小花,像窗帘下的一抹风景。

那天我翻开日历后的备忘录,被母亲的细心惊讶不已。日历背后,写满了大大小小的事情。“2013年1月25日,囡囡语文考得不错,数学还要加强,”“2013年1月29日,囡囡是年级第一,也祝她生日快乐”……“2013年7月24日,囡囡一个人在家”,一直到现在,日历的背后也记着“囡囡明天跑800米”……我翻看着日历,竟有些语无伦次。那些淡忘的记忆随着母亲的记录再一次清晰,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秀,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我眼中的那些并不重要的记忆,却被母亲认真地记了下来,而如今的我回头,浑身都渗透着细小密麻的羞愧与感动。

回忆过往,小时候的我总是沐浴着母亲满满的爱。她更像是我的朋友,与我一起欢笑,一起成长。而当我渐渐长大,母亲似乎离我愈发遥远。也许是因为我走进了一个反叛的年龄,总觉得家给予我的太过沉重。不知何时,我与母亲的交流越来越单薄,她对我的关心和呵护成了我的累赘,于是,她竟只能将爱书写在脆弱的纸张上!我突然感到满心的自责。难道只有当暴风雨来临,当我轻飘飘的身影在风雨中摇曳,我才会记起有爱和温暖的时候吗?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与其遗憾落满心房,到最后才踏上回家的路,不如从现在起,好好珍惜这份真情吧。

这年,我14岁。我终于明白,亲情是永远的港湾,是希望的彼岸。日历的记忆,让我拾起了几近遗失的温暖。

日历一张张翻过,爱却永驻于心。或许在亲人眼里,我们就是他们心中的花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曾停歇地培育浇灌,只盼着一朝能芬芳满枝。而我也会努力学会珍惜,学会去爱,只盼那时,一切不晚。

高一:刘蓓佳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端午印象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

苒苒旧岁,端午节又徐徐来临,我却不知该做什么好了,好像一切和平常都是一个样儿,实没有区别。但儿时所过的端午,确是喧杂而热闹的,小时候的我不住在城里,自然不是现在般麻木的过节印象。记忆虽已模糊,丰富各样的习俗倒也还记得几个。吃粽子不必多说,那时奶奶做的粽子是出名的糯软,馅料虽不名贵,却饱满厚实,味蕾和精神上都是极大的享受。除此之外,偶然还做“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鸭蛋,还有雄黄酒,说是能祛邪驱鬼。那时吃的是正宗的土家咸鸭蛋,质细油多,一口咬下去满口生津,甚至能听到通红的蛋黄兹兹冒油的声响。母亲说我那时最爱吃鸭蛋,看到就是管不住口,留不住的。可我却死活不喝雄黄酒,也不涂在脸上,总觉得跟蛇有什么关系,心里多少是毛毛的。至于民俗活动,记得倒不真切了,只隐隐想起喜欢在手上系“长命缕”,头上戴柳叶条(用垂柳枝编成的圈),配起来十分好看。但赛龙舟确乎没有,那时村落里并无较大的湖泊,生活条件也不算殷实,乡民们手上功夫虽盛,但龙舟的技术活——就罢了。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物种丰富,价廉物美。每逢端午,父亲是一定要带我们买一堆材料赶回家的,他说他从不买现成的,那不是最真实的端午。小时候的我哪里明白,只知道过节就有好吃的好玩的,倒也常盼着。犹记得那时随父母亲回家,土地还是黝黑的泥,铺洒着嫩绿饱满的青色。交通也不算方便,当然不如现在延伸的大路宽敞。爷爷的屋子在村落外看着十分清幽,有着静默的古典美。然而走近了,便听到嘈杂的声音,且愈来愈大,屋里传出的笑声,唠嗑声此起彼伏,我顿时融入于铺天盖地的节日感。奶奶将新鲜明媚的粽叶放在煮锅里翻滤几下,提起来就呈了墨青色。几个唐姐在涮糯米,爷爷把艾叶,菖蒲挂在门口以驱邪祛鬼。我那时不懂忌讳,总喜欢拨弄几下,父亲劝导过后更是变本加厉,以至于小时候的我,经常有在端午节“挨打”的记忆。屋里的气氛依旧热忱,电风扇呼啦啦的转着,可丝毫没带来一点儿凉气,反而多了一份干劲儿。我兴意盎然,自是加入了这个队伍,说是帮忙,左不过是这瞧瞧,那溜溜,顿时赞叹于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洗洗涮涮声,嬉笑聊天声,大黄狗在门外“汪汪”的叫声交叠着,是那么错杂,又的确是那样和谐。像这样的交响曲持续不断,喧杂的一天,竟也不知不觉地过去,端午节真的到来了。

早晨,我会被母亲捉着涂雄黄酒,说我还小不可口服,便涂在脸上,我又想到了蛇,想反抗却又觉着不好,最后竟差点哭了出来。整个上午,大人们做了啥我不晓得,那时我正在和几个小哥以及唐姐在后野里玩呢!家乡的田野并不算漂亮,虽然远望葱翠,但近看诸多沟壑,参差不齐。我却对那情有独钟,总觉得那是我最广阔的天地,玩的次数越多,越不亦乐乎。中午的时候我脏兮兮的回来,看到满桌琳琅满目的吃食魂都丢了,特别是还有油焖大虾,在桌中间正正摆着,红色的虾壳就让人垂涎三尺。故乡是油焖大虾的产地,最正宗,风味也最足,外红里嫩,麻辣清香,曾经沧海难为水,风味尤为别处所不及。虽然端午吃油焖大虾稍早,可一桌人依然咂摸着嘴,吃得香喷喷的,热乎乎的。

儿时的端午实在是美好,以至于现在的我相形见绌。每每过节回家,穿过车水马龙的都市,故乡也变了样。平屋成了洋房,黝黑的泥不见了,纯白的道路在阳光的照耀下亮得刺眼。村落变成了镇,生活也富足了,我由衷的高兴,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

也许是浓郁的传统色彩罢,也许是热闹的节日氛围罢,也许是喜悦溢漫的浓浓乡情罢。

我无从知道,但如今形形色色的商品堪称“买椟还珠”,确让我无奈不已。但传承的美至少铸成了我人生的标尺,让我晓得了节日的真谛。

听父亲说,端午节的习俗本还有覆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分外好看,可现在萤火虫越来越少,索性没有了这个习俗,我却不理解,萤火虫与某些东西,是不是相差无几呢?

高一:刘蓓佳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1000字
栏目热门